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锡纯医学全书伤寒论讲义/张锡纯医学全书
读者评分
5分

张锡纯医学全书伤寒论讲义/张锡纯医学全书

1星价 ¥15.0 (6.0折)
2星价¥15.0 定价¥25.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676724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大32开
  • 页数:185
  • 出版时间:2017-02-01
  • 条形码:9787506767248 ; 978-7-5067-6724-8

本书特色

本套书为清末民国初中西医汇通代表医家张锡纯所著。全书共八期,前七期30卷于1918~1934年陆续刊行。其中前三期合编为医方,按治阴虚劳热、治喘息、治消渴、治淋浊等证候分34类,收录奇效验方180余首;第四期为中西药物讲义,介绍中药80余味,常用西药近50味;第五期为医论医话;第六期为医案,载虚劳喘嗽、血病、肢体疼痛等临床验案百余则;第七期为伤寒论讲义,系张氏去世后,其子张荫潮整理遗稿后付梓而成,并附温病遗方8首;第八期为其孙张铭勋1957年所献张氏未出版的遗稿。此书是张锡纯一生临床经验的总结,不仅内容丰富,且独树一帜,中西结合,大胆创新,在医林中影响颇深,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性和参考价值。本次整理以保持张锡纯原著原意为原则,按出版年代顺序分期分卷整理,每期又选*后一版作为底本,并参阅1957年河北省卫生工作者协会审订的《医学衷中参西录》进行校勘点校,以利读者阅读。 《张锡纯医学全书:伤寒论讲义》是张锡纯生前的*后一部著作。《伤寒论》是我国*部理论联系实际的经典著作,古今中外之研习者代有贤人,但不免附会牵强、晦涩罕通。张先生反复分析、讲解,又以经验证明,凡古人未发之意、先圣言外之旨,皆倾囊而出。故此书,未读《伤寒论》者,不可不读,已读《伤寒论》者,尤不可不读。

内容简介

本套书为清末民国初中西医汇通代表医家张锡纯所著。全书共八期,前七期30卷于1918~1934年陆续刊行。其中前三期合编为医方,按治阴虚劳热、治喘息、治消渴、治淋浊等证候分34类,收录奇效验方180余首;第四期为中西药物讲义,介绍中药80余味,常用西药近50味;第五期为医论医话;第六期为医案,载虚劳喘嗽、血病、肢体疼痛等临床验案百余则;第七期为伤寒论讲义,系张氏去世后,其子张荫潮整理遗稿后付梓而成,并附温病遗方8首;第八期为其孙张铭勋1957年所献张氏未出版的遗稿。此书是张锡纯一生临床经验的总结,不仅内容丰富,且独树一帜,中西结合,大胆创新,在医林中影响颇深,被誉为“靠前可法之书”,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性和参考价值。本次整理以保持张锡纯原著原意为原则,按出版年代顺序分期分卷整理,每期又选很后一版作为底本,并参阅1957年河北省卫生工作者协会审订的《医学衷中参西录》进行校勘点校,以利读者阅读。

目录

第七期**卷
六经总论
太阳病桂枝汤证
太阳病麻黄汤证(附太阳与阳明合病麻黄汤证)
太阳温病麻杏甘石汤证
太阳病大青龙汤证(附脉微弱汗出恶风及筋惕肉闰治法)
太阳病小青龙汤证(附自拟从龙汤方)
太阳病旋覆代赭石汤证
太阳病大陷胸汤证(附自拟荡胸汤方)
太阳病小陷胸汤证(附白散方)
太阳病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太阳病附子泻心汤证(附自拟变通方)
太阳病炙甘草汤证
太阳病桃核承气汤证

第七期第二卷
太阳阳明合病桂枝加葛根汤证
太阳阳明合病葛根汤证
阳明病葛根黄连黄芩汤证(附自拟滋阴宣解汤方)
深研白虎汤之功用
续申白虎加人参汤之功用
阳明病三承气汤证
阳明病茵陈蒿汤栀子柏
皮汤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诸发黄证
阳明病猪苓汤证
阳明病四逆汤证

第七期第三卷
少阳病提纲及汗吐下三禁
论小柴胡汤证
论大柴胡汤证
少阳篇三阳合病之治法
太阴病提纲及意义
太阴病桂枝汤证
太阴病宜四逆辈诸寒证
太阴病坏证桂枝加芍药汤及桂枝加大黄汤证

