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的不同面相

包邮艺术的不同面相

1星价 ¥35.2 (6.0折)
2星价¥35.2 定价¥5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38615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1
  • 出版时间:2018-12-01
  • 条形码:9787520338615 ; 978-7-5203-3861-5

内容简介

  《艺术的不同面相》是四川美术学院学科建设项目“青年学者圆桌计划”的对话交流以及相关话题的论文汇编。该项目每期一个议题,从艺术研究的方法论、美学研究的当代书写、艺术的社会介入等角度展开讨论和研究。  《艺术的不同面相》汇集著名人类学家彭兆荣、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终身教授任海以及青年学者孙晓霞、周彦华、常培杰、杨一博、李竹等人的文章,体现了学者们思考的深度和研究视野的广度。

目录

艺术研究方法论
对话:词与物
词与物:博物学的知识谱系

艺术史与艺术思想史
对话: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知识谱系
艺术的理性面相
——文艺复兴艺术与“人文学科”和“自由艺术”
近代德国民族精神形成的美学基础及其理论效应

艺术的本体思考与批判
对话:艺术的终结和艺术史的终结
“雕塑”的语义问题
格兰特·凯斯特“对话美学”视域下的介人性艺术
法兰克福批判美学与参与式艺术的批评话语

艺术与艺术体制
对话:体制的批评与批判的体制
——兼论朗西埃
社会性审美:参与式艺术的历史反省
重塑艺术介入社会的美学立场
——以贵州羊磴艺术合作社为例

艺术的自律与他律
对话:重思艺术的介入
阿多诺对“艺术介入”的批判
参与式艺术的践行维度
——自我生长的羊磴(2012-2014)
当代艺术的参与式实践:无法定义的现实图景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竹,四川美术学院教师,近年来关注雕塑创作与理论,以及参与式艺术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出版《重庆雕塑70年》等著作3部,并且在《艺术当代》《中国雕塑》《画刊》《中国教育学刊》等国内期刊发表文章7篇。论文入选第11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年会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建系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大会发言。曾经主持重庆市级项目1项、四川美术学院校级项目3项,主研重庆市级项目3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