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岛倒计时-核爆前惊心动魄的21天
读者评分
5分

广岛倒计时-核爆前惊心动魄的21天

1星价 ¥32.9 (5.5折)
2星价¥32.9 定价¥59.8
商品评论(7条)
阿麦萌***(二星用户)

战争让人反思,历史需要铭记,而和平是永恒的主题。加深对过去的了解,是为了让我们走向更好的未来。

2022-06-29 11:11:35
0 0
201***(三星用户)

包装合格,书籍完好,发货快。好评。

2022-02-22 00:59:19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046575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84
  • 出版时间:2018-09-01
  • 条形码:9787510465758 ; 978-7-5104-6575-8

本书特色

1. 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学会会长、武汉大学前副校长、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胡德坤作序。中国日本史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交通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翟新教授推荐。
2. 热播美剧《真探》、《疯子》导演凯瑞·福永即将执导由本书改编的电影,环球影业总裁级高管亲自监管电影制作全过程。
3. 书中内容来自对超过40位各方亲历者的采访,以及大量取自美国国家档案馆等*威机构的解密资料。
4. 多家国外媒体认为本书可以与约翰·赫西的经典之作《广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过中文版)比肩,《华盛顿邮报》更是认为与《广岛》相比,《广岛倒计时》“描绘出了一幅更为宏大的图景”。
5. 三家美国著名书评/出版媒体全星级评论。

内容简介

1945年8月6日上午8时15分(日本时间),一颗名叫“小男孩”的炸弹在广岛上空爆炸并被写入了历史。*一颗被用于实战的原子弹当即造成7万人死亡,核辐射诱发的癌症以及其他并发症还将夺走超过20万人的生命。关于爆炸当时的情况以及爆炸后续的影响已经有太多太多的著述。
在这本与众不同的《广岛倒计时》中,作者史蒂芬·沃克以冷静、克制的文笔描述了广岛原子弹爆炸前惊心动魄的21天以及爆炸后18个小时的一切:从美国在洛斯阿拉莫斯进行的原子弹核爆试验到“三巨头”之间的外交博弈;从提出原子弹概念的科学家反对使用这一“弗兰肯斯坦的怪物”到强硬派坚持无需警告就直接投弹;从轰炸机组“忍辱负重”苦练高难度的飞行动作到一名狂放的飞行员向日本皇宫投下炸弹;从一对广岛恋人在爆炸前度过的美好一夜到爆炸后目击者描述的那“地狱一瞥”……每翻过一页,你都能感受到时间在嘀嗒嘀嗒地流逝,感受到一场灾难正在越来越近。*终,你将与书中的人物一起,经历核爆前那漫长的30分钟,3分钟,45秒钟,并与幸存者一起见证爆炸后的惨状:那些炭化到不成人形的尸体、横扫一切的火焰风暴、全身被烧焦到已分不清是男是女的“行尸走肉”……
本书资料异常丰富详实,作者的资料来源包括:对超过40位成书时仍然健在的轰炸机机组成员、参与研发原子弹的科学家、广岛核爆的幸存者以及相关领域的历史学者的采访记录;当事人及其亲人的回忆录和信件;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档案馆等*威机构的解密文件;相关领域历史学家的学术著述;由美国国家档案馆、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档案馆、广岛和平纪念馆、杜鲁门总统图书馆、“曼哈顿计划”遗产保存协会以及多位亲历者提供的照片。
各界媒体对《广岛倒计时》给予了极高的赞誉,并屡屡将本书与另一本广岛核爆题材的佳作约翰?赫西的《广岛》进行对比。有不止一家媒体认为本书“可以与约翰?赫西长盛不衰的《广岛》比肩”,著名媒体《华盛顿邮报》更是认为与《广岛》相比,“史蒂芬?沃克描绘出了一幅更为宏大的图景”。
在本书中,史蒂芬?沃克从未渲染过仇恨,而是从多个角度冷静的描述这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事件,呈现出战争,尤其是核武器的可怕。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这部佳作于2006年获得了著名的戴顿文学和平奖(Dayton Literary Peace Prize for Nonfiction)。

