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清代谏议制度研究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3333443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69
- 出版时间:2015-12-01
- 条形码:9787533334437 ; 978-7-5333-3443-7
本书特色
由梁娟娟著的《清代谏议制度研究》以清代的谏议制度为研究对象,分为入关前后两个阶段,全面分析了谏议制度在清代的发展及消亡历程。在时间上包括清入关前的后金时期和整个清代。由于清代皇权的空前强化,谏官组织日益监察化等原因,学者们的研究多集中于清代监察制度方面,对清代的谏议制度却着墨甚少,对以科道官活动为中心的谏议活动的动态研究亦少,对一个皇权强化时代下的皇权制衡问题缺乏一个全面、系统的论述。为此,本文将清代的谏议制度作为研究对象,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与整合性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以清代的谏议制度为研究对象,在时间上包括清入关前的后金时期和整个清代。主要研究以下内容:靠前,将御史、科道官的活动从监察制度中分离出来,对清代的谏议制度做一定位。第二,对科道官在专制皇权强化下谏诤职能的萎缩做了深入探讨,分析其原因和表现。第三,力图动态地呈现清代专制皇权达到很好状态下,科道官员的活动,以及在皇权干预下科道官的活动受到限制后,新的言谏道路的开辟。第四,分析了晚清的谏议制度与前中期相比带有的鲜明时代性,传统的谏议制度在救亡图存的驱使下,开始向近现代议会民主制转变。
目录
绪论
一、谏议与谏议制度
二、研究缘起
**章 清代谏议制度的确立
**节 中国古代谏议制度概述
一、先秦——谏议制度的萌芽阶段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谏议制度的发展阶段
三、唐宋——谏议制度的成熟阶段
四、元明清——谏议制度的衰落和“台谏合一”阶段
第二节 努尔哈赤时期的谏议活动
一、努尔哈赤的经历对其纳谏思想的影响
二、努尔哈赤的求言之法
三、努尔哈赤的纳谏得失
第三节 皇太极时期的谏议活动
一、皇太极对谏言的态度
二、都察院的设立及进谏活动
三、皇太极时期进谏的特点
第四节 都察院、六科的组织结构与谏议职能
一、都察院的职官设置
二、六科的设立与台谏合
三、科道官员的选任资格
四、科道官员的谏议职能
第二章 清代谏议制度的发展——科道谏言外的谏议渠道
**节 议政王大臣会议与清初的谏言议政
一、努尔哈赤时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二、皇太极时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三、清入关后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第二节 秘密奏折与谏议
一、秘密奏折的起源
二、秘密奏折的具折入范围
三、秘密奏折的谏议功能
第三节 其他谏议渠道
一、天人感应的灾异谴告说与谏议
二、经筵日讲与谏议
第三章 清前中期的纳谏拒谏与治国得失
**节 顺治、康熙时的纳谏与拒谏
一、顺治朝纳谏和拒谏
二、康熙帝的开言路之法与纳谏、拒谏
第二节 雍正、乾隆时的纳谏与拒谏
一、雍正朝纳谏和拒谏
二、乾隆朝纳谏和拒谏
第三节 嘉庆、道光时的纳谏与拒谏
一、嘉庆朝纳谏和拒谏
二、道光朝纳谏和拒谏
第四章 清前中期著名的谏诤事件
**节 围绕剃发令的谏诤
一、清入关前剃发令的推行
二、顺治朝剃发令的颁布
三、官员的反剃发谏诤与江南人民的反剃发斗争
第二节 围绕迁海的谏诤
一、迁海令的实施与危害
二、官员反对迁海的谏诤
三、清廷展界的反复
第三节 围绕逃人问题的谏诤
一、严酷的逃人法及危害
二、顺治朝官员对放宽逃人法的谏诤
三、康熙朝逃人问题的解决
第五章 清前中期谏议制度的特点及科道官谏诤职能萎缩的原因
**节 清前中期谏议制度的特点
一、满汉合一,满族议事习惯与传统谏议制度相结合
二、台谏合一,科道官的谏诤职能呈弱化的趋势
三、皇权强化,科道谏言官受帝王意志的影响更大
第二节 清前中期科道官谏诤职能萎缩的原因
一、满汉民族矛盾的影响
二、汉族大臣党争旧习的影响
三、帝王的个人因素
第六章 清后期(鸦片战争后)谏议制度的变化
**节 通民情、开言路之法的探索——近代议会民主制思潮的兴起
一、早期维新派对开言路之法的探索
二、驻外公使要求开议院的呼声
三、甲午中日战争后维新派的通下情主张
第二节 甲午中日战争后传统谏议制度的变革
一、戊戌变法期间谏议制度的变化
二、预备立宪时期的都察院改革
第三节 各省谘议局和中央资政院的设立
一、各省谘议局的设立及参政议政
二、中央资政院的成立及活动
第七章 清后期著名的谏诤事件
**节 《马关条约》签订前后官员绅民的谏诤活动
一、李鸿章 赴日议和前的拒和呼声
二、《马关条约》议定之前的拒和呼声
三、《马关条约》订约后阻止换约的谏诤
四、谏诤活动的得失
第二节 国会请愿运动
一、光绪三十四年官员士民请开国会的谏诤
二、宣统二年以谘议局为阵地的国会请愿
三、宣统二年国会请愿的特点
四、国会请愿的结果及影响
第三节 清代历史上关于台湾的两次论争
一、康熙时期围绕统一台湾的论争
二、《马关条约》订约前后官员士子的保台谏诤
三、两次论争的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中国近代史
¥13.7¥39.8 -
万历十五年
¥15.3¥26.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10.5¥38.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5.7¥49.0 -
发明里的中国(平装)
¥9.0¥25.0 -
正说明朝十六帝
¥25.4¥49.8 -
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
¥36.8¥65.0 -
两张图读懂两宋
¥21.0¥76.0 -
资治通鉴
¥12.2¥35.0 -
中国历史常识
¥16.9¥49.8 -
罗马考古-永恒之城重现-发现之旅.历史卷
¥14.2¥35.0 -
历史十讲-走进王朝深处
¥11.8¥36.0 -
天人之际 薛仁明读《史记》
¥23.3¥48.0 -
名家小史——中国历代党争史(图文版)
¥12.0¥29.8 -
上古迷思-三皇五帝到夏商
¥19.6¥58.0 -
鸿儒国学讲堂:中国历代党争史
¥11.2¥32.0 -
吕氏春秋鉴赏辞典(文通版)
¥10.8¥28.0 -
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
¥10.6¥32.0 -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2/陈磊(笔名:二混子)作品
¥16.4¥39.9 -
世界简史
¥19.6¥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