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死刑制度研究

包邮唐代死刑制度研究

¥25.9 (4.5折) ?
1星价 ¥25.9
2星价¥25.9 定价¥5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17060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86
  • 出版时间:2018-12-01
  • 条形码:9787010170602 ; 978-7-01-017060-2

本书特色

  《唐代死刑制度研究/河北大学历史学丛书(第三辑)》首先详细论述唐代的起诉、审判和复核制度,特别是在大理寺的职能、司法三司问题等方面,有所辨正。其次,讨论死刑的减免,对唐代赦书的赦条作全面梳理,总结各个时期赦条内容的变化,探讨不予赦免的罪名及其所反映的当时的政治形势;并辨析“常赦”不是与大赦并列的单独一类,它可以称为普通大赦,与全面大赦同为大赦的一个类别。再次,论述唐代死刑的行刑方式、行刑时间和地点等,重点分析唐代行刑时间禁忌的思想渊源、流变和利弊;以及唐代死刑的废除问题,唐玄宗基于“恤刑”的观念,曾一度废止死刑;唐宪宗以后也在一些地区废除了部分死刑。

内容简介

  死刑的存废问题是西方近代刑法学的争论焦点之一,中国自清末以来也有讨论,目前仍是法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深入分析作为中华法系代表的唐代死刑制度,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唐代死刑制度研究/河北大学历史学丛书(第三辑)》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唐代死刑犯罪的起诉、审判和复核,唐代死刑的减免、替代和缓刑,唐代死刑的执行。其中有些制度和政策仍然值得借鉴,比如唐代比较完善的死刑复审、复核和覆奏制度,有利于减少错案;再如唐玄宗和唐完宗时期废除死刑的尝试,在中国法制史上的进步意义不可低估。

目录

绪论

**章 唐代死刑犯罪的审判和复核
**节 中央官吏犯罪的审判机构
第二节 地方官吏犯罪的起诉和审判
第三节 民众犯罪的起诉和审判
第四节 唐后期三司使系统和北衙禁军的司法权
第五节 死刑的复审、复核和覆奏
第六节 行政权力对司法审判的干预

第二章 唐代死刑的减免和替代
**节 死刑的减轻
第二节 死刑的免除
第三节 死刑的替代和缓刑

第三章 唐代死刑的执行
**节 行刑方式
第二节 行刑的时间和地点
第三节 唐代废除死刑的尝试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唐代死刑制度研究/河北大学历史学丛书(第三辑)》:  2.御史台的审判程序  唐前期御史台的审判主要由侍御史负责,唐后期则主要由侍御史和殿中侍御史掌管。《唐六典》记侍御史推鞫狱讼之职时说:“凡有制敕付台推者,则按其实状以奏;若寻常之狱,推讫,断于大理。”③可见御史台的审判权是比较特殊的,如是重大案件,审完后要奏请皇帝裁夺;如系一般案件,推问完毕后,要送大理寺定罪量刑。也就是说,御史台没有*后的断案权,或者说它只审而不判,虽然所审案件的实情决定着*后刑罚的裁量,但毕竟定罪量刑这一*后环节也很重要,而御史台的审判权恰恰缺失了这一环节。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御史台官员并非专职法官,而大理寺法官是经过比较特殊的程序挑选出来的,④就对法律的熟悉程度来说,御史显然无法与大理寺法官相比。另一方面,御史台职本弹劾,主要是弹劾官员的违法行为,由弹劾而来的鞫审权是附带的,御史台没有获得完整的审判权,也是它尚未脱离根本职责的反映。所以《通典·职官六·御史台》说,自开元中御史大夫崔隐甫废除御史台狱以后,“罕有闻风弹举之事,多受辞讼,推覆理尽,然后弹之。”  唐代现实中,御史台审案基本是按照此规定执行的。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杨炎罢相,宰相卢杞谋倾之。“(杨炎之子)弘业赇赂狼藉,故杞引(严)郢为御史大夫按之,并得它过。(赵)惠伯为河南尹时,尝市炎第为官廨。御史劾炎宰相抑吏市私第,贵取其直。杞召大理正田晋评罪,晋日:‘宰相于庶官比监临,计羡利,罪夺官。’杞怒,谪晋衡州司马。于是当监主自盗,罪绞……会狱具,诏三司同覆,贬崖州司马同正。未至百里,赐死。”①  此案就是由御史台先审得实情,然后由大理寺定罪量刑。当然,大理寺官员迎合卢杞意旨,定罪量刑并不适当,而且,由于此案主犯是前宰相,所以也没有按照一般的大理寺定罪、刑部复核的诉讼程序,而是由三司使复核。  上面的杨炎案是台推寺断的实例,下面的李少良案和宇文鼎案则是台推帝断的证据。大历六年(771年),李少良抗疏奏闻宰相元载的罪恶,于是将李少良留于禁内客省,准备嗣后详查,这时李少良的朋友韦颂来访,李少良将自己的密奏内容告诉了韦颂,韦颂又漏泄给了元载,元载便反诉李少良,“乃奏少良狂妄,诏下御史台讯鞫。是时御史大夫缺,载以张延赏为之,属意焉。少良以泄禁中奏议……(元载)奏于上前,上大怒,并付京兆府决杀。”②又,文宗时,卢弘止“入拜侍御史。华州刺史宇文鼎、户部员外卢允中坐赃,诏弘止按讯。文宗将杀鼎,弘止执据罪由允中,鼎乃连坐,不应死。帝释之。”③  (二)御史台监狱的演变  御史台虽然没有*终的定罪量刑权力,但是却具有独立的审问案件的权力,其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御史台监狱的设置。  前已述及,唐贞观末以前御史台很少独立审问案件, 《通典》云:“(御史)旧制但闻风弹事,提纲而已。(旧例,御史台不受诉讼。有通辞状者,立于台门,候御史,御史径往门外收采。知可弹者,略其姓名,皆云‘风闻访知’。永徽中,崔义玄为大夫,始定受事御史,人知一日,劾状题告人姓名或诉讼之事。)其鞫案禁系,则委之大理。”  ……

作者简介

  石冬梅,河北枣强人。1987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2007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13年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出站。现任教于河北大学历史学院。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译著一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