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21010012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8页
- 出版时间:2017-11-01
- 条形码:9787210100126 ; 978-7-210-10012-6
本书特色
歇后语的内部关系分析 歇后语认知过程的心理语音学分析 语义性质对歇后语认知的影响 歇后语加工对认知本质和模型分析
内容简介
《歇后语认知过程研究——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一书主要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歇后语在加工和理解过程中、在记忆系统中的机制和规律。全书共包括七章,其中第1章和第二章从理论层面阐述歇后语作为语汇的典型性以及歇后语的溯源、分类、前后语节的关系、语义特点和语义功能;语汇理解的加工模型、影响因素和个体语言认知的隐喻思维本质。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通过十个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揭示歇后语的语义性质互相作用的本质、前后语节的关系、歇后语的“名实”问题本质以及影响歇后语加工、记忆的因素。同时对比了语义性质对粤语与汉语歇后语影响的异同以及喻意型与谐音型歇后语加工过程的差异。第六章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揭示心理理论和汉语语汇理解的关系。第七章从歇后语语义本质、“名实问题”、认知过程和语义性质关系几个方面总体探讨歇后语作为汉语特殊语汇的意义和价值及其对汉民族含蓄思维的展现。
目录
序
第1章 汉语歇后语概论
一、语词分立观点
二、汉语歇后语概述
(一)汉语歇后语溯源
(二)汉语歇后语的分类
(三)汉语歇后语前、后语节的关系
(四)汉语歇后语能歇后吗?
(五)汉语歇后语的语义特点
(六)汉语歇后语的语义功能
(七)汉语歇后语生成和理解的语用分析
(八)汉语歇后语生成和理解的认知语言学模型
(九)不同理论对歇后语加工的预设
(十)当前语汇认知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 比喻性语言加工模型及其影响因素
一、比喻性语言加工的模型
(一)字面意义优先假说
(二)比喻意义优先假说
(三)平行加工模型
二、影响比喻性语言加工的语义性质
(一)熟悉度
(二)可表象度与汉民族思维的具象特征和含蓄特征
三、影响比喻性语言(语汇)理解的语言和认知因素
(一)语义分析能力和语境推断能力
(二)影响语汇理解的认知能力——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
四、隐喻思维
(一)思维的隐喻性和意向性
(二)歇后语理解中的隐喻、转喻及其互相作用
第三章 歇后语的内部关系研究
一、研究一: 汉语歇后语语义性质关系研究
(一)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二、研究二 :粤语歇后语语义性质关系研究
(一)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研究三: 歇后语前、后语节相互作用关系研究
(一)实验1 喻意型歇后语前、后语节相互作用关系研究
(二)实验2 谐音型歇后语前、后语节相互作用关系研究
四、研究四: 前、后语节语义是否一致对歇后语加工的影响
(一)方法
(二)数据处理
(三)讨论
第四章 汉语歇后语“名副其实”吗?
一、研究五: 喻意型歇后语加工的时间进程研究
(一)实验1 前、后语节不“歇后”时歇后语的理解
(二)实验2 前、后语节短暂“歇后”时歇后语的理解
(三)实验3 前、后语节长时“歇后”时歇后语的理解
二、研究六: 同音字在汉语谐音歇后语理解中的作用
(一)实验1 前、后语节短暂“歇后”时歇后语的理解
(二)实验2 前、后语节长时“歇后”时歇后语的理解
三、研究七: 歇后方式对喻意型歇后语理解的影响
(一)实验1 歇后方式对歇后语加工的影响
(二)实验2 歇后方式对歇后语理解影响的眼动研究
第五章 汉语歇后语加工的影响因素研究
一、研究八: 熟悉度对喻意型歇后语理解的影响
(一)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
二、研究九: 语义突然度对喻意型歇后语理解的影响
(一)实验1 语义突然度对歇后语语义一致性判断的影响
(二)实验2 语义突然度对歇后语再认的影响
三、研究十:可表象度对歇后语理解的影响
(一)实验1 ISI=0ms时表象度对喻意型歇后语理解的影响
(二)实验2 ISI=500ms时表象度对喻意型歇后语理解的影响
(三)实验3 表象度对谐音型歇后语理解的影响
第六章 心理理论对歇后语理解的影响
一、心理理论与非直义性语言理解的关系概述
二、研究十一:小学儿童心理理论水平对歇后语理解的影响
(一)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
第七章 总论
一、歇后语的内部关系分析
(一)前、后语节内部关系的本质——对语义同一关系的确证
(二)汉语歇后语前、后语节语义关系的修辞说
(三)汉语歇后语前一语节的存在价值
(四)汉语歇后语前一语节的选择机制
(五)粤语歇后语内部关系分析
二、对歇后语名称的再思考
(一)歇后语加工需要时间上的“短暂”停顿
(二)歇后语加工需要形式和语义上的空间“分离”
三、歇后语认知过程的心理语言学分析
(一) 喻意型歇后语认知过程的心理语言学分析
