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鲍参军诗注补正
读者评分
5分

鲍参军诗注补正

1星价 ¥33.3 (4.9折)
2星价¥33.3 定价¥6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2条)
白驼山***(三星用户)

朱晓海老师文献功底极其扎实,常由一诗一文入手,阐幽发微,旁征博引。

2022-08-20 20:48:03
0 0
pzh***(三星用户)

对《鲍参军集注》颇多批评

著者对《鲍参军集注》颇多批评。

2018-10-02 17:16:52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487873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73
  • 出版时间:2018-06-01
  • 条形码:9787534878732 ; 978-7-5348-7873-2

本书特色

鲍照是贫农出身,而且是家中*的男孩,养鸡种菜,苦哈哈一生,似乎是摆明着的事,但他心有不甘,于是学着识字、读书去了。他虽然自视为凤凰,可是在外人眼中,也只是只麻雀。这就导致了他这辈子摆落不掉的悲哀。其实,别把凤凰太浪漫、神话化。他渴望的就是富贵权名,够俗滥的,然而也正因此,他的诗及背后的心绪波动始终与芸芸众生一致,不会因岁月淘洗而褪色。

内容简介

本书取黄氏之书为据, 补阙正讹, 辨明是非, 着意于词句微旨之剔抉, 并附专篇论文以为参考。内容包括: 代蒿里行 ; 代挽歌 ; 代东门行 ; 代放歌行 ; 代陈思王京洛篇 ; 代东武吟 ; 代出自蓟北门行等。