目录

献词页 权威推荐 推荐序 引言 关于时间的说明 序幕: 广岛核爆前12小时 **部 三周前:“彩排” 1945年7月15—16日 第1章 风暴中的高塔 第2章 推迟起爆 第3章 外交游戏 第4章 弗兰肯斯坦的怪物 第5章 等待 第6章 笼罩天地的闪光 第7章 第二个“太阳” 第二部 决定 1945年7月18—28日 第8章 与众不同的第509混成大队 第9章 不二人选 第10章 轰炸皇宫 第11章 原子弹“给总统和首相撑了腰” 第12章 戒备森严的组装车间 第13章 “这座城市很安全” 第14章 这“不是什么'重大决定'” 第15章 送达天宁岛 第16章 *后通牒 第三部 投弹:*后时刻 1945年8月4—6日 第17章 “我们的时刻终于到了” 第18章 明天将是一个晴天 第19章 选定瞄准点 第20章 起飞 第21章 核爆前6小时 安装引爆装置 第22章 核爆前2小时 阳光沐浴下的广岛 第23章 核爆前1小时 广岛敞开了怀抱 第24章 核爆前30分钟 “时间过得真慢” 第25章 核爆前3分钟 “它是你的了” 第26章 核爆前45秒 这是他们听到的*后声音 第四部 影响:核爆后24小时 1945年8月6日-7日 第27章 核爆后1分钟 地狱一瞥 第28章 核爆后15分钟 它看上去不像人 第29章 核爆后1小时 火焰风暴 第30章 核爆后3小时 五张照片 第31章 核爆后12小时 “这是历史上*大的一件事” 第32章 核爆后18小时 赤裸裸的警告 后记 尾注 资料及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

