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亚整合的艰难之路-平轴一胡桃一双核模式的建构

包邮东亚整合的艰难之路-平轴一胡桃一双核模式的建构

1星价 ¥62.9 (7.3折)
2星价¥62.9 定价¥8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125657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561
  • 出版时间:2018-02-01
  • 条形码:9787501256570 ; 978-7-5012-5657-0

本书特色

推进东亚区域合作一体化进程和建构东亚共同体,是中国的一项重大国家利益体现和周边外交工作重要内容,也是东亚国家共同努力的方向。“以合作之海淹没问题之礁”,以一种把握顶层设计的战略定力,与东亚其他国家一道,实现建构东亚共同体的目标。

内容简介

本书是外交学院外交学系苏浩教授在其所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研究的一项科研成果。作者对东亚区域合作进程及中国在其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系统性的理论抽象和实证分析。本书首先从历史发展宏观趋势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东亚悲剧”的概念;在系统分析了对东亚区域合作具有指导性意义的 “区域主义”的学理演进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平轴模式”的理论概念了分析多层次东亚区域合作进程;进而提出“胡桃模式”的概念以说明东亚与区域外大国间的辩证关系,以及第二轨道外交东亚合作提出的智力支撑;再针对东亚合作进程面临的两大突出挑战:区域安全问题和美国势力介入,提出学理性的解决之道:建构双层安全框架的构想和新型大国关系“双核模式”;*后,作者将中国所推动的东亚合作纳入到一种全球治理的网络化体系中。总之,本书目前应该是国内学术界对东亚区域合作进程所进行的较为完整而系统研究的专著。

目录

绪 论

一、该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创新、突出特色和主要建树

三、本项目的学术与应用价值及社会效益

四、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

**章 “东亚悲剧”:东亚的变异与回归

**节 古代东亚的秩序与社会建构

一、古代东亚的国际关系

二、“华夷体系”的历史评价

三、促进文明交流的“丝绸之路”

四、西方文明对东亚碰撞的“血与火”

第二节 “东亚悲剧”与西方的统治

一、“欧洲悲剧”概念的提出

二、“东亚悲剧”:西方对东亚的统治

三、 “东亚悲剧”的阴影

第三节 结束东亚变异,回归区域本源

一、欧洲结束悲剧转向光明

二、东亚的区域性回归

第二章 东亚新生:“开放区域主义”与东亚共同体

**节 区域化与“区域主义”理论

一、区域化

二、“传统区域主义”

三、区域主义的内涵

第二节 区域主义的三个进程

一、从“传统区域主义”到“新区域主义”

二、“开放区域主义”的形成及其作用

第三节 “开放区域主义”框架下的东亚共同体

一、欧洲共同体:结束“欧洲悲剧”之法

二、“开放区域主义”与东亚共同体

第三章 “平轴模式”:东亚区域合作进程

**节 东亚区域合作的酝酿

第二节 东亚“10+3”领导人会议机制

第三节 部长级会议机制与10+3东亚合作设计

一、部长级会议机制

二、“10+3”东亚合作进程新设计

第四节 “东亚共同体”倡议及其未来

一、“东亚共同体”的提出

二、“东亚共同体”的延伸

三、“东亚共同体”的未来展望

第五节 “平轴模式”下的东亚区域一体化

一、东亚区域合作进程的阶段

二、“平轴模式”维度中的东亚合作

第四章 内涵深化:东亚合作框架下的次区域合作

**节 东亚合作中“10+1”的地位与作用

一、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与“10+1”合作构架

二、走过“黄金十年”的中国与东盟

三、迈向“钻石十年”的中国与东盟

第二节 中日韩东北亚合作框架与前景

一、中日韩合作的基本进程

二、中日韩合作的主要领域及成就

三、中日韩合作的制约因素和前景

第三节 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前景分析

一、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发展过程

二、湄公河区域合作的主要特点

三、湄公河区域合作的前景和方向

第五章 “胡桃模式”:泛东亚合作的双层构架

**节 跳出东亚区域合作的制约困境

一、东盟对中国崛起的疑虑

二、印度介入东亚的“东向政策”

