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分
包邮苏维埃俄国的计划经济
豆瓣8.3分,作者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经验,系统地批评了计划经济体制。在继续改革开放、努力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该书讨论的内容仍不失借鉴意义。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20911181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7
- 出版时间:2018-03-01
- 条形码:9787209111812 ; 978-7-209-11181-2
本书特色
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苏维埃俄国的计划经济》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经验系统地批评了计划经济体制,论证了市场经济必然性与合理性。冯·哈耶克把布鲁兹库斯与冯·米瑟斯和马克斯·韦伯并列为20世纪早期确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核心问题的学者,认为他们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批评显示了非凡的预见。种种原因,中文读者对布鲁兹库斯了解甚少。《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曾于1997年第1期发表的俄罗斯经济史专家列·希罗格罗德的文章《论布鲁兹库斯及其专著〈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民经济问题〉》,中央编译局张文成教授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年第2期上的文章《计划经济体制命运的预言者?——布鲁兹库斯及其〈苏维埃俄国的经济计划〉一书》,是对布鲁兹库斯作系统介绍的仅有的两篇中文文献。《苏维埃俄国的经济计划》一书中文版,有助于学界对这位思想家的研究,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在继续改革开放、努力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该书讨论的内容仍不失借鉴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俄国计划经济的后果两卷, 具体内容包括: 社会主义与经济原理、劳动成本与市场价格、经济自由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与农业、五年计划的本质、论苏俄计划经济的后果等。
目录
序言
上卷 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
作者序
**章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第二章 社会主义与经济原理
第三章 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价值计算
第四章 劳动成本与市场价格
第五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统一计划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问题
第七章 经济自由与社会主义
第八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的主观因素
第九章 社会主义与农业
第十章 结论
下卷 俄国计划经济的后果
前言
**章 共产主义“计划经济”的发端
第二章 五年计划的本质
第三章 五年计划下的经济发展与经济政策
第四章 论苏俄计划经济的后果
附录一 论布鲁兹库斯及其专著<>
附录二 计划经济体制失败的预言者
译后记
节选
《苏维埃俄国的计划经济》: 马克思主义者中的现代经济学家将劳动价值与成本这两个概念作了明确区分——实在说,这一区分对科学不是无益的。主观评估是价值现象的基础;这些评估汇集并体现在反映着商品的社会需求强度的价格中。即使布哈林也得承认,不仅资产者,就是无产者也得在市场价格的约束下满足自己的需求。某人在市场上看到一件保暖外套,并摆着的是*精致的布鲁塞尔蕾丝,即使此人是个无产者,他也没有兴趣去比较外套和蕾丝所耗费的劳动;相反,他唯一要考虑的是自己的急需。如果秋季已到,他会支付必要的价格买下这件外套;同时,如果他的出价被接受,他只愿意以极低的价格购买蕾丝。有钱的食利者也逛市场。他对布鲁塞尔蕾丝制造者的工作量同样不感兴趣;但他知道自己妻子那些小小的嗜好,腰包满满的他能够使这些嗜好得到满足;这样,他所支付的价钱使布鲁塞尔蕾丝生产者们多少能得到一些回报。 销售产品的生产商依据市场行情报价。在由不同财富阶层所组成的资本主义社会,价格反映着对商品的需求度。生产商将市场价格记入自己账户中的贷方栏,只有此时他才能判断借方的规模。通过市场价格,资本主义社会向所有生产组织发出了强有力的指令,迫使它们根据市场价格来控制费用。在这些指令持续不断的压力下,市场价格与生产成本之间产生了一个确定的关系(但并非市场价格与劳动成本之间的关系;因为劳动只是生产要素之一,从而只是生产成本的要素之一)。只因没有对主观价值论、对主观价值在市场价格中的客观表现做出科学考察——只是因为这一点,才使大卫·李嘉图及其追随者卡尔·马克思这样深刻的思想家得出市场价格取决于生产成本的错误结论。而且,作为该理论的奠基人,大卫·李嘉图未能合乎逻辑地将其运用于更广泛的领域,比如农产品价格的形成。相反,他不得不承认,在农产品的生产中,价格并不是平均值,而是生产的边际成本。这些边际成本是由需求的强弱所决定的。在此,需求在价格形成中的优先性得到了承认。马克思也同样承认了农产品的价格形成理论。为了不使自己的理论基础受到损害,李嘉图只是把这种价格形成方式当作一个重要的特例。而现代经济学则将其视为唯一有效的理论。 市场价格的形成以特定时刻的社会需求为条件,且仅以此为条件。消费千变万化,所以,在市场价格和生产成本之间不可能有完全对应的关系;这种关系只存在于臆想的、有着“标准”价格的“静态经济”之中。与其他市场一样,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商品的销售价格的确反映着社会需求,但这些价格决不代表生产成本,因为生产太过混乱,无法对市场导向做出回应。何况,我们市场上正在销售的大量商品,其生产成本根本无法计算,因为它们是无法复制的绝品,然而,它们的价格照例是以完全理性的方式产生于特定条件下的社会需求。 ……
-
曾国藩的经济课
¥22.8¥68.0 -
经济学通俗读物:北大经济课(受益一生的经济学智慧)
¥9.7¥35.0 -
全球贸易摩擦与大国兴衰
¥19.4¥68.0 -
经济学反思
¥19.0¥56.0 -
国富论
¥16.7¥58.0 -
中国经济思想变迁与制度发展概论
¥16.0¥50.0 -
世界贸易战简史
¥17.9¥52.8 -
国富论
¥9.7¥35.0 -
中美贸易摩擦:怎么看 怎么办
¥16.8¥58.0 -
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
¥12.9¥39.0 -
让财富找到你:有温度的经济学
¥19.4¥68.0 -
高韧性社会:应对不确定危机的八种能力
¥23.1¥69.0 -
账本里的中国
¥15.4¥48.0 -
博弈论
¥28.4¥49.8 -
经济常识一本全
¥10.4¥35.0 -
从牛犀牛到独角兽
¥22.8¥68.0 -
置身事内 : 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38.1¥65.0 -
论英国本土的公共福利
¥9.3¥15.0 -
看懂金融的第一本书
¥14.3¥39.8 -
经济学通识-第二版
¥38.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