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国策/线装中华国粹/(西汉)刘向 颜兴林 译注

包邮战国策/线装中华国粹/(西汉)刘向 颜兴林 译注

¥23.2 (8.3折) ?
1星价 ¥23.2
2星价¥23.2 定价¥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681193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56
  • 出版时间:2018-01-01
  • 条形码:9787556811939 ; 978-7-5568-1193-9

本书特色

  《战国策/线装中华国粹》为“线装中华国粹”之一种,作者不祥。西汉刘向进行了整理,分为东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策,共三十三篇。这部书记载了战国两百多年间各国在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以及策士们在游说诸侯或相互辩难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对后世产生了长远影响。

内容简介

  《战国策/线装中华国粹》精选流传千年的中国古代国学名著,立足原文精髓,加以全面、细致、通俗易懂的解读,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原著的精髓,使读者轻松接受国学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悟千年前先贤们的思想精华,并从中有所领悟和收获。

目录

卷一 东周策
秦兴师临周求九鼎
秦攻宜阳
周*谓吕礼
或为周*谓金投
周*谓金投
谓薛公
齐听祝弗
为周*谓魏王
谓周*日魏王以国与先生
周共太子死
严氏为贼

卷二 西周策
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
秦败魏将犀武军于伊阙
秦令樗里疾以车百乘入周
苏厉谓周君
司寇布为周*谓周君
犀武败于伊阙

卷三 秦策一
卫鞅亡魏入秦
苏秦始将连横
张仪说秦王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楚攻魏一

卷四 秦策二
齐助楚攻秦
楚绝齐
义渠君之魏
秦武王谓甘茂
甘茂攻宜阳
宜阳之役
甘茂亡秦且之齐

卷五 秦策三
范子因王稽入秦
范雎至秦
范雎日臣居山东
应侯谓昭王
谓应侯日武安君禽马服乎
秦攻邯郸
蔡泽见逐于赵

卷六 秦策四
秦昭王谓左右
秦王欲见顿弱
或为六国说秦王

卷七 秦策五
谓秦王
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
文信侯出走
四国为一将以攻秦

卷八 齐策一
靖郭君将城薛
靖郭君善齐貌辨
邯郸之难
南梁之难
成侯邹忌为齐相
田忌为齐将
田忌亡齐而之楚
邹忌修八尺有余
秦假道韩魏以攻齐
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
张仪为秦连横说齐王

卷九 齐策二
昭阳为楚伐魏
权之难齐燕战
秦攻赵长平

卷十 齐策三
孟尝君将入秦
孟尝君奉夏侯章
淳于髡一日而见七人于宣王
国子日秦破马服君之师

卷十一 齐策四
齐人有冯谖者
齐宣王见颜躅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卷十二 齐策五
苏秦说齐滑王

卷十三 齐策六
齐负郭之民有狐嗄者
燕攻齐取七十余城
燕攻齐齐破
貂勃常恶田单
齐滑王之遇杀
齐王建入朝于秦

卷十四 楚策一
荆宣王问群臣
江乙说于安陵君
苏秦为赵合从说楚威王
张仪为秦破从连横

卷十五 楚策二
楚怀王拘张仪
楚王将出张子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

卷十六 楚策三
张仪之楚贫
陈轸告楚之魏
唐雎见春申君

卷十七 楚策四
魏王遗楚王美人
庄辛谓楚襄王
天下合从
楚考烈王无子

卷十八 赵策一
智伯从韩、魏兵以攻赵
智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
晋毕阳之孙豫让
赵王封孟尝君以武城
谓赵王日三晋合而秦弱

卷十九 赵策二
武灵王平昼闲居
赵燕后胡服
E破原阳以为骑邑

卷二十 赵策三
赵惠文王三十年
秦攻赵于长平
秦围赵之邯郸
魏尬谓建信君

卷二十一 赵策四
虞卿请赵王
燕封宋人荣坌为高阳君
赵太后新用事
秦使王翦攻赵

卷二十二 魏策一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
西门豹为邺令
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
魏公叔痤为魏将
魏公叔痤病
苏子为赵合从说魏王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
齐王将见燕赵楚之相于卫

