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散文精读散文精读:郁达夫

散文精读散文精读:郁达夫

¥8.2 (2.6折) ?
1星价 ¥10.2
2星价¥10.2 定价¥32.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21308911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38
  • 出版时间:2017-02-01
  • 条形码:9787213089114 ; 978-7-213-08911-4

本书特色

静心且读,且读且思 “且读”意为:静心且读,且读且思。“且读”书系,精选大家名家必读名作,一本书精读一位大家。目前已出版《散文精读·余光中》《诗歌精读·余光中》《文学精读·老舍》《文学精读·沈从文》《文学精读·冰心》《散文精读·丰子恺》《散文精读·赵丽宏》等十种。2018年9月再推出十种,如《文学精读·汪曾祺》《诗歌精读·艾青》《散文精读·张晓风》《散文精读·丁立梅》《散文精读·林清玄》等。“且读”书系,甄选大家*具代表性的名作名篇,篇目经作家本人或其家人审定。值得一提的是,“且读”书系均采用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的画作做封面,清丽雅致、典雅脱俗,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内容简介

静心且读,且读且思。本书是“且读”书系的一种。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有名作家。沈从文曾这样评价郁达夫:“人人皆可从他作品中,发现自己的模样。”本散文集分为抒情、人物、游记、小品四辑,收录《故都的秋》《西溪的晴雨》《水样的春愁》《怀鲁迅》《江南的冬景》《文学上的智的价值》等50多篇作品。它们都是进入郁达夫文学世界推荐阅读的精品。

目录

?

抒情

故都的秋 . . . . . . 002

还乡后记 . . . . . . 006

一个人在途上 . . . . . . 019

寂寞的春朝 . . . . . . 027

移家琐记 . . . . . . 029

悲剧的出生

——自传之一 . . . . . . 035

我的梦,我的青春!

——自传之二 . . . . . . 042

书塾与学堂

——自传之三 . . . . . . 048

水样的春愁

——自传之四 . . . . . . 054

远一程,再远一程!

——自传之五 . . . . . . 062

孤独者

——自传之六 . . . . . . 068

大风圈外

——自传之七 . . . . . . 074

海 上

——自传之八 . . . . . . 082

人物

回忆鲁迅 . . . . . . 090

怀四十岁的志摩 . . . . . . 117

送仿吾的行 . . . . . . 121

记耀春之殇 . . . . . . 126

敬悼许地山先生 . . . . . . 130

雕刻家刘开渠 . . . . . . 134

记广洽法师 . . . . . . 138

为郭沫若氏祝五十诞辰 . . . . . . 139

游记

花 坞 . . . . . . 142

小春天气 . . . . . . 146

西溪的晴雨 . . . . . . 156

江南的冬景 . . . . . . 159

钓台的春昼 . . . . . . 164

杭州的八月 . . . . . . 173

北平的四季 . . . . . . 175

苏州烟雨记 . . . . . . 183

超山的梅花 . . . . . . 196

饮食男女在福州 . . . . . . 202

日本的文化生活 . . . . . . 211

小品

文学上的智的价值 . . . . . . 218

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 . . . . . . 221

清新的小品文字 . . . . . . 228

说食色与欲 . . . . . . 232

说春游 . . . . . . 235

谈结婚 . . . . . . 237

展开全部

节选

故都的秋 选自《散文精读·郁达夫》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 ,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式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 (朝荣) 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下。*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 — —” (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的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出色而*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来,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学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的。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 (选自《闲书》 ,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年版)

作者简介

?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1913年赴日本留学,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创造社,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回国后参加编辑《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1923年起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为民族解放殉难的烈士”。郁达夫的创作风格独特,成就卓著,尤以小说和散文著称。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