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缅甸华侨华人史话/一带一路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

包邮缅甸华侨华人史话/一带一路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

¥73.4 (7.2折) ?
1星价 ¥73.4
2星价¥73.4 定价¥10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482643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70
  • 出版时间:2018-12-01
  • 条形码:9787554826430 ; 978-7-5548-2643-0

本书特色

  “一带一路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以学术研究成果为基础,以雅俗共赏的文风,讲述华侨华人多姿多彩的故事,由此透视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碰撞,启迪当今“一带一路”建设。本书是其中的《缅甸华侨华人史话》分册。全书共分五部分,内容包括“胼手胝足落地生根”“旅缅华侨初绽光芒”“心系祖国的缅华赤子”“中华智慧薪火相传”“‘胞波’情谊源远流长”。   《缅甸华侨华人史话(精)/一带一路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由伍茗欣著。

内容简介

《“一带一路”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是广东教育出版社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点主题出版物,是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文化项目。华侨华人是中国与沿线国家或地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中介者、推动者和参与者。《“一带一路”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采用文学化的方式讲述历史,以各国华人华侨为切入点,依据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学界研究成果,翔实记录千百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历史交流。本丛书主要从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多个领域讲述华人华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活历程,凸显华侨华人的文化特色和精神,重点讲述华侨华人对当地的贡献、与当地的人文交流和经济领域的交流发展,着重论述在“一路一带”理念下,以华人华侨为桥梁与各国协同发展的构想。本丛书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文化项目,符合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要求,是传承和弘扬中国很好文化和时代主旋律的精品力作,对于加快“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录

