×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130862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4
  • 出版时间:2018-01-01
  • 条形码:9787551308625 ; 978-7-5513-0862-5

本书特色

  抗战时期陕西人民的抗日救亡活动,包括陕西国统区的抗战团体、陕甘宁边区的抗战团体,陕西新闻和文艺界的抗战活动,陕西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尤其突出介绍了陕西妇女和学生的抗日活动。抗战除了打仗和生产,当然也要生活。书中*后加上了抗战时期陕西民众的日常生活,也是为了让读者增加了解真实的战争年代的社会生活。

内容简介

  从1931到1945年,十四年抗战期间,陕西民众众志成城,抗日救亡。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武装斗争开展得如火如荼,人民群众为抗战胜利抛头颅、洒热血,在血与火的战场上谱写出壮烈的英雄凯歌。  《抗战中的陕西民众/陕西抗战记忆丛书》站在历史的高度尊重客观史实,描述了陕西的抗战团体,如民先队、陕西省抗敌后援会、陕西省青年救国联合会等组织;抗日战争中的陕西进步新闻媒体,包括各进步组织及其进步刊物;陕西范围内各个组织的抗日游击队;人民群众组织的抗战请愿活动及为抗日做出的巨大贡献。

目录

x**章 陕甘宁边区群众抗战团体
**节 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
第二节 西北战地服务团
第三节 延安华侨救国联合会
第四节 陕北省总工会
第五节 中华全国总工会西北执行局
第六节 陕甘宁边区总工会
第七节 陕甘宁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
第八节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陕甘宁边区分会
第九节 陕甘宁边区民众抗敌后援会
第十节 陕甘宁边区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
第十一节 陕甘宁边区青年救国联合会
第十二节 陕甘宁边区学生救国联合会

第二章 陕西国统区群众抗战团体
**节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陕西组织
第二节 陕西省各界抗敌后援会
第三节 西北各界救国联合会
第四节 陕西省妇女慰劳会
第五节 西北青年抗敌协会
第六节 西北青年抗敌先锋团
第七节 西北青年抗日前线救护队
第八节 陕西省抗敌后援会西安学生分会
第九节 陕西青年救国联合会
第十节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陕西省分会
第十一节 反帝大同盟
第十二节 革命互济会
第十三节 前卫社
第十四节 红军之友社
第十五节 西安学生救国联合会
第十六节 陕西省学生救国联合会
第十七节 西北民主青年社
第十八节 陕西省学生抗日救国会
第十九节 陇海铁路车上服务团

第三章 陕西新闻和文艺界抗战团体与活动
**节 新文字促进会
第二节 西北文艺青年协会
第三节 平津同学会
第四节 西北民众抗战剧社
第五节 中华全国抗敌漫画木刻家协会西安分会
第六节 陕西易俗社
第七节 《老百姓报》
第八节 《秦风日报》
第九节 《学生呼声》
第十节 《西北联大校刊》
第十一节 《西北文化日报》
第十二节 《西北晨报》
第十三节 《文化周报》
第十四节 《解放日报》(西安)
第十五节 《解放日报》(延安)
第十六节 《解放》周刊
第十七节 《八路军军政杂志》
第十八节 《共产党人》
第十九节 《新中华报》
第二十节 《边区群众报》
第二十一节 《关中报》
第二十二节 《中国青年》
第二十三节 《西北周刊》
第二十四节 《西北妇女》

第四章 陕西民众抗日武装力量
**节 陕甘宁边区抗日自卫军
第二节 渭南地区的抗日武装
第三节 陕南抗日游击队
第四节 抗日少年先锋队
第五节 陕西平民县游击队
第六节 陕西国民兵团的组建

第五章 陕西民众的抗日活动
**节 陕西民众的抗日救亡宣传
第二节 陕西妇女的抗日活动
第三节 陕西学生的抗日活动
第四节 西北工合运动
第五节 延安青年的抗日活动
第六节 陕西人民的抗战贡献

第六章 抗战时期陕西民众生活
**节 抗战时期的陕西移民
第二节 战时陕甘宁边区民众日常生活
第三节 战时陕西国统区民众日常生活
后记
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节选

