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铅膏的柠檬酸湿法回收新技术

包邮铅膏的柠檬酸湿法回收新技术

1星价 ¥60.2 (8.1折)
2星价¥60.2 定价¥74.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247812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3
  • 出版时间:2018-06-01
  • 条形码:9787502478124 ; 978-7-5024-7812-4

本书特色

朱新锋、张伟、杨家宽著的《铅膏的柠檬酸湿法回收新技术》从铅酸蓄电池中难回收的铅膏清洁回收这一视角出发,从铅膏组成、物性与利用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着手。直接制备电池活性材料,强调树立一种绿色回收新概念。本书主要内容有:铅膏的物性:利用铅与有机酸配体之间的螯合作用,研究柠檬酸-柠檬酸钠、乙酸-柠檬酸钠、柠檬酸-体系等多种浸出体系;湿法脱硫转化同步制备前驱体柠檬酸铅:浸出过程中杂质元素迁移转化;柠檬酸铅的物质性质;晶粒与氧化度可控的超细氧化铅的制备工艺条件。
本书可供铅蓄电池企业和从事铅酸电池辅料生产、开发、应用的科技工作者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有色冶金、环保、材料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有:铅膏的物性;利用铅与有机酸配体之间的螯合作用,研究柠檬酸-柠檬酸钠、乙酸-柠檬酸钠、柠檬酸-氨水体系等多种浸出体系;湿法脱硫转化同步制备前驱体柠檬酸铅;浸出过程中杂质元素迁移转化;柠檬酸铅的物质性质;晶粒与氧化度可控的超细氧化铅的制备工艺条件。

目录

1 绪论
1.1 铅与再生铅
1.1.1 铅与铅资源
1.1.2 铅的消耗与废旧铅蓄电池的产生
1.2 铅酸蓄电池铅膏资源化工艺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2.1 废铅酸蓄电池的分选预处理及铅膏的组成
1.2.2 废蓄电池铅膏回收铅的方法
1.2.3 目前铅膏回收方法存在的问题
1.3 铅粉的制备及超细铅粉用于电极活性材料的应用研究
1.3.1 铅粉的性质与常规的制备方法
1.3.2 超细铅粉的制备
1.4 有机酸湿法处理铅膏直接制备超细Pb0粉体
1.4.1 铅与有机物形成的螯合物研究
1.4.2 铅与柠檬酸形成的螯合物研究
1.4.3 铅膏湿法回收新工艺
1.5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
2 废旧铅酸蓄电池的预处理及铅膏性质
2.1 废旧铅酸蓄电池的预处理
2.2 铅膏的性质
2.2.1 铅膏的物理性质
2.2.2 铅膏的物相与化学成分分析
3 铅膏在柠檬酸-柠檬酸钠体系中的浸出与产物特性研究
3.1 实验流程
3.2 氧化铅在不同pH值的柠檬酸-柠檬酸钠溶液中的转化
3.2.1 氧化铅在不同pH值的柠檬酸-柠檬酸钠溶液中的浸出
3.2.2 氧化铅在不同pH值柠檬酸-柠檬酸钠溶液中浸出柠檬酸铅的表征
3.3 二氧化铅在不同pH值的柠檬酸-柠檬酸钠体系中转化
3.3.1 二氧化铅在不同pH值的柠檬酸-柠檬酸钠溶液中的浸出
3.3.2 二氧化铅在不同pH值的柠檬酸-柠檬酸钠溶液中浸出柠檬酸铅的表征
3.4 铅在不同pH值的柠檬酸-柠檬酸钠体系中的转化
3.4.1 铅在不同pH值的柠檬酸-柠檬酸钠溶液中的浸出
3.4.2 铅在柠檬酸-柠檬酸钠溶液中浸出结晶柠檬酸铅的表征
3.5 铅膏在不同pH值的柠檬酸-柠檬酸钠体系中的转化
3.5.1 浸出剂投加量的确定
3.5.2 浸出过程的脱硫率与回收率
3.5.3 产物TG-DTA分析
3.5.4 物相分析
3.5.5 晶体结构描述
3.5.6 微观形貌分析
3.5.7 铅膏主要组分在柠檬酸浸出体系中的热力学分析
3.6 实际铅膏在柠檬酸-柠檬酸钠体系中的浸出
3.6.1 铅膏浸出过程
3.6.2 铅膏浸出过程的影响因素
3.6.3 铅膏浸出过程微观形貌变化
3.6.4 铅膏浸出动力学研究
3.7 本章小结
4 铅膏在乙酸-柠檬酸钠体系中的浸出研究
4.1 氧化铅在乙酸-柠檬酸钠体系中转化
4.1.1 柠檬酸钠的投加量对溶液中铅残留率的影响
4.1.2 乙酸的投加量对溶液中铅残留率的影响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朱新锋(1978.3),博士,副教授,任教于河南城建学院。先后主持厅级以上科研项目4项,参与厅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1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多项,其中参加铅膏研究项目10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检索18篇,EI检索25篇。申请发明专利8项,曾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张伟,博士,副教授,任教于郑州大学。 杨家宽,博士,教授,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