(二)谐音型歇后语认知过程的心理语言学分析
(三)思维的隐喻本质
四、语义性质对歇后语认知的影响
(一)熟悉度影响喻意型歇后语理解的内在机制
(二)熟悉度影响谐音型歇后语理解的内在机制
(三)表象度对歇后语语义加工的影响
五、歇后语加工的认知本质和模型分析
(一)歇后语加工的认知本质
(二)歇后语加工的三种模型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实验材料
后记
节选
(六) 歇后语的语义功能 1.歇后语的美学功能 现代语言学指出:“语言的功能首先体现在语言系统……尤其是语义系统的内部结构中。”Leech (1987)从语义的角度将语言的功能分为概念(信息)、表达、指示、酬应、美学五种。作为语汇的一种, 歇后语也恰恰反映和体现这五种功能。依据Halliday (1994)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 概念功能可以分为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两种。经验功能指“语言是对存在于主客观世界的过程和事物的反映”, 是人们用语言来谈论他们对世界的经验(包括内心世界), 用语言来描写周围所发生的事件和情形。逻辑功能指“事物内容的抽象关系表现为或是并列的关系, 或是从属的关系。”其主要特征是“递归性”。从形式上看, 歇后语前、后语节两部分的给合似乎实现了系统功能语法学派所提出的概念功能。表达功能是语言zui基本的功能, 人们用它来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等, 而歇后语以它特有的形式和特点, 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语言的指示功能即指代功能, 指在一名说话人和至少一名听话人参与的语言交际活动中, 对参与者所谈及的人物、事物、事件、过程和活动等做出确切的理解, 并把它们和某些语境构成要素联系起来的功能。歇后语的酬应功能可以理解为一种交际功能, 其独特的构词形式和幽默、诙谐的表达效果, 在语言交际中发挥作用。酬应功能具体表现为称赞、求助、拒绝和讽谏四种功能。 从美学角度讲, 语言的美学功能是指语言的形式美, 但是由于人们在利用这一功能时, 更多地是为了取得某种修辞美学效果, 使语言的表达更生动、形象, 给人以美的感受, 以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因此, 语言的这一功能被归结为美学功能。同时, Leech (1987)认为, 美学功能是内指的, 指向语言自身。而歇后语这一语言形式所注重的正是发挥语言的美学功能, 主要表现语言的以“辞趣”为本位的修辞特点。其前、后语节之间的语义指向可能不只是传递信息、表达经验, 实现语言的逻辑功能, 而更多的是为了造成语言本身的滑稽效果。范瑞婷(2009)指出, 联系语言事实, 歇后语在所有语类中, 运用“双关手法”zui多, 表达双关语项也zui多。这是歇后语之所以产生幽默风趣、含蓄曲折、生动活泼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以看出, 歇后语的语言使用正是为了语言的成品本身。通常, 歇后语的前一语节可以分作两类。一类是以真实经验作为语言材料, 如“兔子尾巴——长不了”; 另一类以反经验或虚假经验的方式进行表达, 如“老虎拉车——没人敢(赶)”。无论是真实经验还是虚假经验, 前、后语节之间都主要不在于实现语义的经验功能和语法的逻辑功能。语义的重点在于指向语言本身, 以体现话语的谐趣性为主要目的。这种谐趣性表现在前一语节和后一语节的语义关系上, 通常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类是后一语节对前一语节中暗示的语义方向突然逆转, 改变了句子原来的逻辑走向; 另一类是后一语节在语义上和前一语节产生偏离。这种偏离通过双关和谐音的手段来实现。它们都是运用了语言中的歧义现象。赵元任(1959)在《汉语歧义问题》中曾说过, “双关语和其他形式的文字游戏, 是有意歧义(intentional ambiguity)”。语义双关的歇后语有其特别的与“前一语节”相合的情景义, 又有在上下文语境中惯用的语义。惯用义是表达内容, 情景义是表达效果, 在“后一语节”中两义实现交汇通达。同时, 索振羽(2000)认为, 在话语交际中, 除了“合作原则”, 还应包括“得体原则”。得体准则包含“幽默原则”。幽默的主要特征包括不协调性、情趣性和适切性, 而创造和理解幽默的六条准则中就包括“歇后”。他还指出, “前一语节”造成的悬念越强, “抖”出来的包袱——“后一语节”的幽默味越浓; “前一语节”和“后一语节”的关系越新巧, 越富幽默性; “前一语节”越含蓄, “后一语节”给听话人的“顿悟性”越强烈。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和载体。作为人们观察世界、不断推敲、形成认识的一种习语, 歇后语内在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则, 显现了深奥的逻辑与因果。萨丕尔认为, “语言有一个底座……, 语言也不脱离文化而存在, 就是说, 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事实上, 对语汇研究的本质在于揭示在人类抽象知识系统的制约下, 个体如何感知、理解、组合、表征客观世界, 即歇后语这一特殊的语言载体所反映的人类思维对外部客体属性和内在主体认识的独特性。同时, 语言不仅是一套符号系统, 而且也是反映民族和地域文化的价值意义系统。