前言

  鲍照是六朝颇具影响力的诗人。联句不计,其诗见存两百首。萧统《文选》、徐陵《玉台新咏》、郭茂倩《乐府诗集》、王士禛《古诗选》均收録鲍照诗,以致李善、五臣、吴兆宜、闻人倓注解上述相关各书时,都曾着墨于那些篇章,唯相较于鲍照见存的诗作数量而言,实止一脔。暨清代末叶钱振伦先生以前,未曾有人全面注解鲍照诗。有清诸名家涉及六朝诗的撰着固然均曾论及鲍诗,但它们乃以赏析、评论为主旨,虽间有涉及词句的义疏可采,整体而言,与注释判然两途。似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十八《宋三》,选録鲍照诗六十七首;卷十九《宋四》选録鲍照诗四十一首;《补遗》卷二选録鲍照诗二十首,但通观此二编,陈氏仅于《拟古》之七“秋蛩扶户吟”之“扶”曾训释:“扶犹依也。”同治七年(一八六八),钱氏于鲍集之注解息砚,筚路蓝缕,功在士林。由此稿未刊,或可臆推:尚有笔墨俟后增入,是以黄晦闻先生补注其中的诗,于癸亥年(一九二三)末竣工。黄先生乃广东同乡名宿简朝亮(一八五一—一九三三)之弟子,旧学根柢笃实;本身又是诗人,有《蒹葭楼诗》传世,于旧诗之体会颇深,曾徧注魏室三祖、曹植、阮籍、谢灵运诸家诗集,惜世无完美,此编不免瑕瑜相间。钱氏哲胤仲联先生在两位前辈基础上增补。仲联先生书香门第,毕业于享有盛誉的无锡国学专校,然而《鲍参军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七九)诗这部分,除了少数几处,余者了无諟正、发明;繁引宋本,列异同,而鲜辨是非。至于自郐而下,以胥钞掩其蒙昧,徒然祸枣灾梨。是以笔者均舍之,取黄氏之《鲍参军诗注》(台北:艺文印书馆,一九七一)为据,补其阙,正其讹。
  有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行世后,刘汉讫杨隋诸名家的文集大致已臻完帙,黄先生戛戛仅取诗为之注,他曾说明原委:
  世变既亟,人心益坏……惟诗之为教,*入人深……余职在说诗,欲使学者繇诗以明志,而理其性情,于人之为人庶有裨也?
  笔者固然不敢认同以诗济世的理念,但于黄氏具别裁心识这点,实击赏仰止。近代,赵幼文《曹植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九八)、陈伯君《阮籍集校注》(北京:中华书局,一九八七)、顾绍柏《谢灵运集校注》(台北:里仁书局,二○○四),以及上述钱某之撰则将黄氏割弃的各家其他文类作品悉数纳入。假使那些部分的注释详备高明,犹可为之词:为了便利有意通盘学习曹、阮等着作者,偏偏阙、误、浮、疏满纸,如俛拾地芥。盖二千多年来帝国流风余沫所被,凡事以多、大为尚,故终难辞买菜求益之讥。由此,也愈见黄氏治学境界不同流俗。
  诚如黄先生所言:“余注谢康乐诗既毕,念鲍参军诗难读,视康乐过之。”这究竟是为避免孝武猜忌而写的“鄙言累句”,还是刘宋普遍风尚影响所致,业无从分判。钟嵘显然不采信沈约之说,故曰:其“不避危仄,颇伤清雅之调,故言险俗者多以附照”。鲍诗不“雅”,从诗作用典有限,而且不时近乎白描,灼然可见。其不“清”则是“危仄”的直接后果。“危”相对于“平易”;“仄”,侧也,相对于“正常”。*要紧的乃钟嵘说他“不避”,直言之,刻意为之。鲍照刻意为之的方式不外四类:一,将过往习用易解词汇中的一个词素,以同义或近义词取代。如以“藻志”取代“美志”。二,某些词汇前人虽已使用过,但极冷僻,他将之重拾,从使用量的比例上而言,这仍是种广义的新变。如“昌风”,以见存史料来说,仅陆云于《答孙显世》中用过,与“丰水”对仗,百余年后的他翻出来使用。三,有的已经是罕用或未曾用过的词汇,他还要变动一下,就愈滋困扰了。如以“羽姬”代替“仙姬”。四,纯属自造,以讹为巧。如从《毛诗》中的“崇朝”获得灵感,弄出“穷光”这种玮辞。这自然导致鲍诗的意义晦涩,动辄需迂曲解码。刘勰曾痛评“近代辞人率好诡巧”,“厌黩旧式,故穿凿取新”,以致刘宋文坛的特色在“讹而新”。鲍诗可谓个中翘楚。避熟就生本为创作必有且应有之现象,而且生、熟犹同一光谱,并无刻板的区隔线,但不容否认,避熟就生这倾向发展到刘宋,有些过分之嫌,鲍照则走火入魔,是以于鲍诗之耕耘,时逾百年,世经四代,误解、不解之处俯拾皆是,遑言如何串讲?笔者研读鲍诗积年,此感尤深,然迄今仍有数句不详所云。唯冀假我数年,或蒙天启,终克悉数疏通

目录

卷一 采桑 代蒿里行 代挽歌 代东门行 代放歌行 代陈思王京洛篇 代门有车马客行 代櫂歌行 代白头吟 代东武吟 代别鹤操 代出自蓟北门行 代陆平原君子有所思行 代悲哉行 代陈思王白马篇 代昇天行 松柏篇 代苦热行 代朗月行 代堂上歌行 代结客少年场行 卷二 扶风歌 代少年时至衰老行 代阳春登荆山行 代贫贱苦愁行 代边居行 代邽街行 吴歌之三 采菱歌之二 …… 卷三 卷四 附録一 论鲍照《梅花落》 附録二 从鲍照诗看他心灵的几个向面 後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朱晓海,一九五〇年出生于台北,曾任台湾清华大学教授兼系主任,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客座教授,现为台湾清华大学荣誉教授、兼任教授,研究专长为先秦两汉思想史、六朝文学与文学理论等,在汉赋、六朝文学、六朝文论、《文心雕龙》、《文选》等领域发表论文逾百篇,已出版《汉赋史略新证》、《习赋椎轮记》等专著。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