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绘经典系列呼兰河传全新插画版

包邮美绘经典系列呼兰河传全新插画版

1星价 ¥15.3 (6.1折)
2星价¥15.3 定价¥2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750154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97
  • 出版时间:2015-09-01
  • 条形码:9787557501549 ; 978-7-5575-0154-9

本书特色

《美绘经典系列》精心收集了鲁迅、老舍、萧红、季羡林、丰子恺等名家的*具代表性的作品。其中,既有传世的经典小说,也有收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的经典散文。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心中诗化了的文字,初读如涓涓河水,润物无声。细细咂摸却犹如滔滔洪流,在读者心中涌起阵阵波澜。那一份沉淀了一个时代的力量,正潜移默化地震撼着着随手翻阅的过客,亦或是寻觅良久的知音;那份纯然淡雅也正无声无息地感动着身在其中,亦或是从此路过的你我。本套丛书是专为中小学生编著,华彩美文与精美插图可谓珠联璧合,经典中的经典。

内容简介

《呼兰河传》,共分成七章,是萧红经历多年漂泊之后一部深挚动人的怀乡之作。作家以她幽默而富韵律感的天才笔触、明快而万物有灵的童谣风格,写出作者记忆中的家乡——一个北方小城镇的单调的美丽、人民的善良与愚昧。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小说的风俗画面并不仅为了增加一点地方色彩,它本身还包含着巨大的文化含量与深刻的生命体验,堪称是一部 “回忆式”文学的很好之作。

目录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展开全部

节选

  《呼兰河传/美绘经典系列》:  这泥坑子里边淹死过小猪,用泥糨闷死过狗,闷死过猫,鸡和鸭也常常死在这泥坑里边。  原因是这泥坑上边结了一层硬壳,动物们不认识那硬壳下面就是陷阱,等晓得了可也就晚了。它们跑着或是飞着,等往那硬壳上一落可就再也站不起来了。白天还好,或者有人又要来施救。夜晚可就没有办法了。它们自己挣扎,挣扎到没有力量的时候就很自然的沉下去了,其实也或者越挣扎越沉下去的快。有时至死也还不沉下去的事也有。若是那泥糨的密度过高的时候,就有这样的事。  比方肉上市,忽然卖便宜猪肉了,于是大家就想起那泥坑子来了,说:  “可不是那泥坑子里边又淹死了猪了?”  说着若是腿快的,就赶快跑到邻人的家去,告诉邻居:  “快去买便宜肉吧,快去吧,快去吧,一会没有了。”  等买回家来才细看一番,似乎有点不大对,怎么这肉又紫又青的!可不要是瘟猪肉。  但是又_想,那能是瘟猪肉呢,一定是那泥坑子淹死的。  于是煎、炒、蒸、煮,家家吃起便宜猪肉来。虽然吃起来了,但就总觉得不大香,怕还是瘟猪肉。  可是又一想,瘟猪肉怎么可以吃得,那么还是泥坑子淹死的吧!  本来这泥坑子一年只淹死一两口猪,或两三口猪,有几年还连一口猪也没有淹死。至于居民们常吃淹死的猪肉,这可不知是怎么一回事,真是龙王爷晓得。  虽然吃的自己说是泥坑子淹死的猪肉,但也有吃了病的,那吃病了的就大发议论说:  “就是淹死的猪肉也不应该抬到市上去卖,死猪肉终究是不新鲜的,税局子是干什么的,让大街上,在光天化日之下就卖起死猪肉来?”  那也是吃了死猪肉的,但是尚且没有病的人说:“话可也不能是那么说,一定是你疑心,你三心二意的吃下去还会好。你看我们也一样的吃了,可怎么没病?”  间或也有小孩子太不知时务,他说他妈不让他吃,说那是瘟猪肉。  这样的孩子,大家都不喜欢。大家都用眼睛瞪着他,说他:  “瞎说,瞎说!”  有一次一个孩子说那猪肉一定是瘟猪肉,并且是当着母亲的面向邻人说的。  那邻人听了倒并没有坚决的表示什么,可是他的母亲的脸立刻就红了。伸出手去就打了那孩子。  那孩子很固执,仍是说:  “是瘟猪肉吗!是瘟猪肉吗!”  母亲实在难为情起来,就拾起门旁的烧火的叉子,向着那孩子的肩膀就打了过去。于是孩子一边哭着一边跑回家里去了。  一进门,炕沿上坐着外祖母,那孩子一边哭着一边扑到外祖母的怀里说:  “姥姥,你吃的不是瘟猪肉吗?我妈打我。”  外祖母对这打得可怜的孩子本想安慰一番,但是一抬头看见了同院的老李家的奶妈站在门口往里看。  于是外祖母就掀起孩子后衣襟来,用力地在孩子的屁股上哐哐地打起来,嘴里还说着:  “谁让你这么一点你就胡说八道!”  —直打到李家的奶妈抱着孩子走了才算完事。  那孩子哭得一塌糊涂,什么“瘟猪肉”不“瘟猪肉”的,哭得也说不清了。  ……

作者简介

  萧红(1911年-1942年),原名张廼莹,笔名悄吟。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31年,为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开始了一生的漂泊。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4年,与萧军一起到上海,得到鲁迅先生的帮助。1935年发表了中篇小说《生死场》,轰动文坛。1936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1月到香港,在病中完成了《呼兰河传》的写作,还写出了长篇小说《马伯乐》**部及回忆性散文《回忆鲁迅先生》等。1942年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