第七期第四卷
少阴病提纲及意义
少阴病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少阴病黄连阿胶汤证(附自订坎离互根汤方)
少阴病当灸及附子汤证
少阴病桃花汤证
少阴病吴茱萸汤证
少阴病苦酒汤证
少阴病白通汤证及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少阴病真武汤证
少阴病通脉四逆汤证
少阴病大承气汤证
厥阴病提纲及意义
厥阴病乌梅丸证
厥阴病白虎汤证
厥阴病当归四逆汤及加吴茱萸生姜汤证
厥阴病白头翁汤证
不分经之病烧棍散证理
……

展开全部

节选

  少阳病提纲及汗吐  下三禁  阳明之热已入腑者,不他传矣。若犹在经,而未入于腑者,仍可传于少阳。而少阳确实之部位,又须详为辨析也。夫太阳主外,阳明主里,而介于太阳、阳明之间者,少阳也。少阳外与太阳相并则寒,内与阳明相并则热,是以少阳有病而寒热往来也。由此而论,则传经之次第,当由太阳而少阳,由少阳而阳明,而《内经》竟谓一日巨阳(即太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三日少阳受之者,何也?盖他手、足同名之经各有界限,独少阳主膜,人身之膜无不相通,膜有连于太阳者,皮肤下腠理之白膜也;膜有连于阳明者,肥肉瘦肉间之膜也。此为手少阳经以三焦为腑者也(三焦亦是膜,发源于命门,下焦为包肾络肠之膜,中焦为包脾连胃之膜,上焦为心下膈膜及心肺一系相连之膜)。又两胁之下皆板油,包其外者亦膜也,此为足少阳之膜以胆为腑者也。由此知介于太阳、阳明之间者,手少阳也;传经在阳明之后者,足少阳也。太阳传阳明原自手少阳经过,而《伤寒论》未言及者,以其重足经不重手经也。总之,手、足少阳之膜原相联络,即手、足少阳之气化原相贯通,是以《内经》谓少阳为游部(游部者,谓其中气化自手经至足经,自足经至手经,游行无定也),更由此知所谓与太阳相并者,为手少阳腠理之膜也,与阳明相并者,为足少阳板油之膜也,以其相近故能相并也。能明乎此,即可与论少阳篇之病矣。  《伤寒论》原文: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唐容川曰:少阳是三焦,肾系命门之中,水中之阳,故日少阳。从肾系达肝系而与胆通,水中之阳上生肝木,是为春生之阳,故日少阳胆,寄于肝秉风化而生火,故又为风火之主。若少阳三焦与胆皆不病,则风火清畅,生阳条达,人自不知不觉也。设病少阳胆木之火,则火从膜中上人胃口,而为口苦,咽干。设病少阳胆木之风,则风从膜中上走空窍,入目系合肝脉,肝脉贯脑入目,胆经与之合,则风火相煽而发目眩。眩者,旋转不定,如春夏之旋风,乃风中有郁火之气也。此少阳胆经自致之病,仲景以此提纲,既见胆中风火之气化,又见三焦膜膈之道路,凡少阳与各经相通之理,欲人从此会通之矣。  《伤寒论》原文: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张拱端日:手足少阳经脉均入耳中,耳内海底之鼓膜,为闻声之先受,风邪由经脉壅塞于鼓膜之下,外声不能由鼓膜传于司听神经,故两耳无所闻。又手、足少阳经脉交会于目锐眦故目赤,此亦少阳风火循经脉而上走空窍之病也。胸中满而烦者,则又是邪在少阳三焦之腑也。上焦之膜,由膈上循腔子而为胸中,达心肺而生心包,故胸中满而烦者,满烦是火气在上焦膜孔府中,不在胃管中,故不可吐下。悸者心包病也,惊者肝病也,心包属手厥阴,与手少阳三焦相表里。肝属足厥阴,与足少阳胆相表里,且包络为三焦所归结,肝为胆所寄附,故少阳三焦胆有病,因误吐下,虚其里之正气,则少阳之邪,可内人于主厥明之心包、肝而为悸惊也。  《伤寒论》原文: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