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
道德经:足本定本全注全译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6950388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2cm
- 页数:358页
- 出版时间:2018-11-01
- 条形码:9787569503883 ; 978-7-5695-0388-3
本书特色
《道德经》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内容简介
《道德经》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更指出了处世的方略。本书提供了《道德经》的原著实录,对原文进行了经典解读,并进行了说文释义,还逐章对相应的经典思想进行了活学活用。阅读本书,能更深刻地认识《道德经》中所蕴涵的思想,本书更是现代人修身处世宝典。 《道德经》仅五千余言,但文约意丰、博大精深,涵盖哲学、伦理学
节选
道经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道经》共三十七章,是关于宇宙之根本问题的探讨,即关于宇宙真相及其运动总规律的探讨。老子把宇宙的运动总规律概括为“反者,道之动”。万物生生灭灭,不停地发展运动变化着,这是宇宙的普遍规律,是任何人、任何物也逃脱不了的。《道经》中的第十六章、二十五章、四十章都体现了这一说法。 老子了悟了人类以及宇宙万物的实相——空,无,以多维空间之慧眼看地球三维空间的生生灭灭的规律,认知到空性是一切事物的本质,由意识的“无”创造人类可见的“有”,观察有无相生的变化。上和光同尘,是道也是术,更是人类践行宇宙终极真理的实操性方向,也是改变现实创造未来的人生之道。悟道实修,连接宇宙能量,体验宇宙源头显化事物奇迹的过程,更深刻地认知和遵从宇宙规律,了悟生命实相。 我们也可以在老子的哲学宇宙论中,领会宇宙万物的根源和作为万物之一的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进而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寻求为人、处世、修身的治国之道。文中每章的内容都很有阅读价值,值得广大读者品味、欣赏。 一章 把“道”作为哲学概念提出来,是从老子开始的,它贯串《老子》全书。 本章极力称述“道”高远深奥、无可名状而又至关重要,是万物的始源和根本。老子认为宇宙是从“无”到“有”,是“无”产生了天地,天地又产生了万物。至于“道”的本质是什么,是物质实体还是绝对精神,本章并没有明示。 道①可道②,非常道③;名可名,非常名④。 无,名天地之始⑤;有,名万物之母⑥。故常无,欲以观其妙⑦;常有,欲以观其徼⑧。此两者,同出而异名⑨,同谓之玄⑩。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①道:此处为名词,本义指人们应走的道路,即事物应该遵循的规则或做事的途径。可引申为事物规律性、自然法则等。 ②可道:可以解释清楚,说得明白的。道,在此处为动词,意为说明,解释。 ③常道:永恒不变之道。“常”字在马王堆帛书版本(以下简称“帛书本”)中为“恒”,当以汉时为避孝文帝刘恒的名讳而改为“常”。 ④名可名,非常名:**个“名”为名词,指具体的事物名称。第二个“名”为动词,称名、命名之意。第三个“名”是老子特用术语,指称“道”之名。 ⑤无,名天地之始:“无”指“道”。它首先产生了天地,故“无”是天地的本始。 ⑥有,名万物之母:“有”指“道”由无形质转向了有形质。指由道而产生的万物,故“有”是万物的本原。 ⑦妙:事物演化之道的微妙、奥妙。 ⑧徼(jiǎo):边界。此处指此物与彼物区别的界限,也可引申为“端倪”的意思。 ⑨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此两者”指上文的“无”和“有”。帛书本此句为“两者同出,异名同胃(谓)”。 ⑩玄:深黑色,意为深远、看不透。形容“道”之深邃。 众妙之门: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此用来比喻宇宙万物的唯一原“道”的门径。 【译文】 可以用言语说出的道,就不是永恒存在的道;可以用文字表述的名,就不是永恒存在的名。“无”,是形成天地的本始;“有”,是创生万物的母体。所以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微妙;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端倪。“无”和“有”来源相同而称谓不同,都可说是幽隐深远的。而幽深又幽深,是一切玄妙的门径。 【解析】 老子认为“有”与“无”同出而异名,实际上是一回事,这个观点确实惊世骇俗。其意蕴深邃超远,不是西方的“否定之否定”哲学原理能简单涵盖的。只能说玄之又玄,只可意会,难以言表。 老子提出了“道”,又提出了“道”同时包含了“无”和“有”。“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就是老子讲到的两种认知“道”的方法,“观”就是认知的意思,“其”就是指“道”。 “常无,欲以观其妙”是说明了一种从上至下的认知方法,即从“道”的本体“无”入手认知世界,就可以得到“道”的“妙”。“妙”的意思是精微奥妙。具体说,就是哲学、数学的方法。哲学一般并无实验基础,所有的哲学都是起源于哲学家对事物、对真理的感悟,而直接建立一套理论去认知世界的。数学这点上有点像哲学。用哲学、数学的方法去认知世界,会得到这个世界的“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是说明了一种从下至上的认知方法,你从“道”的作用“有”入手认知世界,就可以得到“道”的“徼”。