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与东亚的异质性与粘结力

第二节 “东亚峰会”:聚焦东亚的大国协调体制

一、东亚峰会的酝酿

二、东亚峰会的“泛东亚”合作机制

三、东亚峰会的地位与功能

四、东亚峰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第三节 RCEP与泛东亚合作

一、从EPA到RCEP

二、RCEP构想的提出及其谈判进程

三、作为“开放区域主义”范式下RCEP的困难及前景

第四节 “胡桃模式”的建构

一、区域合作进程中的“东亚”界定之困

二、“胡桃模型”解困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

第六章 二轨外交:东亚区域合作的智力支撑

**节 “二轨理论”与观念共同体

一、“二轨外交”的概念

二、基本假定:二轨进程、规范结构、网络与共同体

第二节 东亚合作智力支撑

第三节 东亚合作第二轨道外交的作用

一、两个研究小组的重要作用

二、其他第二轨道外交的平台

三、“第二东亚展望小组”的新作用

第四节 “东亚思想库网络”的建构与功能

一、东亚思想库网络及其网络能力

二、东亚思想库网络及其清谈

三、东亚思想库网络社会化和东亚共同体建设

第七章 安全挑战:东亚和平稳定的未来

**节 朝鲜半岛在东亚的困顿

一、未完全融入东亚的朝鲜半岛

二、南北对立与东亚困境

第二节 日本在东亚合作中的去与留

一、日本的东亚主导情结与现实差异

二、中日东海与钓鱼岛问题

三、日本在东亚的两种战略选择

第三节 东盟的平衡战略选择与南中国海问题的牵制

一、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

二、南中国海问题的制约

三、东亚一体化框架下东盟国家多元战略选择

第四节 “整体安全”观与东亚安全框架的构想

一、东亚安全观的演进与“整体安全观”

二、建构“泛东亚”整体安全框架的倡议

第八章 “双核模式”:美国“再平衡战略”的挑战与出路

**节 战略轴心转向亚洲与“再平衡战略”

一、东亚一体化进程对美国的太平洋领导地位的挑战

二、战略轴心转向的战略意图

三、 “再平衡战略”的内涵

第二节 “离岸平衡”构架与潜在的区域性对抗

一、“离岸平衡”的战略构架

二、以“TPP”重构跨太平洋经济框架

第三节 “双核模式”与冲突化解

第九章 全球网络:中国与亚洲和世界的多环外交构架

**节 “一带一路”的亚洲战略推进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

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规划与推进

第二节 “四环外交”的亚洲战略构想

一、开放包容的亚洲及中国的融入

二、“四环外交”的亚洲框架建构

第三节 全球区域间合作网络建构

一、“开放区域主义”下的亚洲

二、亚洲与世界的网络化系统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苏浩:国际关系博士,外交学院外交学系教授和外交学专业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为战略与和平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外交学院外交学系主任、中国对外关系教研室主任、东亚研究中心秘书长、亚太研究中心主任。学术兼职有:北京地缘战略研究与发展协会会长、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委员、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理事、中国太平洋学会理事、中国-东盟协会理事、国务院海峡两岸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联部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一带一路”智库联盟理事、中国社科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理事、中国国防大学防务学院和中国对外经贸大学兼职教授。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评论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国际关系史专业硕士、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博士。曾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研究学院留学,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战争与和平研究所和伯克利加州大学东亚研究所作为富布莱特高级访问学者;曾任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和平与冲突研究系、澳大利亚邦德大学社会与设计学院、意大利路易斯大学政治系和日本青山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传播系客座教授。研究方向是: 中国外交史、外交战略理论、中国国家安全、亚太地区国际关系、东亚区域合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