一、胼手胝足落地生根
翻山越海赴缅甸
早期的“胞波”情谊
近代的旅缅华侨
中缅沟通之桥梁

二、旅缅华侨初绽光芒
四朝国师尹蓉
“翡翠大王”的传奇
侨团大哥李乃喜
乐善好施的曾广庇

三、心系祖国的缅华赤子
爱国侨领寸海亭
侨领楷模梁金山
缅华界的杰出报人

四、中华智慧薪火相传
敢于直言的“徐大炮”
一代首富林振宗
中医药世家胡氏家族
“肥皂业大王”陈伯甫
热心侨教的王俊宏
潘继泽的商业王国

五、“胞波”情谊源远流长
生活文化的交融
中缅佛教文化交流
新时代的缅甸华人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缅甸华侨华人史话/“一带一路”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   林振宗,出生年份不详,是缅甸土生土长的侨生,属于第二代缅甸华侨。他的父亲林仕兴是福建同安人,1861年经海路前往缅甸仰光。林仕兴自小没有机会接受教育,所获取的知识都是从艰辛的生活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其中自然是吃了不少苦、走了不少弯路。他*初替人打工,靠干体力活谋生,后来看到上缅甸与下缅甸贸易往来的商机,便将积蓄用于经商。他将下缅甸的大米运往上缅甸,然后再从上缅甸购回豆子、花生等,生意小有所成。1869年后,英国政府和商人大规模开发下缅甸的农业生产,林仕兴与他人合伙经营大米出口生意,后来还在仰光唐人街47—49号开设商行。   林仕兴深知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十分重视对儿子林振宗的培养,很早便将孩子送至圣保罗教会学校,让他学习英语和欧洲历史文化。林仕兴虽然上学读书不多,但是能时常督促儿子勤勉上进,林振宗稍大些,林仕兴便将他送往英国留学,让他增长见识。   16岁时,林振宗回国,开始跟随父亲打理生意,从实践中学习经商之道。1888年,父亲林仕兴逝世,此时的林振宗已经能独当一面,正式接管父亲的生意,并将之做大做强。他在仰光唐人街开设的“协德号”商号,*初的业务是代理英资缅甸石油公司的石油和蜡制品,后来还涉及代售外轮票、批发业务等。   缅甸的国内贸易市场并不足以让林振宗获得巨额的财富,他将眼光瞄准了当时刚刚兴起的航海轮运业。在货运方面,异国商品总能在市场上卖得较高的价格,在中西文化交汇之时,中国高官贵族甚至平民百姓都对所谓的“西洋玩意”爱不释手,而南洋和西方世界对中国传统工艺如丝绸制品等同样乐此不疲,一趟买卖往往能获利不少。而在客运方面,当时中国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在“下南洋”之潮流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到南洋各地打拼、探访亲友,若适逢节日之时,船票更是一票难求。   1912年,林振宗的宗记公司正式成立,该公司在仰光、汕头、厦门等地均设有分公司,在仰光又被称为“双德号”,在汕头则被称为“仰和洋行”。为了贸易便利,宗记公司当时悬挂的是英商旗号。林振宗为实现华侨控股作出了不少努力。根据《交通部航政编》记载,1916年8月,“厦门宗记公司林振宗函交通部总长许世英,谓拟组织一完全华股轮船公司,招集股东一千万元,购置轮船六艘,航行福州、厦门、汕头、新加坡、槟榔屿、仰光间,每艘载重约七干吨……并拟购置较小之轮船五艘,每艘加之约须三十万元,专为航行汕头、暹罗间。”此番努力得到了交通部的认同和支持,交通部回复道:“复以南洋航业关系重要,当兹欧战未停,轮船日灭之时,尤为绝好之机会。”宗记公司有“双美”“双春”“双安”“双国”等多艘大轮船,载重七八千吨甚至可达万吨,主要航行于厦门和仰光之间。此外还有一些小轮船,航行于南洋其他航线间。宗记公司一度占中缅轮运之鳌头。可惜在1930年前后,世界经济发生大萧条,再加之战乱频频,曾经辉煌的巨轮只好被低价售出,草草处理,公司亦被迫停业。   无论如何,宗记公司的创办和发展,为原本只经营石油代理分销业务的林振宗开辟了更多的商机,他还当上了英国Boc石油公司的总代理。林振宗自此发迹,一度成为缅甸华侨首富,华侨华人、缅甸人、印度人、英国人无不听说过这位“轮运大王”的威名。然而,树大自然容易招风,原本合作良好的缅甸石油公司,因为眼红林振宗坐拥金山银山,解除了其代理合约,收回了林振宗的总代理权。宗记公司原本以石油代理分销为主业,受此影响,生意一落千丈,连生存都成问题。林振宗遇到了从商以来*大的危机,而且各地华侨分销商亦受到影响,他们失去了林振宗雄厚的资本,很快便撑不下去,纷纷闭门停业,无奈转行。   英国公司希望林振宗能知难而退,但是他并没有就此认命,屈服于不公正的境遇。林振宗试图与资本雄厚的英国公司抗衡。他迅速联合受压制和影响的广大侨胞,筹募到大量启动资金,打算修建一条从缅甸西部的波乐美到仰光的输油管道,自行开采石油。   这一举措引起了原东家缅甸石油公司的关注,当时英方正努力获取缅甸政治乃至经济文化的完全控制权,华侨竟然私自建设输油管道,试图打破英方的控制,自然会遭到英国殖民政府的种种压制。当时技术水平有限,输油管道的建设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该项工程就像一个“无底洞”,无数侨资投入其中,工程却遥遥无期。其中耗资*大的莫过于林振宗,曾经辉煌的华商首富,在英商的排挤下,倾家荡产、负债累累。或许是因为长年奔波导致积劳成疾,也可能是晚年郁郁不得志,在工程修到一半之时,一代首富陨落。1923年11月2日,林振宗病逝于缅甸仰光。   ……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龙登高,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 张应龙,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 张秀明,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副所长,《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杂志主编,从事华侨华人研究与编辑工作20多年,主要研究方向为留学生、新移民及国际移民的比较研究。 本册作者:伍茗欣,中山大学硕士,图书编辑,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近现代史、华侨华人史等方面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