节选

第27章 核爆后1分钟 地狱一瞥

8月6日,上午9:17
广岛
汤姆·费雷比没有命中目标,但这无关紧要。爆炸立刻产生了灾难性的后果。爆炸后不到十亿分之一秒,爆心的温度就达到了6000万摄氏度,比太阳表面温度高1万倍。这股热几乎立即被一道闪光向外传至整座城市。闪光炽热无比,肉眼就能看到。它耀眼得令人无法想象,从来没有人见过这样的闪光。后来他们给这道光取了一个名字——“ピカ”(闪光)。这是一场可怕戏剧的序幕,对许多幸存者来说,它美得惊人:无数颜色大爆发,鲜明生动的绿、蓝、红和金色直击眼底,似乎要永远驻留在那里。这些目击者是幸运的:早在那道闪光熄灭前,就已经有成千上万人死了——被这极其炽热的创世之火烧得不成人形。他们就在原来坐、立、行、卧之地当场炭化成一小堆焦糊冒烟的人形,散落在广岛街道的残骸之上。
距爆心一公里的范围内,那一瞬间的闪光里包含的强大热能足以汽化内脏,足以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让人真正地热血沸腾。鸟儿在半空被点燃,电话线杆、树木、衣物、茅草屋顶、木头房子、宠物以及整辆整辆的有轨电车被烧毁,钢结构建筑像蜡一样熔化,瓦砾和骨头熔成无法辨认的一团。钟表突然停止,指针烧熔在表面,永远记录下了爆炸的准确时刻。成百上千场大火在城市各处同时燃起,突破了前几个月精心准备的防火带。人们当时的着装决定了他们的生死和死法。黑色或深色衣服吸收热量,白色或浅色衣服则反射热量。某些情况下,人完全被烧光,除了影子外什么都没留下。火球袭来时,有个人正坐在离爆心260米的一家银行外的台阶上。他只留下了一个身形印记,像照片一样烤在石头上。那热直击人心,破坏力惊人,就像太阳突然落到地球上一样。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爆炸后的前三秒。
前几秒里还出现了战争史上的一个新事物:原子弹链式反应释放出的大量不可见的伽马射线和中子。它们穿透裸露的皮肤,损坏和摧毁细胞,改变生命组织的基本结构。超过200种放射性同位素从原子弹的核心喷出,进入尘埃云,给广岛打上了永久的标签——遭一种完全不同类型的武器摧毁的地方。成千上万人将因此丧生,有的当场死亡,有的会在随后的几天,还有的会在随后的数月或数年里死去。疾病和死亡的侵袭取决于众多不同因素,*明显的是距爆心的距离,但在500米范围内,其影响几乎无一例外是致命的。美国科学家不久后将给这片区域起个名字,称之为“恐怖半径”(Scare Radius)。
闪光之后是冲击波。它以每小时7200英里(每秒1万英尺)的速度从爆心向外传播,很快降到音速。这道高压墙扫过门窗、住房、办公室、庙宇、医院、商店、售货亭、餐馆、工厂、公交车、学校、动物、人……奥本海默已经计算过对目标区域的轻型建筑造成*大破坏的*佳引爆高度——1850英尺,但“小男孩”的表现完全超过了他的预期。冲击波以每平方米近7吨的初始压力扫过城市,摧毁了行经路上的近6万栋建筑,包括坪井直和玲子不到12小时前手拉手待过的缩景园里的木头茶屋、树木、花草、拱桥和乌龟。
冲击波还夺走了另外至少五万人的生命。他们有的直接死于冲击波,有的是被掉落的碎片、屋梁、砖块、坍塌的屋顶或横飞的玻璃片打死的,连横飞的草叶都能嵌入人体。扫过城市时,冲击波吸走了它后方的几乎全部空气,在身后留下一片极端的负压区。有时候,人的眼睛或内脏直接被真空从身体内吸了出来。距爆心800米的范围内,除了几座钢筋混凝土的防震建筑外,每一栋建筑都被夷平、震散或摧毁,即使那些没倒的建筑也没法再住人。爆炸面前无处可躲。市中心的扁平地形决定了它的命运——毁灭。没有任何预警也是因素之一:原子弹爆炸时,没人躲在掩体里。整个城市完全措手不及。一些人凭着奇特的偶然事件才幸免于难。燃料配给联合会的职员野村英三(Eizo Nomura)[1]就是这样一位,联合会的这栋混凝土大楼距离爆心100米。爆炸发生前,他到地下室拿一份上司忘在那里的文件。他很有可能是距爆心*近的幸存者。
闪光和爆炸、火和毁灭,这些确立了爆炸效果的主基调。约8万人在爆炸后的*初几秒中丧生,准确数字永远没人知道。对幸存者来说,这一刻永远留在了记忆里。看到闪光时,坪井直正在距爆心1200米的市政厅附近。他看到一道很红的银色闪光划过视野,接着就被爆炸抛到30英尺外的街道对面。当距离爆心2700米的松重美人看到它时,他正半裸着坐在马桶上。他看到的是极为明亮的白光,就像一颗突然在他眼前点燃的镁照明弹。他感觉好像有无数的针扎在自己身上,爆炸随后在他屋子的墙上砸出很多洞,并把他抛到地上。松重美人的**反应是肯定地震了。离爆心仅550米的电话局里,中前妙子没看到闪光,只感到那一刻,整个房间似乎要熔化了。几秒之内,她听到一声霹雳般的巨响,在“三位一体”测试时,那些安全地躲在掩体里的科学家也曾听到过这让人魂飞魄散的末日怒吼。日本人也给这声怒吼取了一个名字——“ドン”(雷声)。这样,原子弹爆炸*初时刻的感觉被日本人总结为两个词,“ピカ-ドン”(闪光和雷声)。和广岛各处成千上万的人一样,中前妙子失去意识前的*后一个想法是大楼刚刚被炸弹直接命中了。
距爆心6公里的地方,闪光直接照在肥田舜太郎医生的脸上,猛烈地钻进他的眼球。一股强烈的热浪吹向他。他记得自己喊了一句,“啊!”但怎么也记不起来是否给那个6岁的小女孩打了针。他爬到走廊。天依然很蓝,树一动不动,连一片叶子都没有飘起。整个世界一片寂静。有那么一刻,他以为自己在做梦。接着他把眼睛转向广岛。
一个红色的巨环围绕着这座城市。它以惊人的速度扩大,扩展到周围的山上,越过稻田、树林、农场和住房,潮水般向他涌来。突然间,村民屋顶上的瓦片像树叶一样纷纷扬扬的飞向空中,百页窗和屏风在他身边飞舞,接着屋顶被吹走了。强烈的气流将他吹过两个房间,直接摔到这户人家的祭坛上。泥、灰和屋顶上残余的碎片纷纷落在他的身上。附近的某个地方,小女孩也躺在一堆瓦砾中。
屋顶塌在田中利明的身上。他当时坐在城市以南的宇品港的一间军队教室里。他迷迷糊糊、慌慌张张地从地上爬起来,透过令人窒息的黄色灰尘向外张望。厚实的墙壁为他挡住了*猛烈的气流。他很幸运,但他的家人则不然。酒类商店楼上的家离爆心只有80米,深处“死亡中心”之内。不到24小时前,田中利明还在那里吃妻子做的美味炸蛋卷。原子弹爆炸时,他的妻儿还在家里。

