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全真教制初探

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全真教制初探

1星价 ¥23.0 (4.6折)
2星价¥23.0 定价¥50.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311006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52
  • 出版时间:2017-01-01
  • 条形码:9787553110066 ; 978-7-5531-1006-6

内容简介

本书以全真教的宗教制度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的考察了全真道宗教制度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出家制度、传戒制度、宫观制度、法派制度、威仪制度、修行制度及会社制度。考察了各种制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其在历史中的沿革与变迁,通过与传统道教、佛教与儒教等宗教意识形态的比较,全面勾勒出来全真教宗教制度的大致雏形。填补了靠前有关全真教宗教制度研究的空白。

目录

序 卢国龙
绪论
一选题缘起、意义与基本定义、观点
二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章全真道教制形成及嬗变的历史条件
**节政教关系的变迁与全真道教制的形成及嬗变
第二节社会阶层变迁视角下全真道教制的形成
与嬗变
第三节对时代精神的融摄与金元全真旨趣的形成
第二章全真道之出家制度
**节道教出家制度溯源
第二节王重阳在教内确立出家制度
第三节全真道出家冠巾制度的缘起及仪式程序
第三章全真道之传戒制度
**节道教传戒制度溯源
第二节全真道戒箓授受制度的演变过程
第三节全真道传戒制度的仪式与程序
第四章全真道之宫观制度
**节道教活动场所的变迁及建筑规制
第二节全真道活动场所的变迁及规制
第三节金元全真道宫观管理体系的建构
第四节明清全真十方丛林的组织形式及其清规
制度
第五章全真道之法派制度
**节全真道法派的内涵、渊源与框架
第二节王重阳确立了法派传承的基本雏形
第三节元时期全真道法派初成阶段的特点
第四节全真道以派辈谱传承法派的做法定型于明清
第六章全真道之威仪制度
**节道教威仪制度概念之讨论
第二节全真道威仪制度的阶段特点
第三节全真道的服饰制度
第七章全真道之修行制度
**节坐环
第二节坐钵
第三节云游
第四节打尘劳
第八章全真道之会社制度
**节全真道兴起以前的会社
第二节王重阳创立三州五会
第三节王重阳之后全真道会社的发展特点
结语
附录
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全真教制初探》: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六朝以来的门阀士族在中唐以后迅速衰落。到北宋时期,社会阶层深刻变动而产生了一个很大的新兴阶层——富民阶层。苏辙曾说:“唯州县之间,随其大小,皆有富民。”①新兴的富民阶层“凭借其经济优势……成为了乡村社会经济关系的中心和主导社会阶层”②,在社会各个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我国古代的乡村控制产生了巨大影响”③。  富民阶层的产生源于唐代的户等划分。当时的政府打破前代三等九品的界限,根据是否占有财富以及拥有财富的多少将民众划分为九等户,施以不同的管理制度。进入宋代,官府继续施行依资产划分户等的制度。“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许多专业经济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而成为商业性行业。在宋代专业户中,依其拥有的生产资料、生产规模等要素来区分内部的贫富构成,如园户、船户、糖霜户等都有上、下户之分,其中上户往往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成为富民阶层中突起的新军。这样一来,乡村上户、坊郭上户及专业上户共同组成了宋代的富民阶层。”④这个代表当时*先进生产力水平的、*活跃的社会阶层,成为新兴的金元全真道所吸收教徒信众的重点,也成为他们早期宗教实践成功的关键。  王重阳早期在陕西传教,曾把传教的重点放在下层民众上,但并没有取得成功。在其早期作品中,他对中下层四类民众发出了感叹:“堪叹工商农士,各夸本业多能。就中机巧自翻腾,限至依然斗胜。”①《中国道教史》指出:“王嚞认为,社会中下层人士操劳生计,备受艰辛,常短命夭折,却不愿摆脱尘俗,了悟人生。”②为适应这种面向社会底层信众的特点,王重阳“在传教方式上,一改过去道教以大宫观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做法,代之以庵为据点。”“所谓的庵,本指园顶草屋。初为穷民宿舍……是一种自由度较大且带有‘真纯之味’的传教场所。”③《中国道教史》认为:“全真道初期未得到政府认可,既无法定地位,亦无大型宫观,便首先选择了庵这种场所作为栖身之地。”④  王重阳早期在陕西以社会底层民众为传教重点的努力失败后,才远迈山东“投谭捉马”。实际上,王重阳的东迈体现了一个对信众群体的视点变化,就是从社会底层转向社会富民阶层。在山东,王重阳*先点化的弟子是马钰。而马钰则是王重阳弟子中*典型的富民阶段的代表。王重阳居全真庵期间,马钰与之朝夕相处,知其确为得道高人而产生随其出家的念头,但因“家资广贮、妻孥爱深,未之遽从”①。虽然王重阳“盛陈远离乡之高,不离乡之累,与之开释”②,但马钰却难以遽下决心。梁栋《重阳教化集·序》言:“(王重阳)一见马公,情契道合,其一话一言,未尝不以下手速修为喻。然以马公宁海巨族,家资千万,子孙诜诜,虽素乐恬淡,亦未易猛摒弃也。”③笔者以为,对于这条材料透露的信息应从两方面解读:一方面是,作为宁海富绅的马钰舍不得抛弃现实生活的原因,是其拥有万贯家财、一定社会地位与声望,因而不能下定决心;另一方面则是,王重阳之所以煞费苦心点化马钰,不仅是因为马钰身上体现出的对全真精神的共鸣,更体现了王重阳对马钰所属富民阶层及其影响的坚定信心。  ……

作者简介

高丽杨,女,汉族,1979年生,河北抚宁人,郑州市委党校副教授,*******世界宗教研究所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道教》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编《道教知识读本》及《国学经典诵读》等丛书。主持完成《隋唐河南道教史》、《清代书院建制研究》、《唐代丝绸之路与中外宗教文化交流》等省级社科规划项目。出版合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道教史》(宗教文化出版社),整理道教典籍《〈钟吕传道集〉与〈西山群仙会真记〉》(中华书局)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