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19793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22
  • 出版时间:2018-10-01
  • 条形码:9787010197937 ; 978-7-01-019793-7

本书特色

  中华美学思想丰富而精深,堪与西方美学比肩,但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和严密的逻辑体系,故没有形成独立的、完整的学科体系。
  《中华美学概论》通过中西美学的对话,运用现代美学观点和框架,展示中华美学思想内在的逻辑关系,建构中华美学体系,并揭示其特色和长处,如主体间性、现象学特性、情感性、直觉性、世间性等,以达成中西美学的互补,进而促进中国美学的现代化。

内容简介

关于中华美学的研究,往往是在传统体系内的阐释,而缺乏现代思想的批判,因而不能揭示其历史的和现代的意义,也没有重建中华美学体系。有别于此,本书以现代美学理论为主导,把中华美学的概念、范畴、观念与现代美学的概念、范畴、观念进行对照,并且置于现代美学的理论框架内,进行分析、批判,以显现其合理性和缺陷,揭示其内在的逻辑,实现美学体系的现代转换。同时,也以中华美学思想补充、修正现代美学。如此,才算真正地阐释了中华美学思想和重建了中华美学体系;也在一定意义上重建了现代美学。按照这一思路,在西方美学的参照下,本书挖掘了中华美学思想的特性,如同情论、主体间性、空间性以及审美现象学等,作为与西方美学对话的资本,补充了偏于认识论、主体性、时间性以及现象学美学的西方现代美学。同时,也以西方现代美学补充、提升中华美学,包括吸收西方美学的理解论、现代主体间性思想,时间性以及现代审美现象学等。

目录

前言

**章 中华美学思想的形成
**节 中华美学思想的发生
第二节 中华美学的论说方式和理论形态
第三节 中华美学的诗学特性

第二章 中华美学的文化土壤和思想渊源
**节 中华文化精神
第二节 中华艺术精神
第三节 中华美学思想的源流

第三章 中华美学思想的演变
**节 中华美学史的空间性
第二节 中华美学思想演变的基本线索
第三节 中华美学思想的现代转化

第四章 中华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节 中华哲学方法论——古典现象学
第二节 中华哲学本体论——道论

第五章 中华审美现象学
导言:中华美学的现象学性质
**节 中华审美现象学的构成
第二节 中华审美现象学的空间性
第三节 中华审美现象学的特性及现代意义

第六章 中华美学的审美本质论
**节 中华美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审美本质的规定
第三节 审美本质的证明

第七章 中华美学的审美主体论
**节 审美主体的品格
第二节 审美的动因
第三节 审美的能力

第八章 中华美学的审美对象论
**节 美的形态
第二节 内容和形式
第三节 风格

第九章 中华美学的审美意识论
**节 审美意识的要素
第二节 审美意识的存在形式——意象
第三节 审美意识的特征
第四节 审美意识与语言

第十章 中华美学的世间性和隐超越性
**节 中华美学的世间性
第二节 中华美学的隐超越性

第十一章 中华美学的主体间性
**节 中华美学的主体间性思想
第二节 审美时空
第三节 主体间性美学思想对恩情文化的解构

第十二章 中华美学的审美规范和审美范畴
**节 审美规范
第二节 审美范畴

第十三章 中华美学的功能论
**节 伦理教化论
第二节 政治功利论
第三节 人性解放论
第四节 感性娱乐论

结语:中华美学的现代意义及重建之可能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杨春时,男,1948年11月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1982年吉林大学文艺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十学位。历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海南师范学院教授、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侨大学特聘教授、集美大学讲座教授、四川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学术职务为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从事美学、文学理论研究,为“后实践美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系统美学》《艺术符号与解释》《现代性与中国文学思潮》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