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2412697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364页
  • 出版时间:2018-10-01
  • 条形码:9787224126976 ; 978-7-224-12697-6

本书特色

延安改变了历史 延安孕育着未来延安时期,砺兵秣马,韬光养晦,走出延安,赢得天下,这是一段历史的奇迹我们研究延安,回顾历史,是为了更清楚地审视现实,从中汲取创造理想未来的智慧

内容简介

本书稿用纪实的手法, 在扎实且丰富的历史资料基础上, 按照学术书的规范, 选择普通读者乐于接受的叙述方式, 全方位展示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的精神魅力、文化活力和社会影响力, 揭示中国共产党人在局部执政环境下的政治主张、政权建设、民主实践、经济政策和文化创新能力, 以及赢得民心、赢得天下的内在历史逻辑。

目录

**章 及时回应时代关切
一、一次次高举抗日救亡的大旗
共产党,给抗日救亡*响亮的回答
国民党,六年时间不做抗日表态
青年学生,在抗日救亡旗帜下奔赴延安
二、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道路
瓦窑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形成
西北大联合,曾经谋划的抗日愿景
西安事变,中共走上前台协调各方
三、关于抗日持久战的科学论述
*初的论证
毛泽东的擘画
鼓舞人心的传播

第二章 完善制度和德行,切实主持社会公正
一、供给制,物资短缺环境下的民生保障
平等比自由更能感染人
供给制不是平均主义
二、同志间的平等友爱与体面尊严
同志,志同道合,人格平等
领导,平时看得出,危时站得出
人民,现实凡人,理想皈依
三、特殊的组织需要特殊的纪律
纪律,是集体对个人说“不”
犯罪,任何人都要为自己的不轨行为埋单
反贪,只有自我洁净才有肌体健康

第三章 共襄事业,兼容并包
一、抢夺人才就是抢夺天下
伟大事业有赖众多人才
成为人才都是有条件的
二、黄土地上的文化奇迹
值得骄傲的文化工作政策
窑洞有多暖,天空有多高
杂花生树*是春天
三、科学技术胜出文化艺术
引进培育良种更好解决社会温饱
马兰纸提高了革命者的生活品质
科技创新推进边区社会文明进步
……

第四章 创建抗日民主政权示范区
第五章 艰苦锻造团队执行力
第六章 民生是政府*大的脸面
第七章 塑造新人生,缔造新社会

跋语:从延安看到我们的未来
初版后记
新版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延安赢天下》:  延安是一座小城,延安是-个时代的先锋,延安是孕育新中国的摇篮。  延安十年(1937-1947),黄土地上,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现代革命从这里转危为安,毛泽东思想在这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从这里起步。  延安十年,延水河边,中国共产党人何以取得存在的合法性、成长的合理性、发展的突破性,从而赢得民心、赢得天下?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命题、一个深刻的学术课题,也是一个具有非常现实启发意义的社会话题。在21世纪后现代中国与全球化语境下,梳理延安生活,解析延安社会,重塑延安精神传统,可以激励人生,锻造团队,启发事业,昭示后昆。  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小城延安顿时成为充满朝气的年轻人的世界。  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日的政治主张,得到广大民众的一致认可。自1936年西安事变至1941年皖南事变前后,随着国共两党关系的一松一紧,成千上万的青年知识分子奔向延安。据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统计,1938年5月至8月,经该处介绍赴延安的知识青年有2288人;全年总计有1万多名青年从这里获准去延安。  另据国民政府教育部统计,抗战前全国专科以上学校在校学生4.2922万人,至1940年减至3万余人。大约有1.2万学生流失,其中主要是奔赴延安。  “广招天下士,诚纳四海人。”“谁抢到了知识分子,谁就抢到了天下。”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的主张变成了党的政策,促成了一个时代的先锋行动。1937~1942年间,延安先后创办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抗大)、陕北公学(陕公)、鲁迅艺术学院(鲁艺)、中国女子大学(女大)、延安自然科学院、马列学院(中央研究院)、军事学院、农业学院、中国医科大学(医大)、俄语专科学校(俄专)等20多所院校,面向全国招生。南京、武汉、西安、重庆、太原、桂林、兰州、迪化(乌鲁木齐)等地的八路军办事处以及广州的八路军通讯处,千方百计将知识青年一批批送往延安。在物质条件非常艰苦的环境下,延安对所有教育基本实行免费。  处于战争环境下的延安社会,“公家人”全民皆兵,老百姓都被组织起来,闲散人员如“二流子”都被看管起来进行改造,所以社会清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人们,直到晚年还念念不忘这种境界。“我们住的窑洞的门.都是没有锁的,只有一个铁丝钩钩在里头。据说根本不用锁,只是怕夜里有狼进屋才钩住点。……人们外出时根本就用不着锁门,路上丢了东西也会有人送回来给你。”翻阅延安时期的《解放日报》,经常可以看到报眼或边角处刊登的失物招领启事,小到钢笔,大到骡马。  ……

作者简介

  朱鸿召,1965年生,文学博士,长期从事延安历史文化研究。相关著述有《延安文人》(《延河边的文人们》)《延安日常生活中的历史》《延安曾经是天堂》《延安缔造》《图说延安》《天上星星延安的人》《延安文艺繁华录》等,主编《红色档案——延安时期文献档案汇编(1-60卷)》。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