卷二十三 魏策二
犀首田盼欲得齐魏之兵以伐赵
魏惠王死
魏惠王起境内众
齐魏战于马陵
田需贵于魏王
田需死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

卷二十四 魏策三
秦败魏于华走芒卯而围大梁
秦败魏于华魏王且入朝于秦
齐欲伐魏
秦将伐魏
魏将与秦攻韩

卷二十五 魏策四
八年谓魏王
魏王欲攻邯郸
秦魏为与国
魏攻管而不下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卷二十六 韩策一
魏之围邯郸
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
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
秦、韩战于浊泽

卷二十七 韩策二
楚围雍氏五月
楚围雍氏韩令冷向借救于秦
韩傀相韩

卷二十八 韩策三
或谓韩公仲
或谓韩王
谓郑王
东孟之会
段干越人谓新城君

卷二十九 燕策一
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候
燕文公时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
张仪为秦破从连横谓燕王
苏秦死其弟苏代欲继之
燕王哙既立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

卷三十 燕策二
秦召燕王
苏代为燕说齐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

卷三十一 燕策三
齐韩魏共攻燕
燕王喜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卷三十二 宋卫策
公输般为楚设机
智伯欲伐卫
智伯欲袭卫
秦攻卫之蒲
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
卫人迎新妇

