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218990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23页
  • 出版时间:2018-07-01
  • 条形码:9787562189909 ; 978-7-5621-8990-9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了现代政治治理的文化支撑问题, 主要着眼于探究政治文化的内涵、构成、意义及国内外的研究情况, 政治治理的基本内涵及内在文化要求、西方社会政治治理的文化基石、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现代政治治理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内含的政治治理理念、当代中国社会在多重文化影响下的政治治理文化构建等问题。

目录

序言
**篇 西方文化传统中的政治理想演变
**章 古代文化传统中的政治理想
**节 “哲学王”统治的理想国
第二节 基于现实的“混合制”理想
第三节 通向“上帝之城”的政治构建
第四节 两种“权力”的和谐共处
第二章 近代文化变革中的政治理想
**节 作为“狮子”与“狐狸”的理想君主
第二节 “乌托邦”的政治理想
第三节 自然权利下的“社会契约”
第四节 “永久和平”的世界
第五节 “*大幸福原则”下的自由民主
第三章 当代文化发展中的政治理想
**节 “自由人的联合体”
第二节 “福利”的民主社会主义
第三节 “干预”抑或“守夜”的政府
第四节 “历史的终结”与“普遍主义”

第二篇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变迁
**章 “封建”时期之政治理想
**节 “大同”“小康”的政治愿景
第二节 “兼爱非攻”的和平主义理想
第三节 “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
第四节 “法、术、势”的强国梦想
第二章 君主专制时期之政治理想
**节 “天人合一”的君主专制主义
第二节 “君明、臣贤、民富”的盛世期许
第三节 “天理”“心性”的政治理想争议
第四节 富国强兵、“倡事功”的功利价值追求
第五节 “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反君主专制政治理想
第三章 近代大变局时期之政治理想
**节 “天下人同耕”的太平天国
第二节 “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强国梦
第三节 “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
第四节 “民主共和”的革命理想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政治理想的传统/当代中国政治治理研究丛书》:  在《法律篇》中,柏拉图提出的政治理想是实现民主政体和僭主政体的混合,他认为这种混合能够体现公民自由和权力集中这两方面的要求,也在一定意义上因权力的相互牵制而有助于政治的相对稳定。不过,柏拉图还是没有完全放弃他的哲人治国理想,始终认为法治城邦属于二流,而且他还认为对于依法治邦而言,哲学训练也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从他专门为法治城邦设置一个“夜间议事会”就能充分感受到他的这一哲人情结。“夜间议事会”实质上应该是一个哲学机构,其成员都是哲人护卫者,其主要任务是立足于哲学研究来推动立法、执法、释法。  应该说更加直截了当支持和全面阐释混合制政体的是柏拉图以后的古希腊、古罗马思想家们,其中首推亚里士多德。现当代英国政治学家厄奈斯特·巴克在他的《希腊政治理论:柏拉图及其前人》一书中说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只是将柏拉图《法律篇》里的政体思想系统化而已。可见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混合制政治思想的承袭。不过,我们也不应该无视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批判和对混合制政治理想的发展。否则就连那句流传千年的名言“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也会因失去现实依据而黯然失色。  公元前384年,亚里士多德出生于古希腊殖民地色雷斯。18岁时.亚里士多德就到雅典的柏拉图学院求学,师从柏拉图。他在柏拉图学院学习、教学20年,直到柏拉图去世。据说他曾经担任过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少年时代的老师,后返回雅典,开办了吕克昂学院,致力于学术研究。亚里士多德关于混合制的政治理想主要集中于其作品《政治学》中。基于对《理想国》直言不讳地批判,亚里士多德指出,所谓“理想的”“*好的”并不是纯粹思维在理念世界构造出来的,因而“我们不仅应该研究理想的*优良(模范)政体,也须研究可能实现的政体,而且由此更设想到*适合于一般城邦而又易于实行的政体”。“*良好的政体不是一般现存城邦所可实现的,优良的立法家和真实的政治家不应一心向往绝对至善的政体,他还须注意到本邦现实条件而寻求同它相适应的*良好政体”。  亚里士多德不再像柏拉图那样把政治完全构建在道德基石之上,但是亚里士多德也并非像后来的马基雅维利那样把道德踢出了政治学。亚里士多德确实承认,优良的政治正如柏拉图所坚持的,是对于像“正义”“幸福”这样的崇高道德目的而言的。正是基于对于雅典大大小小各色城邦的长期观察,亚里士多德认为,基本可以按照公正原则将城邦政体进行分类,“凡是照顾到公共利益的各种政体就都是正当的或正宗政体;而那些只照顾统治者们的利益的政体就都是错误的政体或正宗政体的变态(偏离)”。正宗政体,即是君主制、贵族制、共和制;变态政体,即是僭主制、寡头制、平民制。同时,亚里士多德并不完全反对柏拉图将理想城邦与个人“德性”画等号,他也认为“*优良的政体就该是由*优良的人们为之治理的政体”,不过即便在这里他同意柏拉图优良政治的道德诉求,但他也并不认为任何一个城邦只要一人品德超群,就应该一人为治。他说:“这一种类型的政体的统治者或为一人,或为一宗族,或为若干人,他或他们都具有出众的才德,擅于为政,且邦内受治的公众都有志于,也都适宜于,人类*崇高的生活。”  更加有别于柏拉图的是,亚里士多德甚至认为任何一种政体,哪怕是平民、僭主这样的变态政体,在其自身有限范围内都能变得更好,实现自身的稳定发展。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学的研究目标是多层次的,并且他试图为低水平政体的城邦设计发展道路和政治理想。而且他认为这种城邦政体的水平偏低并非某人或某些人的主观意志所致,而是与复杂的历史、文化、环境因素相关,所以不能像柏拉图所说的将现实一笔勾销。就从这一方面而言,亚里士多德就比他的老师柏拉图要现实得多,柏拉图的政治理想更像书斋里的突发奇想。  ……

作者简介

  熊洁,现为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系主任、硕导,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学博士。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中国政府政治等研究。近年来的科研成果主要包括: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高校社会科学》《道德与文明》《伦理学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西南大学学报》《求实》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教育部专项“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重庆市文科研究重点基地项目“政治信仰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反思”、中央高校基金团队项目“西南地区社会治理多维度研究”等,主研国家、省部级课题若干。    刘国栋,现为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研究领域为中西政治思想、当代国家与社会分析等。201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获政治学专业博士学位。2011-2012年,赴英国卡迪夫大学欧洲研究院访问学习。发表论文《论卢梭的平等思想》《卢梭真的是一个性善论者吗?》,出版译著《古希腊罗马的政治观念》等。主持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