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59810724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12
- 出版时间:2018-11-01
- 条形码:9787559810724 ; 978-7-5598-1072-4
本书特色
1. 理解晚清民国关键时期的近代史力作——本书是近代史研究大家桑兵教授继《交流与对抗:近代中日关系史论》《历史的本色: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学术江湖: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风》之后又一力作,以“旭日残阳”譬喻共和登台与帝制终结,聚焦武昌起事至清帝退位、民国肇建这一关键历史节点,探究历史进程的脉络走向。
2. 还原从“帝制”走向“共和”的历史进程——武昌起事后的半年时间内,中国的政治舞台风云变幻,中国往何处去,并不是一个已知的命题。关于清朝如何结束,民国如何建立,既有认识还存在不少盲点误区。本书通过梳理比勘各类史料,力图在原有时空位置中还原史事本相和前人本意,拨开层层历史迷雾,澄清关于此段历史的诸多误解。
3. 解析辛亥政局各方势力的消长与博弈——辛亥政坛局势瞬息万变,清政府、革命党、以英国日本为主的外国各方势力,都在因应时势变化调整方略、提出诉求。两千年帝制结束*终走向共和,谈判桌上与桌下的密谋斗法和交易妥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各方势力角力的结果,是南北和谈由停滞走向破裂,直接迫使清帝退位成为破局之选。
4. 展现辛亥鼎革之际重要人物的枢纽作用——袁世凯、孙中山、唐绍仪、伍廷芳、杨度等辛亥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对晚清民国转折时期时局的发展、历史的走向起到了关键作用,本书尤为细致地展示了袁世凯、孙中山两位政治博弈高手之间的政坛过招。以袁、孙为主的这些辛亥重要人物间的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共和”在中国的命运。
内容简介
本书是桑兵教授多年来发表于学术期刊上的文章结集,共计八篇。晚清的政权鼎革是近代史上一场大戏,本书以“旭日残阳”譬喻共和登台与帝制终结,聚焦武昌起事至清帝退位、民国肇建的半年左右时间里,风起云涌的中国政治舞台上各种势力的博弈角逐,也就是严格意义上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此间孙中山与袁世凯的政坛过招,可谓棋逢对手。
本书梳理比勘各类史料,力图在原有时空位置中还原史事本相和前人本意。辛亥时局动荡之际,杨度、汪精卫等人牵头组织国事共济会,主张以国民大会公决的形式解决重大国事纷争,对以后中国政制架构的发展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以武力对峙为背景的南北和谈,谈判的主要内容不是共和与君宪孰取孰舍,而是以何种形式实现共和;其间列强尤其是英国和日本的态度至关重要。各种政治势力的相互角力*终导致南北和谈破裂,改由直接迫使清帝退位;通过清帝退位,辛亥革命以*小代价换取*大成果,在实现帝制到共和的跨越的同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共存,同时也留下重大隐患。前清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摇身变为民国临时大总统,在接收清朝旧署与创建民国新阁之际,精心导演了一场南北新旧之争的开国大戏,*终坐收渔人之利,达到大权独揽的目的。
目录
绪论:回到晚清再革命
一 渊源/005
二 承接/009
三 转身/012
提要/019
国事共济会与国民会议
一 组织及成员/026
二 两面碰壁/041
三 南北议和的关键议案/058
四 袁世凯、唐绍仪的态度取向/068
五 取代国会的政制选项/079
列强与南北和议的政争
一 各怀鬼胎的不干涉/090
二 英国变脸 日本无奈/100
三 向亲贵施压/116
南北和谈与国民会议
一 国民会议的南北之争/124
二 和谈陷入绝境/141
三 舆情纷歧与风波再起/157
袁世凯《请速定大计折》与清帝退位
一 重判《请速定大计折》的时间/178
二 从退位到公决/185
三 掩人耳目的双簧/192
四 袁世凯逼宫/201
政权鼎革与法统承继:清帝退位的南北相争
一 另立临时政府/214
二 再以国民会议障眼/226
三 回归原轨/236
四 退位与致政/246
五 争议仍未结束/255
接收清朝旧署
一 由新旧而南北/268
二 接收与合组/276
三 办理交接/286
四 一副空架子/296
创建民国新阁
一 以南北争新旧/308
二 兼容新进与故旧/323
三 专业化取向/331
四 舆论与申论/343
民元孙中山与逊清皇室的交往:兼论清皇族的归属选择.