歇后语是群体生产实践和生活文化经验的浓缩, 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和生活习俗, 高度集中和习俗化, 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在折射语言的地域性方面具有其他语言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 对其内部语义关系的揭示映射了民族习俗、地域文化以及个体的心智水平。 歇后语具有地方性和民族性, 各地都有带有本地特点的歇后语。刘安(汉)《淮南子·诠言训》中指出:“非易不可以治大, 非简不可以合众”。即通俗、简便是语言的流传广和长久的不二法门。虽然有些地方的歇后语有些土气, 并显得粗俗, 但是, 整体而言, 歇后语反映了当地人们生活、生产交流的信息和内容, 语言诙谐而具有特点, 展示个体自身的知识和智慧。索振羽(2000)认为, 在话语理解中, 语境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语境主要包括上下文语境、情境语境和民族文化传统语境, 而民族文化传统语境则包括历史文化背景、社会规范和习俗以及价值观。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以及不同民族的个体由于生活环境、历史沿革和生产方式不同会形成各具特色的歇后语。例如, 川方言“两斤花椒炒二两肉——肉麻”、“二五子拉胡琴——鬼扯”只在讲川方言的地区认可程度高; 再如山西宁武方言“二和尚念经——糊的马的”, “糊的马的”就是当地方言, 意指“稀里糊涂”, 不好好念经。山西保德方言“高粱杆筷子夹凉粉——滑头遇滑头”。通常, 许多地方都不种高粱, 没见过高粱杆子, 也就不能理解第1个“滑头”的所指。因此, 歇后语作为语言交流的素材, 体现了当地百姓的生活情境和民族特色。 另外, 歇后语的使用还为展示个人智慧提供了途径。许多个体, 自己文化水平并不高, 但是, 却能够在口语中大量使用歇后语, 而且基本上是信手拈来。在街坊闲聊、亲友聚会等场合, 大家你一言来我一句, 通过使用歇后语来活跃气氛, 表达特定的交际效果, 既展示个人智慧, 又不使人特别尴尬。歇后语后一语节的“讽刺”、“揶揄”通过前一语节具体的例子进行展示, 具体而不失分寸。
作者简介
马利军 男,1980年生,山西大同人。广州中医药大学心理系副教授,博士。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校级培养对象,广东省保健协会脑健康分会第1届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师培中心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授课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青年英才培养对象。长期从事心理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汉语语汇(歇后语、惯用语、成语和谚语)等固定表达加工的心理机制和理解的影响因素。发表各类论文70篇,其中SCI收录2篇,CSSCI收录26篇。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和《人际关系与沟通》教材2部,参编《普通心理学》《医学人际沟通学》《人格心理学》等教材5部。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6.6¥38.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8.0¥45.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9.6¥32.0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30.3¥52.0 -
字海探源
¥23.4¥78.0 -
乡土中国
¥14.6¥26.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2¥15.0 -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来自亲人的负能量
¥34.1¥48.0 -
你能写出好故事-写作的诀窍.大脑的奥秘.认知的陷阱
¥9.8¥32.8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1¥36.0 -
中国人的精神
¥9.9¥29.0 -
焦虑心理学:不畏惧、不逃避,和压力做朋友
¥11.4¥38.0 -
理解生命
¥10.5¥32.8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1¥36.8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2.7¥39.8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9.0¥36.0 -
上大演讲录(1922-1927卷)(九品)
¥14.0¥52.0 -
那时的大学
¥8.4¥28.0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八品)
¥22.4¥59.0 -
汉字王国
¥11.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