鲍勃·卡伦是**个看到爆炸的人。他坐在机尾的炮塔里,那里视野极佳,在他们飞离时可以直接向后看到城市。有那么一段时间,透过焊工护目镜,他几乎连太阳都看不到,一片黑暗;接着他被一阵可怕的闪光照花了眼。那一刻,“埃诺拉·盖伊”号距原子弹爆炸处的倾斜距离[2]为11.5英里。刺眼的光似乎来自四面八方,充满了整架飞机。汤姆·费雷比正背对着爆炸的方向,但他“感觉像有一个巨大的闪光灯(在面前)点亮”。几秒钟内,飞机里充满了这种奇怪的神秘光辉。蒂贝茨经历了牙齿发麻的异样感觉,舌头尝到了铅特有的味道。他后来得知,那是他的补牙材料与原子弹放射性的反应。没人说话。接着卡伦突然在内部通话器里语无伦次地喊出一种类似动物发出的警告声。透过护目镜,他惊讶地看到一个像遥远行星星环的东西飞了出来,疾速向“埃诺拉·盖伊”号扑来。他还没来得及再说出一个字,冲击波就赶上了他们。
冲击波扑打着机身,像扔纸片一样将巨大的轰炸机抛在空中。有人大喊:“高射炮!”在久经沙场的“荷兰人”范·柯克看来,这正是高射炮火来袭的感觉:高射炮弹在“非常、非常、非常近的”地方爆炸的感觉。“上帝,这帮杂种在向我们开炮!”是他的**个念头。在鲍勃·刘易斯看来,似乎是一个巨人拿电话线杆砸到了飞机。杰克·贝塞尔被抛下座位。一个声音在内部通话器里惊恐地大叫。飞机在冲击下剧烈地颠簸。蒂贝茨抓住操纵杆,拼命保持对飞机的控制。在“大师”号上,三名科学家观察员看到仪表上的指针一下子向右摆到底。示波器屏幕上的一个脉冲在冲击波通过时记录到了它,绿色的N形波所表征的力量刚刚抹掉了一座城市。后来测得这个力量约为1.5万吨,也就是说相当于1.5万吨高爆炸药,比1945年2月摧毁德累斯顿的炸弹总量的5倍还多。实现这一点只用了连2磅都不到的裂变铀235。
卡伦又叫了起来:“天啊,它来了!”第二波冲击波朝他们升上来。这是**波在地面上反射产生的,波前锋的冷凝水汽使它呈现为一道闪亮的环,就像肥田舜太郎从农舍走廊看到的那样。根据鲍勃·刘易斯后来的回忆,那股力量冲击着飞机,就像一支棒球在击打一只垃圾筒。接着,“埃诺拉·盖伊”号突然进入安全地带。几英里外,“大师”号也摆脱了冲击波。两架飞机都过了冲击波这一关。蒂贝茨小心翼翼地操纵飞机在2.9万英尺的高度平飞。
此时飞机还在以180度驶离广岛,只有机尾的鲍勃·卡伦能看到它。他已经脱掉了护目镜,正透过挡风玻璃惊讶地看着这一切。从地面腾空而起的是一块壮观而可怕的蘑菇云,至少有1英里宽,核心鲜红似火。它以惊人的速度上升、扩张,这一大团蘑菇云就像一个愤怒的紫灰色怪物,以每分钟近10英里的速度翻滚着直冲云霄。在它的下方,广岛已经彻底消失了,那里的一切都在燃烧。浓密的黑烟覆盖了整座城市,如火山喷出的岩浆一样席卷了周围的小山和谷地。大火遍地开花,“就像,”卡伦后来说,“煤层上燃起的火焰。”这是个惊人的可怕景象。他对着内部通话器(以及那台钢丝录音机)尽力向机组成员描述这一幕。“天啊,真是糟透了!”他叫道。蒂贝茨叫他数数起了多少处火。“我说,‘数一数?’见鬼,数到大约15的时候,我就放弃了,火起得太快了,数都数不过来。”
鲍勃·卡伦抓起K-20相机,开始拍照。机枪瞄准器挡住了视线,因此他让蒂贝茨将飞机转了5度,然后将镜头对着右边逃生舱口的窗户。他一张接一张地拍摄蘑菇云的照片,总共拍了七张,这七张凝固时间的黑白照片捕捉到了广岛毁灭的*初几个瞬间。这些瞬间将永远留在他的记忆里。“我依然能看到它,” 鲍勃·卡伦多年后说,“那块蘑菇云和那翻滚的一团。”那是“地狱一瞥”。
蒂贝茨调转轰炸机,侧对着这座垂死的城市。所有人都涌到了舷窗前。巨大的蘑菇云已经升到2.5万英尺(5英里),而且还在快速上升。所有人都沉默了一会儿,接着异口同声地叫起来。“上帝啊,”几名机组成员记得鲍勃·刘易斯当时说,“看那狗娘养的!”他不停拍着蒂贝茨的肩膀,喊着:“看那儿!看那儿!看那儿!”范·柯克俯视着不到三分钟前从窗户观察过的这座城市,他看到的一切就像一口煮着黑色焦油的巨锅。整个地区都淹没在烟尘和碎片中,“所有的一切都被原子弹掀起来了。”战争该结束了,他想。“现在,我可以回家了。”莫里斯·杰普森的**反应是如释重负:原子弹爆炸了。那些红色的引信插头运行完全正常。而现在,眼前的景象似乎极大地震惊到了他。连通常沉着冷静的迪克·帕森斯也惊叹不已:这比他从空中看到的“三位一体”测试壮观得多。它看上去就像一颗陨石击中了一座城市。原子弹的表现无懈可击。对于广岛居民,帕森斯并不怎么关心。“我知道日本人要遭什么罪,”他后来说,“但我对此没有任何特别的感觉。”这时,蒂贝茨的声音在内部通话器里响了起来。“伙计们,”他说,“你们刚刚投下了历史上**颗原子弹。”
蒂贝茨将航向维持在沿东南方向飞离广岛,飞行了三分钟。蘑菇云“像某种可怕的生物”,他说,闪着鲜艳的火光,翻涌着冲向同温层的边缘,快速超过了他们的高度。纳尔逊打破无线电静默,将轰炸的初步报告快速发回天宁岛。这是一份没有多余话的简短报告:首选目标,目视轰炸,结果良好,一成云量,没有敌方战斗机,没有防高炮火。在“大师”号上,爆炸的景象带来了某种充满敬畏的沉默。这样的情景只在科幻作品里存在。“奇怪的、难以置信的景象。”报务员阿贝·斯皮策写道。“这是巴克·罗杰斯[3](Buck Rogers)来到地球。怪诞,然而真实!”在他身后,哈罗德·阿格纽将他从技术区实验室借来的16毫米摄影机对准舷窗,颤抖着手尝试拍摄已经高过他们3英里,正到达4.5万英尺高空的蘑菇云。它的颜色在不断变化:蓝、黄、红、橙红……“那里有世界上的每一种颜色,”“大师”号的副机长唐·阿尔伯里说,“美丽极了。”但“埃诺拉·盖伊”号的助理机师罗伯特·舒马德却看不到一点美丽之处。“那块云里除了死亡,什么都没有。”他说。“只有那些升上天堂的日本灵魂。”