“徼”的意思是广大。具体说,就是实验科学的方法,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的方法。用实验科学去认知世界,会得到这个世界的“徼”。 古代社会的物质匮乏,人们的精神世界却相对丰富,人类多能从“无”的角度入手看世界,从而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哲学家,实验科学却相对薄弱。现代社会是一个物质社会,在大量物质的缭乱下,人类再难以从“无”的角度入手看世界。所以,现代社会的哲学发展十分缓慢,但实验科学却能得到大力的发展。 老子认知世界的方法当然是“常无”,但老子并没有否定用“常有”的方法去认知世界。不仅没有否定,而且郑重其事地把它写在了**章。不过可惜的是,中国人太重视“常无”的方法,太忽视“常有”的方法。老子早就指出,认知世界不只需要自上而下,也需要自下而上的认知,哲学数学和实验科学是认知世界的两种方法。但后人却没有认识到他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名家点评】 蒋锡昌:“老子书中所用之名,其含义与世人习用者多不同。老子深恐后人各以当世所习用之名来解《老子》,则将差以千里,故于开端即作此言以明之。” 高亨:“道可道非常道者,例如儒墨之道,皆可说者,非常道也。名可名非常名者,例如仁义之名,皆可命者,非常名也。老子此二语实为其全书而发。其意以为吾所谓道之一物,乃常道,本不可说也;吾所称道之一名,乃常名,本不可命也。” 张默生:“本章可以说是老子哲学的本体论。他首先把道的本体和道的名相提示出来,教人不要执着语言和名相,入了是是非非的迷途。” 余培林:“先秦时代,百家争鸣,是我国学术思想的黄金时代,但各家所讨论的问题,都集中于人生修养和政治方术,很少涉及宇宙问题。只有道家,除研究人生、政治问题外,进而探讨宇宙的各种问题,而老子在这方面谈得更多,因为宇宙论是老子思想的基础。也因此,老子的思想比儒墨名法各家就显得更为深刻。” 张松如:“老子书中**次提出‘道’这个哲学概念,与一般所谓神道、天道或伦理之道等习惯用法不同。大体说它有两个意思:(一)有时是指物质世界的实体,亦即宇宙本体;(二)在更多场合下,是指支配物质世界或现实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 陈鼓应:“整章都在写一个‘道’字。这个道是形而上实存之道,这个形上之道是不可言说的,任何语言文字都无法用来表述它,任何概念都无法用来指谓它。道是老子哲学上的一个*高范畴,在老子书上它含有几种意义:一、构成世界的实体。二、创造宇宙的动力。三、促使万物运动的规律。四、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本章所说的道,是指一切存在的根源,是自然界中*初的发动者。它具有无限的潜在力和创造力,天地间万物蓬勃的生长都是道的潜藏力之不断创发的一种表现。无、有是用来指称道的,是用来表明道由无形质落实向有形质的一个活动过程。老子所说的无,并不等于零。只因为道之为一种潜藏力,它在未经成为现实性时,它‘隐’着了。这个幽隐而未形的道,不能为我们的感官所认识,所以老子用‘无’字来指称这个不见其形的道的特性。这个不见其形而被称为‘无’的道,却又能产生天地万物,因而老子又用‘有’字来形容形上的道向下落实时介乎无形质与有形质之间的一种状态。可见老子所说的‘无’是含藏着无限未显现的生机,‘无’乃蕴含着无限之‘有’的。无和有的连续,乃在显示形上的道向下落实而产生天地万物时的一个活动过程。由于这一个过程,一个超越性的道和具体的世界密切地联系起来,使得形上的道不是一个挂空的概念。” 卢育三:“老子不局限于对有形的具体事物的感性直观,探索出了隐藏在事物背后,并决定事物的*一般的东西。这在人类认识史上,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展,对以后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存世有《道德经》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于凤斌,硕士学历,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有多年古籍整理校注经验,发表有多篇论文,如《张金吾藏书趣事》等。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15.2¥38.0 -
哲学家的狗:一本让人捧腹大笑的超萌醒脑哲学书
¥15.9¥49.8 -
生活即是行动
¥19.2¥52.0 -
圣经的故事
¥19.1¥58.0 -
传习录
¥11.6¥55.0 -
周国平人文讲演录:人生和性爱的难题
¥13.9¥39.8 -
列宁全集4
¥3.8¥9.7 -
传习录:王阳明心即是理,知行合一
¥10.1¥36.0 -
心灵的平和之美
¥17.1¥45.0 -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升级图解版
¥14.3¥46.0 -
弗洛伊德论自我意识
¥14.1¥38.0 -
论语讲座
¥9.0¥23.0 -
哲学家们都在想什么
¥15.7¥49.0 -
谈修养
¥9.0¥20.0 -
昨日书林:道教史
¥12.2¥33.0 -
十力语要初续
¥10.3¥24.0 -
时间哲学简史
¥19.2¥52.0 -
沉思录
¥18.4¥49.8 -
穿越时空,与孔子对话
¥17.3¥48.0 -
哲学讲话-大家小书
¥23.8¥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