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1204357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0,174页
- 出版时间:2018-01-01
- 条形码:9787312043574 ; 978-7-312-04357-4
内容简介
当前对“农产品贸易”做全方位研究的成果, 大多从“我国总体”的视角出发, 而从国内“一个区域”的视角来全方位考察农产品贸易的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本书拟出版的专著将基于“安徽”视角, 来全方位考察农产品贸易发展历程、贸易结构及存在的问题、区域内发展差异、农产品加工贸易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相关问题。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1章 农产品贸易理论基础
1.1 贸易与技术:李嘉图模型
1.1.1 理论假设
1.1.2 贸易成因及贸易模式
1.1.3 贸易利益
1.1.4 模型扩展:多产品贸易和多国贸易
1.1.5 对模型的计量与实证研究简述
1.2 贸易与资源: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
1.2.1 理论假设
1.2.2 贸易成因及贸易模式
1.2.3 贸易利益
1.2.4 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
1.2.5 雷布津斯基定理
1.3 贸易与市场结构:克鲁格曼模型
1.3.1 理论假设
1.3.2 贸易成因及贸易模式
1.3.3 模型推导与说明
1.4 贸易与要素流动:外包模型
1.4.1 外包模型与传统贸易理论模型的比较
1.4.2 理论假设
1.4.3 贸易均衡
1.4.4 贸易所得
第2章 安徽出口产品贸易结构与演化
2.1 出口贸易商品结构
2.2 出口产品贸易地理方向
2.3 出口贸易经营主体结构
2.4 出口贸易方式
2.5 出口贸易区域分布
2.6 出口贸易结构优化调整措施
2.6.1 促进海外出口市场多元化,规避经济波动的传导性影响
2.6.2 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打造加工贸易“功能性”转型升级路径
2.6.3 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以打造优势产业带动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2.6.4 以提升发展质量为核心,构建安徽产品出口特色发展路径
第3章 安徽农产品贸易发展历程与现状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1949~1977年)
3.2 改革开放后到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之前(1978~2001年)
3.3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2002年至今)
3.3.1 主要农产品生产分布及产量情况
3.3.2 农产品出口贸易额
3.3.3 农产品出口贸易商品结构
第4章 安徽农产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分析
4.1 近代以来安徽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历程
4.1.1 近代及以前安徽农产品加工发展情况
4.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的发展历程
4.1.3 2000年以来的发展情况
4.2 农产品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2.1 农产品加工贸易存在的现实问题
4.2.2 原因分析
4.3 经典贸易理论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启示
4.3.1 比较优势理论的启示
4.3.2 生命周期理论的启示
4.3.3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启示
4.3.4 产业政策理论的启示
4.3.5 跨国公司理论的启示
4.4 促进安徽农产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
4.4.1 加强制度创新,健全规章制度
4.4.2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4.4.3 扩大农产品出口结构,提高出口农产品的附加值
4.4.4 实施农产品出口多元化策略,有效规避非技术性贸易壁垒
4.4.5 实施绿色营销策略,积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4.4.6 扩大安徽出口影响力,培育农产品出口品牌
第5章 安徽农产品贸易区域发展差异问题分析
5.1 安徽省内不同区域外贸发展概述
5.1.1 贸易规模情况
5.1.2 进出口贸易依存度的变化情况
5.1.3 不同区域出口贸易发展差异情况
5.1.4 出口贸易区域差异描述统计分析
5.2 农产品贸易区域差异指标及测度
5.2.1 指标与数据说明
5.2.2 安徽农产品出口贸易区域差异测度
5.3 农产品出口贸易区域差异与经济增长非平衡关系
5.3.1 安徽农产品出口及省内区域经济增长概述
5.3.2 与区域增长不平衡关系的实证分析
5.4 促进农产品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建议
第6章 安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问题分析
6.1 安徽出口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内涵及影响因素
6.1.1 安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6.1.2 影响安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6.2 安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评价
6.2.1 安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
6.2.2 安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主要指标测算
6.2.3 安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聚类分析
6.3 安徽农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及提升措施
6.3.1 当前安徽出口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6.3.2 提升安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对策——构筑“核心竞争力”
附基于6个省份指标平均数的聚类分析过程
第7章 安徽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建设促进农产品贸易发展问题分析
7.1 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建设总况
7.1.1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展历程简述
7.1.2 我国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产业园区的特色
7.1.3 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比较
7.2 安徽园区建设的增长极效应
7.2.1 增长极理论回顾
7.2.2 模型及方法
7.2.3 数据说明及估计测算
7.2.4 结论与建议
7.3 安徽园区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
7.3.1 模型设定
7.3.2 估计方法及数据说明
7.3.3 实证分析
7.3.4 研究结论及讨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
第1章 农产品贸易理论基础
1.1 贸易与技术:李嘉图模型
1.1.1 理论假设
1.1.2 贸易成因及贸易模式
1.1.3 贸易利益
1.1.4 模型扩展:多产品贸易和多国贸易
1.1.5 对模型的计量与实证研究简述
1.2 贸易与资源: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
1.2.1 理论假设
1.2.2 贸易成因及贸易模式
1.2.3 贸易利益
