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彪西24首钢琴前奏曲分析(共2册)

包邮德彪西24首钢琴前奏曲分析(共2册)

1星价 ¥26.2 (8.2折)
2星价¥25.9 定价¥3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303261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58
  • 出版时间:2012-11-01
  • 条形码:9787103032619 ; 978-7-103-03261-9

内容简介

在继《版画集》(1903年),《意象集》(1905年和1907年),《儿童乐园》(1908年)之后,钢琴《前奏曲册》创作于一个极短的时期(1909年12月-1910年2月)。在《前奏曲二册》(1913年)之后,德彪西以《练习曲》(1915年)结束了其钢琴创作。 《前奏曲》灵感来源的领域,不仅给人以丰富的地理上的联想(苏格兰、西班牙、希腊、意大利),还更多地展示了自然元素(风、暴风雪、雪、太阳),体现了德彪西对于自然界景象的极其敏锐的感受。 那些放在每首前奏曲的结束处而不是开始处的标题很好地说明了,这些前奏曲“不是音乐的图画,而是对一种气氛、一种心理状态的复杂而细腻的再现,是象征主义音乐的代表作”(康代语,R.d.cande)。 德彪西经常用造型艺*或文学(莎士比亚、波德莱尔等)的作品作为出发点,试图用音乐来表达这种“对应”(因为音乐与文学、造型艺*属于姊妹艺*,德彪西用音乐语言来展示文学形象)。只要想想德彪西曾经创作过《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根据文学作品创作的歌剧),这有什么奇怪呢?为德彪西钢琴《前奏曲》二册的创作时间注明的日期,要比为册注明日期更加困难,它创作于1910-1913年。这个阶段同时也是另外两部代表作诞生的时间:《圣塞巴斯蒂安之殉难》(1911年)和芭蕾舞《比赛》(1912年)。 在1910年至1913年间在巴黎发生了两件音乐界的大事:贾吉列夫(S.de Diaghilev)率领的俄罗斯芭蕾舞团,在巴黎次上演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的《彼德鲁什卡》(1911年)和《春之祭》(1913年)。作为这位俄罗斯作曲家的朋友和支持者,德彪西非常了解这些创新的谱子,而斯特拉文斯基对后者的影响也十分明显。与册相比,二册标志着德彪西音乐语言的某种演变。这种演变不仅涉及到旋律的创新和从有时达到双调性的和弦的叠置中产生出来的和声的丰富性,而且涉及到复合节奏。 钢琴写作广泛地铺展在整个键盘中,延续了李斯特的写法,几乎经常要求使用三行谱表。

目录

前言1.德尔斐的舞女2.帆3.原野上的风4.飘荡在晚风中的声音和香味5.阿纳卡普里的山丘6.雪上足迹7.西风所见8.亚麻色头发的少女9.中断的小夜曲10.沉没的教堂11.帕克之舞12.游唱艺人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