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1403169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6页
  • 出版时间:2018-09-01
  • 条形码:9787521403169 ; 978-7-5214-0316-9

内容简介

《脾胃论》是金元四大医家之一李东垣的代表作,是学习研究中医学的必读书。但因书中文字或深奥,或省略,对初学者阅读有一定困难。本书在《脾胃论》原文的基础上,对其中的难解语句给予了白话通俗翻译,对生僻字词给予了注音注释,关键的是以篇为纲,对《脾胃论》原文进行了条分缕析的归纳总结剖析,旨在为中医初学者提供一本一看就懂、深入思考、深入研究的《脾胃论》。本书可供中医初学者、西医学习中医以及相关教学工作者阅读和参考。

目录

卷上 脾胃虚实传变论 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之图 脾胃胜衰论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肺之脾胃虚论 升阳益胃汤 君臣佐使法 分经随病制方 通气防风汤 羌活胜湿汤 用药宜禁论 仲景引内经所说脾胃 卷中 气运衰旺图说 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 补中益气汤 脾胃虚弱随时为病随病制方 黄芪人参汤 除风湿羌活汤 调中益气汤 长夏湿热胃困尤甚用清暑益气汤论 清暑益气汤 随时加减用药法 肠澼下血论 凉血地黄汤 升阳除湿防风汤 脾胃虚不可妄用吐药论 安养心神调治脾胃论 凡治病当问其所便 胃气下溜五脏气皆乱其为病互相出见论 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三焦元气衰旺 卷下 大肠小肠五脏皆属于胃,胃虚则俱病论 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 胃虚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论 胃虚元气不足诸病所生论 忽肥忽瘦论 天地阴阳生杀之理在升降浮沉之间论 阴阳寿夭论 五脏之气交变论 阴阳升降论 调理脾胃治验治法用药若不明升降浮沉差互反损论 清神益气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 人参芍药汤 麻黄人参芍药汤 升阳散火汤 安胃汤 清胃散 清阳汤 胃风汤 阳明病湿胜自汗论 调卫汤 湿热成痿肺金受邪论 清燥汤 助阳和血补气汤 升阳汤 升阳除湿汤 益胃汤 生姜和中汤 强胃汤 温胃汤 和中丸 藿香安胃散 异功散 饮食伤脾论 五苓散 论饮酒过伤 葛花解酲汤 枳术丸 橘皮枳术丸 半夏枳术丸 木香干姜枳术丸 木香人参生姜枳术血 和中丸 交泰丸 三棱消积丸 备急丸 神保丸 雄黄圣饼子 蠲饮枳实丸 感应丸 神应丸 白术安胃散 圣饼子 当归和血散 诃梨勒丸 脾胃损在调饮食适寒温 胃风汤 三黄丸 白术散 加减平胃散 散滞气汤 通幽汤 润肠丸 导气除燥汤 丁香莱萸汤 草豆蔻丸 神圣复气汤 脾胃将理法 摄养 远欲 省言箴 附篇 李东垣“阴火论”学术思想探讨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东垣(1180-1251),名杲,字明之。世居真定(今河北省正定)的东垣地区,晚年自号东垣老人。他早年从易州(今河北省易县)张元素(字洁古)学医,继承了张元素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在张元素“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的学术思想指导下,理论联系实际,在继承中发展,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人以脾胃中元气为本”的新学说,成为“补土派”创始人,被称为“金元四大家”之一。  《脾胃论》是李东垣的著名代表作。金代诗人元遗山在《脾胃论》序中说:“明之辨内外伤及饮食劳倦伤一论,而后知世医之误。学术不明,误人乃如此,可不大哀耶?明之既著论矣,且惧俗蔽不可以猝悟也,故又著《脾胃论》叮咛之。”从上述序来看,《脾胃论》书成于《内外伤辨惑论》之后。李东垣在著述《内外伤辨惑论》时,衰病交加,精力不济,并不想再出版该书了,但在其朋友昆仑范遵师的鼓励下,李东垣拖着衰老的病躯,全力以赴,终于在宋淳祐七年(1247)完成了《内外伤辨惑论》,那时他已经67岁了。《脾胃论》是在宋淳祐九年(1249),即在《内外伤辨惑论》书成后两年完成的,书成两年后,李东垣即与世长辞。由此可以想象,李东垣著述出版《脾胃论》的艰难程度了。《脾胃论》一书,来之不易,作为后人应当更加珍惜其呕心沥血的结晶。  李东垣出生在河北,是我们河北中医人的骄傲。继承和发扬李东垣的学术思想,使其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是我们河北中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不揣浅陋,对《脾胃论》中难以理解的语句给予了白话通俗翻译,对其中生僻字词给予了注音和释义,*后又进行了条分缕析的归纳总结剖析,旨在为中医初学者提供一本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脾胃论》,旨在为研究李东垣学术思想的中医工作者和中西医结合工作者提供一本深入思考、深入研究的《脾胃论》。如果大家能从我们这本《脾胃论入门导读》中有所收获、有所启发、有所进步的话,我们的小小心愿也就达成了。  本书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注释形式设计。我们这次将通俗注释放在难解句的后面,一一对应,以利于读者边读原著边看白话通俗注释,这样有利于中医初学者迅速看懂原著。同时这种设计,基本上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避免了过度意译。二是竭尽全力撰写入门导读部分。为了中医初学者能够深入理解李东垣的学术思想,为了中医工作者和中西医结合工作者读后有所启迪,我们将自己对李东垣学术思想的认识加以梳理总结和升华,力求体现独立思考、条分缕析、内容丰富、深度剖析、疑难探讨等特点,使读者在宏观和微观上都能对李东垣学术思想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本书以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1601)新安吴勉学校刻《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为底本,以明嘉靖八年乙丑(1529)刻《东垣十书》和上海涵芬楼影印元延佑二年(1315)刻《济生拔萃》为参校本进行注释及导读。书中所引《内经》《难经》原文尽可能注明出处,目的是便于读者查考研究学习。生僻字词的注音和注释,一般只对首次出现者给予注音和注释,后文尽量不再重复注音和释义。凡是《脾胃论》原文者,皆用五号或小五号宋体。凡是本次作者作注或导读者,皆用五号楷体,以加以明确区分。  本书末附有主编张再康学习李东垣学术思想的一篇论文,从作者本人的视角探讨了李东垣阴火的本质和李东垣方药的特点,以便于读者更好地把握一代宗师李东垣先生的学术主张。  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白话通俗文的翻译、生僻字词的注音和注释、入门导读难免存在疏漏和不妥之处,希望广大读者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我们进一步修正提高。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