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门学研究著作书目:1500-1999:1500-1999

包邮澳门学研究著作书目:1500-1999:1500-1999

1星价 ¥29.3 (4.9折)
2星价¥29.3 定价¥59.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1812329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0,334页
  • 出版时间:2018-01-01
  • 条形码:9787218123295 ; 978-7-218-12329-5

本书特色

本书的资料来自欧美十多个国家的图书馆,书目收集了大量外地学者对澳门学研究的西洋古籍,其中很多书目都是首次曝光,对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著作,如依照书目的指引来研读,定必为澳门学开创新的研究领域。 ——王国强(澳门图书馆暨资讯管理学会理事长、澳门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兼出版中心主任) 在探索澳门学的过程中,路向和路径选择至关重要。有了正确的路向和路径,持之以恒不求索,我们才有可能到达目的地。 —— 吴志良(澳门基金会主席)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明朝中后期 (1540-1643年) 、清朝中前期 (1644-1842年) 、清朝晚期 (1843-1911年) 、民国时期 (1912-1949年) 、二十世纪下半叶: 上 (1950-1987年) 等。

目录

“放宽视野 深耕细作”构建澳门学的话语体系——写在《澳门学研究丛书》出版之际

编者的话

凡例

序言

前言:从“澳门学研究著作书目”的编制看澳门学的发展

一、 明朝中后期(1500—1643年)

二、 清朝中前期(1644—1842年)

三、 清朝晚期(1843—1911年)

四、 民国时期(1912—1949年)

五、 二十世纪下半叶:上(1950—1987年)

六、 二十世纪下半叶:下(澳门过渡期(1988—1999年))

