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2017):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包邮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2017):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1星价 ¥47.0 (8.1折)
2星价¥47.0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026283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08
  • 出版时间:2017-02-01
  • 条形码:9787300262833 ; 978-7-300-26283-3

本书特色

林岗、王一鸣、马晓河、高德步主编的《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创新引领发展的**动力(2017)》的研究报告,由12篇文章组成,这12篇的作者多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结合习主席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他们从创新、产业升级的角度,讨论了我国经济的现状,未来的出路。研究报告涵盖面广,小到产业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制造业的生产率,大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完善。本书时效性强,理论和实践均衡融合,是探索创新对我国经济引领作用的一部学术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以“创新:引领发展的靠前动力”为主题,从产业升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动力转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发展、企业创新、区域创新、对外开放新格局构建等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深入探讨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靠前动力的理论逻辑和路径选择。
本书认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传统竞争优势减弱,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全要素生产率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要充分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的靠前动力,既要加大支撑科技、研究和创新的投入力度,提高科技和创新的产出效率,形成生产率增长的内生动力;又要加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营造有效的创新环境、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还要加快扩大开放创新的前进步伐,在优选范围内引资、引智、引技、引制、引计,通过多方面合作,构建技术进步和创新引领的新平台和新高地。

目录

**章 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节 全球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第二节 国际产业变革发展态势和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
第三节 我国近年来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举措

第二章 转换增长动力是实现转型发展的*大短板
**节 全球劳动生产率增长减速之谜
第二节 我国增长动能转变的现状和未来前景
第三节 加快推动增长动能转换无疑是一场管理革命

第三章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机理研究
**节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联系
第三节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第四章 以体制和科技双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
第二节 原有增长方式难以为继
第三节 新的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四节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处理四大关系
第五节 以体制和科技双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五章 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是开启中国经济“新周期”的关键所在
**节 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新常态下的核心问题和基础性问题
第二节 中国经济的“新周期”的本质特征和判断依据
第三节 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是开启中国经济“新周期”决定性因素的机制分析
第四节 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必须把握和处理好的五大关系

第六章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中“高技术低效率”问题研究
**节 引言
第二节 制造业的技术创新
第三节 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七章 技术创新与产业绿色动态效率:以污染密集型产业为例
**节 引言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数据处理
第三节 实证结果及分析
第五节 结论与启示

第八章 创新驱动:国有企业战略目标与战略定位的再思考
**节 国有企业在国家创新战略中的主导作用
第二节 国有企业创新的目标和战略定位
第三节 制度创新: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创新引领者

第九章 中国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核心原因与解决思路
**节 引言
第二节 中国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基于《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百千万排行榜(2017)》的分析
第三节 抑制企业创新能力的五大原因
第四节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对策思路

第十章 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的民营企业创新发展
**节 民营企业的生存之困
第二节 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的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思路
第三节 中国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之路

第十一章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扶贫机制创新
**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扶贫机制创新的必要性
第二节 京津冀发展进程中的贫富差距:对贫困的新思考
第三节 京津冀扶贫机制创新的现实考察:以北京生态涵养发展区为例
第四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扶贫机制创新路径探索

第十二章 创新完善我国全方位开放格局
**节 我国对外开放取得重大历史性进展
第二节 扩大对外开放的新环境和新要求
第三节 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1978-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到9.6%,2010年起经济总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并进入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但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劳动力和要素投入的红利空间缩小,传统竞争优势减弱,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全要素生产率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尚未充分发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本章着重阐释在全球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我国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面临的新形势和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近年来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及其原因,提出促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举措。

作者简介

林岗,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所有制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学方法论等。1995年被评选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996年被评选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入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要成员,承担多项***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王一鸣,***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宏观经济问题研究,主要涉及宏观经济政策、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科技进步与政策、产业发展与政策、区域经济与政策等领域。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和理论文章一百多篇,独著、合著、主编学术著作十余部。 马晓河,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安徽省政府顾问,《中国科技投资》总编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 高德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长期从事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史研究,著有《产权与增长:论法律制度的效率》《百年经济衰荣》《世界经济史》《世界经济通史》《英国的工业革命与工业化》《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历史视角》《中国经济简史》和《西方世界的衰落》等,发表论文一百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