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航天科技创新

中国航天科技创新

1星价 ¥18.0 (3.0折)
2星价¥18.0 定价¥60.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287835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8
  • 出版时间:2015-03-01
  • 条形码:9787532878352 ; 978-7-5328-7835-2

本书特色

《中国航天科技创新》分为三部分:**,从运载火箭、应用卫星和载人航天三个方面全面而简明地介绍了中国航天发展历程;第二,通过几个典型案例的介绍,从高层决策与决策机制创新、研发组织管理创新、全面协同创新、技术方案决策创新、技术跟踪集成创新等经验层面上对中国航天科技创新进行了分析;第三,从理论层面上将创新划分为技术层面、管理层面、决策层面等几个层面,并通过模型对各个层面创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本书作者李成智先后主持了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中国航天技术发展的研究”、“国内外重大科技创新案例研究”等,对中国航天技术的历史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研究。本书在研究方法与模式、新史料、新观点方面都有突破,具备鲜明的原创性。

内容简介

李成智著的《中国航天科技创新》较为全面地介绍和分析了中国航天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内容包括中国发展导弹与航天技术的决策过程、弹道导弹的系列化发展、运载火箭的研制与改进、人造卫星与探测器的研制与应用、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与实施,同时对中国航天技术发展过程中的科技创新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案例分析与理论探讨。本书资料翔实,内容全面,科学性与可读性兼顾,适合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各层次读者和航天爱好者阅读。

目录

引言

**章 航天时代的到来
**节 火箭与航天理论的建立
第二节 液体火箭的早期发展
第三节 洲际弹道导弹的出现
第四节 人造地球卫星的诞生

第二章 中国导弹与航天决策
**节 发展弹道导弹技术的背景
第二节 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
第三节 战略导弹发展决策
第四节 人造卫星研制决策

第三章 弹道导弹与运载火箭
**节 弹道导弹的发展
第二节 运载火箭系列

第四章 人造卫星与探测器
**节 东方红一号卫星
第二节 科学探测卫星
第三节 返回式遥感卫星
第四节 通信卫星系列
第五节 气象卫星系列
第六节 地球资源卫星
第七节 导航定位卫星
第八节 嫦娥号月球探测器

第五章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节 载人航天早期探索
第二节 “921”工程的立项
第三节 飞船与火箭研制
第四节 神舟飞船发射试验
第五节 神舟飞船载人飞行
第六节 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

第六章 中国航天发展经验分析
**节 中国航天发展的主要经验
第二节 中国航天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七章 中国航天技术创新案例研究
**节 管理体制的演变——领导机制创新
第二节 院为核心的体制——研制体制创新
第三节 载人航天的论争——决策程序创新
第四节 三步棋与四阶段——研制程序创新
第五节 三抓任务的落实——全面协同创新
第六节 固体发动机研制——跟踪渐进创新

第八章 中国航天科技创新模式探讨
**节 中国航天科技创新系统的结构
第二节 中国航天科技创新的系统分析
第三节 中国航天科技的创新模式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历史丛书:中国航天科技创新》:  为了推行原子外交和对苏遏制政策,美国一方面加紧原子弹试验,以期改善原子弹的质量、增加原子弹的数量;另一方面加速发展新式远程轰炸机,以解决原子弹的运载问题。当苏联于1949年成功爆炸原子弹、核垄断被打破后,杜鲁门又下令发展氢弹。原子外交带来的后果是,由于美国政府过分相信原子弹、氢弹以及远程轰炸机的威力,也由于美国政府对火箭的发展潜力认识不清,大大影响了战略导弹的发展。杜鲁门在回忆录中道出了美国战略威慑的侧重点,他说:“特别委员会告诉我了这样一个重要的结论:应该加速原子武器的生产。与此同时,他们建议除原子武器以外,应优先生产新设计出来的B-36型轰炸机。因为B-36型轰炸机是为了运载我们的新型原子弹到世界上的任何目标而设计出来的远距离轰炸机。”杜鲁门似乎对这样的发展计划感到十分满意,他曾兴奋地说,由于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到1953年,我们已经有了原子弹的储备,还有把这些武器运到目的地去的运输工具”。因此,按杜鲁门自己的话说,“俄国人不久会被放到他们应坐的座位上去的;然后美国将领导世界,按照确定的方式去管理世界”。  意味深长的是,1945-1953年,美国采取重视轰炸机而轻视弹道导弹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美国科学界领袖万尼瓦尔·布什的影响。1945年12月,他曾在国会原子能特别委员会上作证说:“以我的见解,这样的事(研制5000千米射程的导弹)是不可能的,而且若干年后也难以实现……从技术上说,我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人知道如何完成这样的事。我深信,未来很长时间内,它决不可能成为现实。我认为,我们应当把它从我们的思考中清除掉。我希望美国公众*好不要往这方面胡思乱想。”1949年,万尼瓦尔·布什出版了《现代武装与自由的人们》一书。这时,他不再坚持洲际导弹制造不出来的观点,而是认为这样做太愚蠢,因为研制成本太高。他在书中写道:“如果不计成本的话,远程导弹可以制造出来……它能够击中遥远的目标,误差可能在10英里,也可能在1英里或2英里范围……如果我们不惜花费巨额资金只是为了对遥远的目标实施一击,那么任何希望的距离都可以达到。”但是,这种武器的成本将是“天文数字”,“它根本经受不住成本分析的考验。如果我们大量地使用它,那么我们将会早早地在敌人之前陷入经济崩溃”。他还谈到,“人们不会相信这种高度复杂、也许极不可靠的武器,它还有一个缺点是固有的不准确性”。  万尼瓦尔·布什的影响力主要源于他在美国政界、军界和科技界的崇高威望。他成就卓著(对计算机的发展有着非凡贡献)、声名显赫、大权在握,显然这样一位科技发展智囊人物的观点必定对美国政府和国会产生重大影响。美国参议员塞明顿回忆说:“当时,布什博士或许是美国*卓越的科学家。”也许更重要的是,“在他的《现代武装与自由的人们》出版之际,他正是国防部研究与发展局主席。这个职务是总统任命的。该局有权直接向国防部长提出与国家安全有关的科技发展方面的建议……这些重要职务肯定会使他的见解有极大的影响力。”有的学者甚至提出,万尼瓦尔·布什的观点和他的著作是贻误美国洲际导弹发展的*大因素。  当然,美国不重视洲际导弹的发展还有一个客观原因,这就是当时核武器个头很大(世界上**枚核弹头质量为4000千克),导弹根本无法将这么大的东西发射到很远的地方。由于这些原因,当时在美国“弹道导弹在少校和上校以上军官那里根本不予考虑”。陆军部和空军部以及一些航空企业早就提出的导弹计划更是一再削减,*后全部下马。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才恢复了一些弹道导弹计划,并制定了新的洲际导弹计划,如“宇宙神”洲际导弹计划。不过对这些计划也没有给予很高的优先权,投资也很有限。  ……

作者简介

  李成智,男,1961年出生,黑龙江人,博士、教授。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先后就读于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曾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从事直-9直升机研制。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兼技术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1995年入选首批北京市跨世纪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出版专著、教材、科普读物20余部;发表SSCI论文2篇,其他各类论文50余篇。曾两次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科技出版物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