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理论方法与案例:theories and cases

环境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理论方法与案例:theories and cases

1星价 ¥30.3 (5.5折)
2星价¥30.3 定价¥5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13712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217页
  • 出版时间:2018-09-01
  • 条形码:9787511137128 ; 978-7-5111-3712-8

内容简介

  环境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是对环境政策制定或实施后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所产生的费用及效益进行科学评判,并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开展此项工作将有助于全面掌握环境政策的费用效益信息,提升环境政策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提高环境政策的经济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由于环境政策费用效益分析的作用十分重要,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均高度重视,纷纷通过立法基本建立了环境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制度。目前,在我国,环境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尚未引起立法机构和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其分析方法还有待科学化和规范化,工作机制和能力建设尚需进一步完善和推进。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建立环境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制度已迫在眉睫。  《环境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理论方法与案例》是在原环境保护部财政预算项目——《环保标准实施的费用效益评估研究》《建立国家环境规划政策费用效益分析制度》和美国能源基金会项目——《环境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框架及案例研究》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针对我国目前重政策制定、轻政策执行评估等问题,借鉴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关于环境政策实施的费用效益分析理论方法与实践经验,构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环境政策费用效益分析理论框架和技术方法,介绍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的费用效益分析案例和京津冀地区黄标车淘汰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案例,以便改进中国环境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科学决策基础,增强环境政策实施的有效性。《环境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理论方法与案例》适用于国家及各地各部门正在制定或已经实施的各类环境政策的费用效益评估分析和实际工作。

目录

第1章 概论
1.1 研究背景
1.2 基本概念
1.3 基本原则
1.4 主要作用
1.5 分析范围

第2章 环境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国内外经验
2.1 环境政策评估国内外研究进展
2.2 费用效益分析方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2.3 国内外相关实践案例
2.4 费用效益分析存在的争议
2.5 环境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经验总结

第3章 环境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的理论框架
3.1 基本理论
3.2 基本内容
3.3 基本流程

第4章 环境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的技术方法
4.1 基本方法
4.2 成本分析的C-PAC模型
4.3 环境效益的CMAQ模型
4.4 健康效益的BenMAP模型
4.5 社会经济影响的Input-out模型与CGE模型

第5章 案例研究——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的费用效益分析
5.1 评估准备
5.2 实施评估
5.3 对经济影响分析

第6章 案例研究——京津冀黄标车淘汰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
6.1 黄标车淘汰政策概述
6.2 总体思路与技术路线
6.3 补贴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
6.4 禁行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
6.5 经济社会影响分析
6.6 对比总结与建议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环境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理论方法与案例》:  3.3.2 实施阶段  (1)环境费用识别与评估  环境政策实施带来的费用,可分为增加的基建投资、运行成本和其他成本以及可作为成本抵扣项的收入增加部分。  1)基建投资:包括废物治理、收集、循环、处置及预防等的构筑物或设备的安装、改装等的支出,还包括设备装置安装启动的支出等,相当于“固定成本”。在费用效益分析中,该固定成本可随固定资产使用寿命进行折现分析。  2)运行成本:通常是污染治理设施相关的原材料、药剂、电力、维护、人工、运输、管理以及设备折旧等相关的支出及其他费用。运行成本的核算可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环统数据分析等方法。  3)其他成本:由于环境政策实施对企业造成的其他经济损失,如企业技术改造、企业搬迁、企业关停、公众购买等带来的相应成本增加。  4)增加收入(抵扣成本):环境政策实施可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收入,这部分收入可作为成本的抵扣。  ①回收利用及废物资源化。部分环境政策实施后,一些企业在运行污染物控制设施时可产生可资源化的副产物,如副产物产生的收益较大,可列入经济收入,作为成本的减项。可通过调查统计定量计算得到。  ②环保形象提升带来的收益。政策实施后促使生产企业提高技术标准,采用新的技术、设备、工艺进行生产,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及设备,在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工艺的设计、原材料及生产设备的选择、废物的回收利用等方面实现节约,将有效提升生产企业的环保形象,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好的产品知名度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的内在估值,可作为成本的减项。可通过对企业进行调查统计,定性分析相关效益(或效果)。  ③排污费(环保税)减少带来的收益。环境政策实施后,企业在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同时,需要缴纳的排污费(环保税)也将相应减少,可作为成本的减项。减少的排污费(环保税)可根据污染物减排量与单位污染物排污费计算得到。可通过调查统计定量计算得到。  排污费(环保税)的减少=污染物减排量×单位污染物排污费(环保税)  (2)环境效益识别与评估  1)污染减排效果:环境政策实施后污染物减排量的估算是以实施政策前执行的政策或行业排放状况作为参照背景(即基准情景),通过比较基准情景与现实情景来计算污染物减排量。污染物减排量=(基准情景浓度限值一现实情景浓度限值)×废气(废水)排放量  2)环境质量改善:环境质量改善分析方法应选择比较政策实施前后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变化的方法。以排放废气为主的行业环境政策评估,可选取环境政策涉及企业分布集中的区域(如涉及行业集中的产业园区);以排放废水为主的环境政策评估,可选取环境政策涉及企业集中排入的河段或湖泊,对环境政策实施前后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进行比较,说明环境政策实施对环境的改善作用。  若监测数据难以获取,比较监测数据的方法行不通,则可以采用环境质量模拟模型的方法进行分析。  对于大气污染物控制,环境质量改善效益可能与减排实际发生的地点无关,而与它实际影响的地点和人数有关。可选取环境政策所涉及企业分布集中的区域,采用(环境影响)扩散模型或剂量响应函数计算。如果没有这样的模型,可进行费用效果定性分析。  水污染控制措施或土壤修复措施的价值或效益通常与涉及的地区(包括受影响的人数)和水体或土地面积关系很大,可以使用水环境质量模拟模型或剂量响应函数来评估影响。如果找不到合适的计算模型,也可进行费用效果定性分析。  3)环境改善的终端效益:主要包括由于环境质量改善带来的人体健康效益,清洁费用的减少,农作物产量的增加,减少的建筑材料腐蚀等货币化,可通过暴露反应关系,通过污染损失核算法得到。  不同环境影响的货币化评估方法见表3-4。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