七、 出版日期不明

附录

一、 主要学术著作收藏地名录

二、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节选

前言 从“澳门学研究著作书目”的编制看澳门学的发展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学术界提出构建澳门学的倡议以来,经过学术界学者们的共同努力,通过对其学理的探讨、内涵与外延的分析、研究领域与研究对象的界定、研究史料的发掘与整理,澳门学的学理越来越清晰,其特色与价值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研究队伍不断扩大,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专门的澳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定期召开,亦对澳门学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澳门学已经成为一门显学矣!如何推动澳门学的研究走向深入,是摆在学术界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做好澳门学的基础研究工作,包括编制“澳门学研究著作总书目”,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澳门学:新兴的学术研究领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随着中葡两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联合声明的签署,澳门进入回归过渡期,澳门问题的研究又掀起了一个新高潮。大批学者加入研究队伍,大量的原始史料得到了整理出版,澳门的政治、主权、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宗教、教育、城市等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亦难以尽举,还形成一些澳门问题的国内外研究重镇,提出了创设澳门学。 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陈树荣、黄汉强、杨允中为代表的一批澳门学者首先提出建立澳门学的构想,并进行了多次深入的探讨。吴志良:《旧话重提“澳门学”》,载吴志良著《东西交汇看澳门》,澳门:澳门基金会,1996年,第37—42页。如黄汉强认为,提倡澳门学是因为澳门四百多年来,沉积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丰富文化的基因,形成今天独特的澳门文化模式,而这种文化模式对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社会有独特的意义。澳门学的研究对象应是澳门文化,研究方法是唯物辩证思维主导的静态分析、动态分析、结构分析和综合分析。黄汉强:《关于〈澳门学〉对象与方法的思考》,载《学术研究》2001年第7期。 1994年,常绍温又对此问题进行了论述。常绍温:《从澳门历史文化的特点略谈建立“澳门学”问题》,载《文化杂志》第19期,1994年,第168—169页。汤开建较好地论述了澳门学的概念,并认为澳门学创设的两个“量”已经达到了要求:一是澳门学研究的内涵量、研究队伍的数量与质量;汤开建:《“澳门学”刍议》,载《特区与港澳经济》,1995年第2期。而吴志良则认为澳门学的葡萄牙语名称,除了Macaologia之外,也可采用Estudos Macaenese或Estudos de Macau这两种译法;并指出澳门学研究的内容应该有:澳门起源、澳门宗教及中国传教史、澳门港口都市发展、中西文化交流、澳门海外贸易及其在中国总体海外贸易中的地位与作用、原住民、民族融合及族群关系、以澳门为中心的华人移民史、涉外关系、海洋思想文化、文学史、语言史、世界澳门学资源普查、其他方面。金国平,吴志良:《澳门历史研究述评》,载金国平,吴志良著《东西望洋》,澳门:澳门成人教育学会,2002年,第15—16页。 近年来,澳门大学、澳门基金会等机构先后召开了四届澳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10年4月15—16日,为了推动澳门学研究,并将澳门学推向国际主流学术界,由澳门大学、澳门基金会、澳门欧洲研究学会主办、澳门社会科学学会、澳门学者同盟合办的“首届澳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澳门召开。它主要讨论了下列论题:1.澳门与澳门学;2.澳门学的学科特征与学科体系;3.全球视野与国际关系中的澳门;4.澳门文献整理与史料发现;5.澳门历史与文化;6.澳门宗教与社会。 学者们认为:澳门学研究,是围绕着颇具特色,影响很大的澳门文化展开的,研究澳门的“互动相生”的文明形态,为澳门学研究提供了主要理论框架和学术范式。它可以概括为是一门以文献档案、文化遗产为基础、以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为对象,探寻澳门模式与澳门精神及其效应的综合性学科。为了将澳门学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学者们认为澳门学必须具备下列特征:一是系统性与科学性。学科理论的系统性是一门学术的基础,没有系统性,就没有科学性;二是具有国际性影响。 2011年10月19—20日,由澳门大学、澳门基金会、里斯本科技大学社会及政治学院东方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澳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葡萄牙里斯本科技大学举行。来自中国内地、澳门、葡萄牙、美国、比利时、巴西、意大利等国家及地区的3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澳门学文献调查与研究”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对澳门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会上共发表23篇论文,涵盖主题包括:葡萄牙及欧洲等国目前馆藏的澳门相关文献资料情况、澳门相关史料的挖掘及研究进展、构建澳门学的意义价值、澳门文献学研究情况等。 2012年11月15—16日,由澳门大学、澳门基金会、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第三届澳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在北京举办,会议主题定为“全球视野下的知识建构与学术生长——以澳门学为个案”。与会的40余位学者就“澳门学的理论构建”“澳门与近代全球化”“澳门本土史研究”展开了研讨。 从澳门学的理论构建来看,高翔认为澳门学发展应该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需要超越澳门问题本身,将澳门问题放置在整个人类历史进程中予以考察,揭示出澳门问题的普遍性意义。吴志良指出澳门学的核心任务是:因澳门曾经成功扮演中西文化交流平台角色,为人类文明相遇与对话提供了“公共空间”,同时澳门兼备多重社会身份认同,从而方便并增进了中国与西方世界之间的对话和理解,因此,必须重视澳门学的学科建设。而今后需要做以下工作:确定学术的具体内容和技术操作,探索“澳门模式”的宏观特征和微观内容。 郝雨凡认为研究澳门学必须“跳出澳门研究澳门”,从全球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视野考察澳门历史及社会、文化、经济的独特的结构功能和价值形态,以“互动相生”的范式探讨澳门在世界文明进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弥补世界史关于不同文明相互整合研究的不足,丰富人类现有的知识体系。澳门学的知识谱系特点,决定澳门学的学术内涵既有历史的文献性,又有当代的现实性。杨大卫:《澳门学:知识建构与学术成长:第三届澳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载《澳门研究》第67期(2012年12月),第175—178页。 许多学者就澳门学范式意义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郝雨凡、林广志认为澳门文化是异质异体文明碰撞相融的独特案例。澳门学作为研究澳门的学问,通过丰富而鲜活的历史文献、文化遗存以及现实生活,以“互动相生”的文化传播形态,揭示澳门文化的核心价值,并以此丰富世界文明史关于“跨文化互动”的研究范式,可以为人类知识体系提供增量。同时,澳门的实践和经验,可以为不同民族、文化、宗教的和谐相处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澳门学所从事的,就是在大量文献以及现实生活研究的基础上,寻找澳门的历史文化价值,并探讨这种价值与人类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同时,揭示澳门多元文化互动相生的奥秘,以此建设澳门的价值体系和符号体系,发掘和发扬独特的、具有生命力的“澳门模式”“澳门精神”,为推进“一国两制”国策的贯彻实施,为澳门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为不同民族、宗教、文化提供和谐共处的价值样本,为人类的和谐进步作出贡献。郝雨凡,林广志:《澳门学:互动相生的文化“活化石”》,载《社会科学报》2010年5月27日,第005版;林广志:《试论澳门学的概念、对象及其方法》,载《广东社会科学》20010年第6期,第92—99页。 2015年6月23—26日,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澳门基金会及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又在澳门大学举办“第四届澳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主题为“学科建设与文献基础”,力图以新观点、新材料、新成果推动澳门学学科建设及澳门学相关领域的研究。 既然澳门学已经成为了一门“显学”,继承中国古典目录学传统,编制“澳门学研究著作书目”就摆上了议事日程。

作者简介

叶农:暨南大学澳门研究院院长、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明清史(港澳史)、基督教传华史、海外汉学、历史文献学的研究工作。主持《澳门研究》之“澳门学著作提要”专栏;承担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鸦片战争后港澳对外贸易文献整理与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