  《抗战中的陕西民众/陕西抗战记忆丛书》:  西北青救会十分重视为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培养、输送青年干部和积极分子,主张“只要有一技之长的青年都必须培养他”。通过西安办事处安排人员到陕西各地发展青救会组织。先后在三原、鄂县(户县)、邰阳(合阳)、渭南、兴平、华县、商县等地建立西北青救会的联络据点,帮助当地建立民先队(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简称)、青救会,传达西北青救会的指示和会议精神。1937年10月,西北青救会与中共陕西省委商定对西安事变前后青年运动中涌现出来的青年积极分子进行战时军事政治训练,为适应日益复杂的斗争需要培养干部。10月10日,在泾阳县斗口镇创办了战时青年短期训练班(后称安吴青训班),朱德任名誉主任,冯文彬任班主任,胡乔木任副班主任。1937年底,又根据毛泽东“青训班要扩大办、来者不拒”的指示精神,自觉担负起向全国撒种子的重任,制定了“遵照抗战建国纲领,训练青年干部,服务战区、军队、农村,开展青年运动,组织动员青年参加抗战,达到统一青运,完成中华民族彻底解放”的方针,在以*短的时间授予青年各种战时军事政治知识教育的原则下,不断扩大青训班的规模。安吴青训班从1937年10月10日开办到1940年,共办了十四期,先后把经过培训的一万两千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出身、信仰、宗教、职业的学员,分别输送到延安、前线、敌后根据地、国民党友军、国统区爱国救亡团体以及自己的家乡,开展抗日青年运动及民众运动,为实现党的全民抗战路线而奋斗。  在西北青救会的影响下,各级青救会也把培养与输送青年干部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差不多各县都有青年的训练班和短期学校,青年在里面受着军事的和政治的训练”。晋东南边区在1938年到1939年,各县青年训练班受过训的青年达万人以上。晋察冀边区青救会组织青年在各种学校、训练班接受基本教育,使村一级的干部中的工农青年达到总数的十分之九,仅县级青年干部输送到军队和政府部门工作的就达三百六十名。  西北青救会培养输送干部的贡献还在于它为培养高级青年干部创造了条件。1939年下半年,国民党顽固派蓄意制造摩擦,形势越来越险恶,安吴青训班被迫撤回延安。为了适应新形势对青年工作高级干部的要求,巩固和扩大青年救亡运动,1940年初,党中央决定在安吴青训班的基础上创办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同年5月3日,泽东青年干校举行开学典礼,毛泽东、周恩来、王明、邓发等党的领导人亲自到会,要求学员学习毛泽东:忠于革命、勤于学习、勇于创造、长于工作、善于团结。此后,泽东青干校绥德分校、山东分校也相继成立,青年运动的“种子”又从泽东青干校撒向全国。  在不断向各地培养输送干部的同时,西北青救会还把向各地、各种青年团体派遣干部具体进行或指导青年活动作为推动青年运动蓬勃发展的重要措施。1937年国共合作后,西北青救会即将常委会机关驻地由延安迁至邻近西安的国民党统治区泾阳县云阳镇,而先后在青年救亡活动活跃的西安、三原设立办事处,以直接帮助西安各青年救亡团体的发展和工作的开展,接待和转移无数要求奔赴延安的爱国青年,并由此向全国各地青年团体介绍、派出干部,进一步扩大了西北青救会在全国青年中的影响,为国统区和抗日根据地的青年架起了一座红色的桥梁。它不仅推动了陕西国统区的青年运动的发展,还成为中共陕西省委进行各项工作的得力助手。1938年,西北青救会先后向甘肃、宁夏、华北、河南等地以及国民党军队派出主要骨干力量开展工作,派出巡视员及时检查指导各地活动的开展,还把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青年的统战工作放在重要的地位,专门派人利用回民的上层关系进行活动。1939年,西北青救会又为促进抗日民众运动更广泛深入的开展,组织六个战地工作团越过日寇的封锁线,分赴华北战区协助军队、政府及地方青年团体进行宣传、组织民众的实际工作,指导青年团体开展救亡活动。与此同时,还多次做出派干部去三青团帮助工作的决定。西北青救会的上述工作,保证了党的抗战路线在青年运动及民众中的贯彻落实,对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作者简介

袁文伟,男,1974年11月生,陕西周至人。西安邮电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西北社会史。出版专著《反叛与复仇:民国时期西北土匪问题》。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