一 逊清皇室的欢迎活动/354
二 孙中山的满蒙危机应对/367
三 清朝皇室的自我认同/376
人名索引/389
征引文献/401
节选
绪论:回到晚清再革命
(节选)
本书并非全面检讨后来所称辛亥革命时期的史事,而是聚焦武昌起事至清帝退位、民国肇建大约半年左右时间里,风起云涌的中国政治舞台上各种势力的博弈角逐,也就是严格意义上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由此演出的一幕幕大戏,较荧屏银幕上的演义何止精彩百倍。现实比魔幻更加千奇百怪,丰富多彩,而历史本来的变幻莫测,让任何添油加醋都黯然失色。孙中山与袁世凯的政坛过招,可谓棋逢对手,双方的出招拆解,明显较他人技高一筹。那些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指摘议论,自以为聪明过人,道德据高,其实是缺乏了解同情看不出门道的外行话。连过往的历史本相也会一叶障目,回到现场,恐怕难以成为真正的对手,自然也就不可能领略双方的袖里乾坤。
自然界的旭日残阳,绝无交集的可能。而帝制终结与共和登台,却是相互交错。只不过夕阳余晖,尚有人恋恋不舍;旭日东升,还须穿云破雾。这与清帝退位和接收清朝何其相似。在革命进程中革命党一方是堂堂正正之师,其他各方留在历史画卷上的则多是侧面和背影,包括清帝黯然退位下台,*后一代王朝寿终正寝。清帝退位后,自己的作为与世事的变化交相作用,使得清朝的帝后王公亲贵乃至满人,渐渐成了失语者,即使偶尔发声,也多是负面。这与退位之初各方的观感很有些不同。而导致二千年的帝制一朝覆亡进入共和时代,武力革命固然是主动,谈判桌上的折冲樽俎,台面下的密谋斗法和交易妥协,同样至关重要。关于清朝如何结束,民国如何建立,既有认识还存在不少盲点误区。由共和取代帝制,对于在皇权的灵光笼罩下生存了数千年的中国人,实在是石破天惊的大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望着那些逐渐逝去的背影,总有一种正面相对、仔细审视的冲动。也许这就是史家的天性。
关于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学界从来意见各异,比较具有共识的,就是推翻皇权,终结帝制。尽管对于中国是否需要皇帝,民初以来一直众说纷纭;尽管当今世界上依然保持皇权王权的国家不在少数,而且社会发展程度并不因此受限;尽管有些王权在社会矛盾不可调和之际,的确起到了化解的作用,避免了流血冲突的惨剧;尽管王国的臣民们对帝王毕恭毕敬之余,王室成员的大事小情俨然已经成为重要商机,不仅可以怡情,而且能够发财;我还是庆幸辛亥中国不但将清帝赶下台,而且一劳永逸地结束帝制,让中国人从此不必继续再向帝王顶礼膜拜。
作者简介
桑兵,河北威县人,历史学博士。历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浙江大学资深教授。出版《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治学的门径与取法》《交流与对抗:近代中日关系史论》《历史的本色: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学术江湖: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风》等专著。主编《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及同名丛书等。合编《戴季陶集》《近代中国学术批评》《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国学的历史》《读书法》等。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6.0¥76.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4.7¥49.0 -
清朝穿越指南
¥14.4¥45.0 -
人类酷刑简史
¥20.1¥59.0 -
万历十五年
¥16.3¥25.0 -
唐潮:唐朝人的家常与流行
¥23.1¥68.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9.2¥35.0 -
朱元璋传
¥14.0¥39.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9.7¥38.0 -
从三十项发明阅读世界史
¥11.7¥39.0 -
胡同里的姑奶奶
¥27.8¥78.0 -
至道无餘蕴矣:梁漱溟访谈录
¥24.1¥68.0 -
创造圣经的城市
¥19.7¥58.0 -
中国近代史
¥6.0¥20.0 -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16.0¥45.8 -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第七部
¥8.9¥29.8 -
中国近代史
¥12.7¥39.8 -
中国通史
¥18.5¥45.0 -
硬核原始人
¥21.0¥65.0 -
谁是剽窃者:牛顿与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战争
¥15.8¥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