卷三十三 中山策
司马熹使赵
阴姬与江姬争为后
昭王既息民缮兵
展开全部

节选

  《战国策/线装中华国粹》:  武安君说:“长平之战,秦军大胜,赵军大败。秦国人欢喜,赵国人恐惧。秦国战死的人得到厚葬,受伤的人得到很好的照顾,战胜归来的人获得慰劳,吃饱喝足并得到馈饷,国家给了他们大量钱财以作犒赏。赵国战死的人得不到收殓,受伤的人得不到治疗,全国军民哭泣哀号,尽力共同分担忧患,加紧耕田劳作多生资财。如今大王能够派出的军队虽然超过从前的一倍,臣下料想赵国守备国家的军队也会超出原来的十倍。赵国自从长平之战以来,君臣忧虑恐惧,早晨很早上朝,晚上很晚退朝。用低下的言辞和厚重的礼物向四方派出使者,出嫁赵女到各国,同燕、魏两国结为姻亲之国,同齐、楚两国结成友好之邦。赵国处心积虑,把防范秦国当作*要紧的事。现在赵国国内殷实,外交成功。正当现在这个时候,是不可以攻打赵国的。”  秦王说:“寡人已经准备好发兵了。”于是派五大夫王陵为将进攻赵国。王陵作战失利,连军营都丢了。秦王想派武安君率军出战,武安君称病不出。秦王就派应侯去探望武安君,责备他说:“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持戟的士卒上百万,您从前率几万人的军队攻人楚国,攻克鄢、郢,焚毁楚王的宗庙,往东攻到竞陵,使楚国人感到震惊恐慌,只好向东迁徙,不敢向西抵抗。  “韩、魏两国相继发兵,动用的军队很多,您所率领的军队人数不到韩、魏两国军队人数的一半,您却敢于在伊阙展开大战,大败这两个国家的军队,死亡者的血能漂起作战的大盾,斩下敌人二十四万首级,韩、魏两国因为这个缘故至今仍自称是秦国东面的藩国。这是将军的功劳,天下没有谁不知道的。  “如今赵国士卒在长平之战中死去的,已有十之七八,他们的国家很虚弱,因此寡人大举发兵,人数超过赵国军队的数倍,希望您能为将,必定能一举灭掉赵国。您曾以寡击众,取得胜利像神兵一样,何况现在是以强击弱,以众击寡呢?”  武安君说:“当时楚王仗恃国家强大,不体察朝政,群臣因为争功互相嫉妒,阿谀奉迎者受到重用,贤臣遭到排斥疏远,百姓离心离德,城墙和护城河不加修治,楚国内无良臣执掌朝政,外无常备不懈的守军,所以我能够领兵深入楚国,占领很多城邑。我又下令折断桥梁,焚毁木船,使士卒专心作战,并在城邑的郊外掠得粮食补足军粮。在那个时候,秦军中的士卒以军队为家,把将帅当作父母,不用约束就能彼此亲近,不用商量就能彼此信任,全军一心想着同获战功,奋勇向前死不退避。楚国人则相反,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作战,都顾念自己的家室,各怀心事,毫无斗志,因此我能取得成功。  “伊阙之战,韩国力单势孤,只考虑利用魏国,不想先令自己的军队作战。魏国依赖韩国的精锐之师,想把韩国军队推到前面做先锋。两国军队争利,不能同心协力,因此臣下才能设下疑兵与韩军对阵,另派精锐军队,出其不意冲击魏军。魏军已经失败,韩军也不战自溃,我再乘胜追击败北的军队。臣下是因为这个缘故才能立下战功。这都是因为考虑了地形是否有利,军队的形势如何,顺理成章,哪有什么神兵啊!  “当初秦军在长平击败赵军,没有赶紧趁着赵同恐惧万分的时候灭亡赵国,竟然由于看到赵国畏惧屈服就放弃灭赵,使赵国能够抓紧耕种,增加储备,抚养遗孤,让幼儿长大以扩充军队,修缮兵甲以增强兵力,加高城墙,疏浚护城河使城邑更加坚固。国君委屈自己,亲近大臣,大臣不惜生命,亲近效死力的士兵。至于平原君那样的人,都让自己的妻妾到军队中为将士们缝补衣服。臣民一心,上下共同努力,如同勾践会稽山之耻以后的卧薪尝胆那样。如果现在去攻打赵国,赵国一定会固守城邑,我们向赵军挑战,赵军一定不肯出战;围困赵国国都,一定不能攻克;攻打其他城邑,也未必能攻下;在城邑的郊外抢掠,一定会一无所获。出兵不能获得战功,天下诸侯就会产生异心,赵国的救兵必然会赶来。臣下只见到攻赵的害处,没看到好处。臣下现在又有病,不能出征。”  应侯惭愧地退了出去,把武安君的话告诉了秦王。秦王说:“难道没有白起,我就不能灭掉赵国了吗?”又增派军队,另派王龅代替王陵进攻赵国。秦军围困邯郸八九个月,死伤众多,也没能攻下邯郸。赵王派出轻装劲旅的小股军队骚扰秦军后方,秦军出战多次失利。武安君说:“不听我的劝谏,现在结果怎样?”秦王听说后大怒,于是去见武安君,逼着武安君起床,说:“您虽然有病,也得勉强自己抱病为寡人带兵。能建立战功,这是寡人希望的,寡人必会重赏您。如果您不肯奉命出征,寡人就会怨恨您。”  武安君叩头说:“臣下虽然知道出征即便没有战功,也可以免于获罪。如果不奉命出征,即便没有罪过,也免不了被杀。然而臣下只是希望大王能够接受我的愚见,放弃攻打赵国,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以应付诸侯之间局势的转变。安抚恐惧的国家,攻打傲慢的国家,诛灭无道的国家,以此来号令诸侯,天下就可以平定,为什么一定要把赵国作为首先进攻的对象呢?这就是所谓被一个臣子折服,却可以战胜天下的做法。  “大王如果不详察臣下的愚计,一定要先灭亡赵国才感到心满意足,以至于降罪臣下,这就是所谓的压服一个大臣,却被天下人屈服的做法。压服战胜一个大臣的威严,同战胜天下人的威严相比,哪个更大呢?臣下听说贤明的君王爱惜国家,忠诚的大臣爱惜名誉。被击破的国家不可能复原,死去的人不可能复生。臣下宁愿受重罚而死,也不忍做蒙受耻辱的军队的将领。希望大王明察。”秦王没有答话就走了。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