[1]Eizo对应于英三、荣三、永三等多个名字,本书统一译为英三。
[2]“埃诺拉·盖伊”号与爆炸处两点间连线的距离。
[3]1928年出版的中篇科幻小说《2419:世界末日》(Armageddon 2419 A.D.)的主人公。该小说后来多次被改编拍摄成电影和电视剧。

作者简介

史蒂芬·沃克毕业于牛津大学并在哈佛大学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英国导演、制片人和作家。
作为一名导演,史蒂芬·沃克主要致力于(但不限于)电视纪录片的拍摄,已经执导了近30部作品,并获得了很多奖项和认可。他的纪录电影《我心不老》(Young@Heart)获得了包括洛杉矶电影节“*佳国际影片奖”(Best International Feature)在内的23个奖项,并成为在美国上映的*高票房英国纪录片。他的剧情电影《时光囚徒》(Prisoners in Time)获得了英国编剧工会“*佳剧情电视电影奖”(Writer’s Guild Award for Best Television Drama)。
他的其他作品还曾获得过有“英国奥斯卡”之称的英国电影学院奖(BAFTA Award)、美国电视界的*高奖艾美奖(Emmy Award)以及在全球电视领域拥有极高声誉的瑞士金玫瑰奖(Rose d'Or)等奖项。
史蒂芬·沃克曾两次被英国电视和广播界的*威刊物《广播》(Broadcast)选入其“英国十大电视导演”(Britain’s Top Ten Television Directors)名单。
他在2004年拍摄的纪录片《广岛:惊动世界的一天》(Hiroshima, A Day That Shook The World)获得了一座艾美奖(被提名了三项)。他以该纪录片的素材为基础,进一步扩展写成的图书《广岛倒计时》(Shockwave: Countdown to Hiroshima)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并获得了2006年的戴顿文学和平奖(Dayton Literary Peace Prize for Nonfiction)。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