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分
味即道:中华饮食与文化十一讲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
人与食物的综合题材大书
时下写美食或者食物的书很多,其中,写品尝菜的,最容易写出书,却最不容易写出特色,因为落笔是滋味,人的感觉就那么些,难以写出变化,写出深度。此书却是一本多角度多题材的食物书,涉及历史、文化、地理、生物、营养学等领域,写法严谨,而且引经据典,加了很多引用的注解,绝不虚妄吹嘘。本书是以人文艺术的笔法去写科普和历史读物,别开生面,不同一般。
- ISBN:9787807681779
- 装帧:暂无
- 版次: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印刷次数: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56
- 出版时间:2017-10-01
- 条形码:9787807681779 ; 978-7-80768-177-9
本书特色
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吃”深刻影响了华人的方方面面。 日常饮食中,众多旧习、熟语从何而来?明明山珍海味在前,为什么仍钟情于那一碗白米饭?为什么国人老自找麻烦,喜欢嘬鸡爪、鸭头?“味”是鼻子嗅的还是舌头尝的?“菜”为什么又是蔬菜,又是荤食的菜肴?周公“一饭三吐哺”,为什么不干脆把饭吞下去?什么叫“倒味”?为什么不懂“咂汤”便享受不到汤的真味?口感、味道有何不同?中餐、西餐为何有水火之别?……中餐演进过程的漫长曲折,华人美食现象的光怪陆离,吃在中西文化中的天地之殊,都是怎么形成的? 作者潜心研究数十年,通过抽丝剥茧、比较研究,针对古怪中餐的由来、中餐烹调及赏味原理的剖析、饮食歧路对中华文化的影响等华人之“食”的“天问”达上百个,每问皆给出了自圆其说的解答。此外还引出了无数新奇的发现。 本书跨文化、跨领域、跨体裁,将奇趣随笔与学术考据相结合,精彩展示了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的缤纷现象、历史脉络、独特内涵。
内容简介
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吃”深刻影响了华人的方方面面。日常饮食中,众多旧习、熟语从何而来?明明山珍海味在前,为什么仍钟情于那一碗白米饭?为什么国人老自找麻烦,喜欢嘬鸡爪、鸭头?“味”是鼻子嗅的还是舌头尝的?“菜”为什么又是蔬菜,又是荤食的菜肴?周公“一饭三吐哺”,为什么不干脆把饭吞下去?什么叫“倒味”?为什么不懂“咂汤”便享受不到汤的真味?口感、味道有何不同?中餐、西餐为何有水火之别?……中餐演进过程的漫长曲折,华人美食现象的光怪陆离,吃在中西文化中的天地之殊,都是怎么形成的?作者潜心研究数十年,通过抽丝剥茧、比较研究,针对古怪中餐的由来、中餐烹调及赏味原理的剖析、饮食歧路对中华文化的影响等华人之“食”的“天问”达上百个,每问皆给出了自圆其说的解答。此外还引出了无数新奇的发现。本书跨文化、跨领域、跨体裁,将奇趣随笔与学术考据相结合,精彩展示了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的缤纷现象、历史脉络、独特内涵。
目录
作者简介
高成鸢,1936年生,山东威海人,天津文史馆资深馆员。退休前任天津图书馆研究馆员时,已开始从事文化史研究,完成的国家史学课题《“尚齿”(尊老):中华文化的精神本原》被庞朴先生评为有“存亡继绝”之功,季羡林先生曾作手书推荐。 受兴趣驱使,转而探究中华文化的物质本原,埋头于破解没有学科地位的“中餐由来”问题,由此成为“饮食文化”开拓者之一,获得中国烹饪协会、世界中餐业联合会的饮食文化专家委员会顾问等头衔。中国食文化研究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学术视野较广,又深入“水火”关系等新探索。曾在《中国哲学史》《社会科学论坛》等学刊发表论文百余篇,近年多次参加中央文史馆“国学论坛”。
-
纸上的味道 古今饮食美文品鉴
¥10.2¥32.0 -
台湾舌头
¥13.7¥28.0 -
100种做法系列:甜品的100种做法(第三辑)
¥3.8¥12.0 -
茶经——煎茶滋味长
¥42.7¥48.0 -
随园食单
¥18.2¥48.0 -
食之器
¥31.8¥39.8 -
原味云南
¥18.2¥28.0 -
闲饮茶
¥17.1¥45.0 -
果麦日食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吃一生
¥55.2¥69.0 -
搜鲜记-最地道的中国味道
¥17.4¥49.8 -
女人调养食谱丛书:女人排毒调养食谱
¥2.5¥12.0 -
舌尖上的中国-第2季
¥14.9¥49.8 -
烘焙.你有控吗
¥12.8¥39.9 -
吃的大冒险-烹饪猎人笔记
¥28.9¥34.0 -
厨房里的哲学家
¥28.7¥59.8 -
最好吃的100道营养家常菜1:清粥小菜100样
¥2.5¥5.0 -
茶知识108问:今天您喝茶了吗
¥7.0¥9.8 -
料理全书
¥24.8¥55.0 -
咖哩-超级简单
¥56.1¥59.0 -
鲜美高汤100样
¥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