1.2.4 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
1.2.5 雷布津斯基定理
1.3 贸易与市场结构:克鲁格曼模型
1.3.1 理论假设
1.3.2 贸易成因及贸易模式
1.3.3 模型推导与说明
1.4 贸易与要素流动:外包模型
1.4.1 外包模型与传统贸易理论模型的比较
1.4.2 理论假设
1.4.3 贸易均衡
1.4.4 贸易所得
第2章 安徽出口产品贸易结构与演化
2.1 出口贸易商品结构
2.2 出口产品贸易地理方向
2.3 出口贸易经营主体结构
2.4 出口贸易方式
2.5 出口贸易区域分布
2.6 出口贸易结构优化调整措施
2.6.1 促进海外出口市场多元化,规避经济波动的传导性影响
2.6.2 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打造加工贸易“功能性”转型升级路径
2.6.3 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以打造优势产业带动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2.6.4 以提升发展质量为核心,构建安徽产品出口特色发展路径
第3章 安徽农产品贸易发展历程与现状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1949~1977年)
3.2 改革开放后到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之前(1978~2001年)
3.3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2002年至今)
3.3.1 主要农产品生产分布及产量情况
3.3.2 农产品出口贸易额
3.3.3 农产品出口贸易商品结构
第4章 安徽农产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分析
4.1 近代以来安徽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历程
4.1.1 近代及以前安徽农产品加工发展情况
4.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的发展历程
4.1.3 2000年以来的发展情况
4.2 农产品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2.1 农产品加工贸易存在的现实问题
4.2.2 原因分析
4.3 经典贸易理论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启示
4.3.1 比较优势理论的启示
4.3.2 生命周期理论的启示
4.3.3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启示
4.3.4 产业政策理论的启示
4.3.5 跨国公司理论的启示
4.4 促进安徽农产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
4.4.1 加强制度创新,健全规章制度
4.4.2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4.4.3 扩大农产品出口结构,提高出口农产品的附加值
4.4.4 实施农产品出口多元化策略,有效规避非技术性贸易壁垒
4.4.5 实施绿色营销策略,积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4.4.6 扩大安徽出口影响力,培育农产品出口品牌
第5章 安徽农产品贸易区域发展差异问题分析
5.1 安徽省内不同区域外贸发展概述
5.1.1 贸易规模情况
5.1.2 进出口贸易依存度的变化情况
5.1.3 不同区域出口贸易发展差异情况
5.1.4 出口贸易区域差异描述统计分析
5.2 农产品贸易区域差异指标及测度
5.2.1 指标与数据说明
5.2.2 安徽农产品出口贸易区域差异测度
5.3 农产品出口贸易区域差异与经济增长非平衡关系
5.3.1 安徽农产品出口及省内区域经济增长概述
5.3.2 与区域增长不平衡关系的实证分析
5.4 促进农产品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建议
第6章 安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问题分析
6.1 安徽出口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内涵及影响因素
6.1.1 安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6.1.2 影响安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6.2 安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评价
6.2.1 安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
6.2.2 安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主要指标测算
6.2.3 安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聚类分析
6.3 安徽农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及提升措施
6.3.1 当前安徽出口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6.3.2 提升安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对策——构筑“核心竞争力”
附基于6个省份指标平均数的聚类分析过程
第7章 安徽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建设促进农产品贸易发展问题分析
7.1 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建设总况
7.1.1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展历程简述
7.1.2 我国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产业园区的特色
7.1.3 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比较
7.2 安徽园区建设的增长极效应
7.2.1 增长极理论回顾
7.2.2 模型及方法
7.2.3 数据说明及估计测算
7.2.4 结论与建议
7.3 安徽园区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
7.3.1 模型设定
7.3.2 估计方法及数据说明
7.3.3 实证分析
7.3.4 研究结论及讨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夏岩磊,1982年生,黑龙江哈尔滨人,安徽大学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滁州学院副教授,安徽省“教坛新秀”。主要研究领域为农业经济问题、农村社会统计调查及农产品贸易。主持安徽省哲学社科规划青年项目、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资助计划重点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及其他市厅级项目11项,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曾国藩的经济课
¥24.8¥68.0 -
国富论
¥9.7¥35.0 -
世界贸易战简史
¥17.9¥52.8 -
经济学通识-第二版
¥21.3¥58.0 -
资本论
¥30.3¥59.8 -
经济学通俗读物:北大经济课(受益一生的经济学智慧)
¥11.6¥35.0 -
博弈论
¥10.9¥38.0 -
文化经济学
¥21.4¥60.0 -
图解资本论
¥13.0¥46.0 -
1949-2009-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
¥37.9¥55.0 -
金钱心理学:财富、人性和幸福的永恒真相
¥34.6¥56.0 -
账本里的中国
¥15.4¥48.0 -
经济学反思
¥19.0¥56.0 -
思考.快与慢
¥47.9¥69.0 -
资本论
¥18.6¥49.0 -
时势:周期波动下的国家、社会和个人
¥37.6¥59.0 -
理性的非理性:生活中的怪诞行为学/郑毓煌苏丹
¥19.6¥58.0 -
置身事内 : 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49.8¥65.0 -
美国经济新观察丛书失去的年代:美国债务危机的起因与漫长复苏
¥18.3¥48.0 -
全球贸易摩擦与大国兴衰
¥23.1¥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