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中医执业(含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历年易考易错高频考题

2017中医执业(含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历年易考易错高频考题

1星价 ¥64.7 (4.9折)
2星价¥64.7 定价¥132.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724101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8cm
  • 页数:580页
  • 出版时间:2017-03-01
  • 条形码:9787117241014 ; 978-7-117-24101-4

本书特色

北京大学博士专家组特意根据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以规划教材为基础,以临床能力为重点,以考试必需、够用为准则,编写了本套临床类别医师资格考试用书。这套全面、准确、实用的应试丛书能够对广大考生顺利通过医师资格考试有所助益。

内容简介

1.紧扣考纲,紧贴考题。严格依据*大纲和考试要求编写,深入分析历年试题的命题规律,在短时间内帮助考生夯实基础。 2.考点全面,重点突出。覆盖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的所有考点,高频考点重点标记,便于抓住重点,强化记忆。 3.内容凝练,讲解透彻。作者能准确把握考点,语言简练、准确,能大大提高考生的备考效率。

目录

**章 中医基础理论 **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精气学说 第三节 阴阳学说 第四节 五行学说 第五节 藏象学说 第六节 五脏 第七节 六腑 第八节 奇恒之腑 第九节 精、气、血、津液、神 第十节 经络 第十一节 体质 第十二节 病因 第十三节 发病 第十四节 病机 第十五节 防治原则 第十六节 养生与寿夭第二章 中医诊断学 **节 绪论 第二节 望诊 第三节 望舌 第四节 闻诊 第五节 问诊 第六节 脉诊 第七节 按诊 第八节 八纲辨证 第九节 病因辨证。 第十节 气血津液辨证 第十一节 脏腑辨证 第十二节 六经辨证 第十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 第十四节 三焦辨证第三章 中药学 **节 中药的性能 第二节 中药的作用 第三节 中药的配伍 第四节 中药的用药禁忌 第五节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第六节 解表药 第七节 清热药 第八节 泻下药 第九节 祛风湿药 第十节 化湿药 第十一节 利水渗湿药 第十二节 温里药 第十三节 理气药 第十四节 消食药 第十五节 驱虫药 第十六节 止血药 第十七节 活血化瘀药 第十八节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九节 安神药 第二十节 平肝息风药 第二十一节 开窍药 第二十二节 补虚药 第二十三节 收涩药 第二十四节 攻毒杀虫止痒药 第二十五节 拔毒化腐生肌药第四章 方剂学 **节 总论 第二节 解表剂 第三节 泻下剂 第四节 和解剂 第五节 清热剂 第六节 祛暑剂 第七节 温里剂 第八节 表里双解剂 第九节 补益剂 第十节 固涩剂 第十一节 安神剂 第十二节 开窍剂 第十三节 理气剂 第十四节 理血剂 第十五节 治风剂 第十六节 治燥剂 第十七节 祛湿剂 第十八节 祛痰剂 第十九节 消食剂 第二十节 驱虫剂第五章 中医内科学 **节 肺系病证 第二节 心系病证 第三节 脑系病证 第四节 脾胃病证 第五节 肝胆病证 第六节 肾系病证 第七节 气血津液病证 第八节 肢体经络病证第六章 中医外科学 **节 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第二节 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第三节 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第四节 疮疡 第五节 乳房疾病 第六节 瘿 第七节 瘤、岩 第八节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第九节 肛门直肠疾病 第十节 泌尿男性疾病 第十一节 其他外科疾病 第十二节 周围血管疾病第七章 中医妇科学 **节 绪论 第二节 女性生殖器官 第三节 女性生殖生理 第四节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第五节 妇科疾病的诊断与辨证 第六节 妇科疾病的治疗 第七节 月经病 第八节 带下病 第九节 妊娠病 第十节 产后病 第十一节 妇科杂病 第十二节 计划生育 第十三节 女性生殖功能的调节与周期性变化 第十四节 妇产科特殊检查与常用诊断技术第八章 中医儿科学 **节 儿科学基础 第二节 儿童保健 第三节 新生儿疾病 第四节 肺系病证 第五节 脾系病证 第六节 心肝病证 第七节 肾系病证 第八节 传染病 第九节 虫证 第十节 其他疾病第九章 针灸学 **节 经络系统 第二节 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第三节 腧穴的分类 第四节 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第五节 特定穴 第六节 腧穴的定位方法 第七节 手太阴肺经、腧穴 第八节 手阳明大肠经、腧穴 第九节 足阳明胃经、腧穴 第十节 足太阴脾经、腧穴 第十一节 手少阴心经、腧穴 第十二节 手太阳小肠经、腧穴 第十三节 足太阳膀胱经、腧穴 第十四节 足少阴肾经、腧穴 第十五节 手厥阴心包经、腧穴 第十六节 手少阳三焦经、腧穴 第十七节 足少阳胆经、腧穴 第十八节 足厥阴肝经、腧穴 第十九节 督脉、腧穴 第二十节 任脉、腧穴 第二十一节 奇穴 第二十二节 毫针刺法 第二十三节 灸法 第二十四节 拔罐法 第二十五节 其他针法 第二十六节 头针、耳针 第二十七节 治疗总论 第二十八节 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第二十九节 妇儿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第三十节 皮外骨伤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第三十一节 五官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第三十二节 其他病证的针灸治疗第十章 诊断学基础 **节 症状学 第二节 问诊 第三节 检体诊断 第四节 实验室诊断 第五节 心电图诊断 第六节 影像诊断 第七节 病历与诊断方法第十一章 内科学 **节 呼吸系统疾病 第二节 循环系统疾病 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泌尿系统疾病 第五节 血液系统疾病 第六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七节 结缔组织病 第八节 神经系统疾病 第九节 常见急危重症第十二章 传染病学 **节 传染病学总论 第二节 病毒感染 第三节 细菌感染 第四节 消毒与隔离第十三章 医学伦理学 **节 概述 第二节 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医学伦理学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 医学道德的规范体系 第五节 医患关系道德 第六节 临床诊疗工作中的道德 第七节 医学科研工作的道德 第八节 医学道德的评价、教育和修养 第九节 生命伦理学第十四章 卫生法规 **节 卫生法概述 第二节 卫生法律责任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六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第七节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八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参考答案与解析 **章 中医基础理论 第二章 中医诊断学 第三章 中药学 第四章 方剂学 第五章 中医内科学 第六章 中医外科学 第七章 中医妇科学 第八章 中医儿科学 第九章 针灸学 第十章 诊断学基础 第十一章 内科学 第十二章 传染病学 第十三章 医学伦理学 第十四章 卫生法规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