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中国农村土地银行研究:历史制度分析的视角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0499567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42页
- 出版时间:2018-07-01
- 条形码:9787504995674 ; 978-7-5049-9567-4
本书特色
本书借鉴新制度经济学历史的制度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土地银行制度演变历程研究,提出以下理论假说:1)土地银行制度是一种非正式的自我实施的制度,需要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等非政府组织的作用;2)农地制度是土地银行制度的基础和内在组成部分,发展土地银行制度的前提是农地产权制度健全,各种地权得到有效保护;3)发展土地银行制度需要一定的制度境,包括农业市场化、土地资本化,民主的有限的政府,“契约”精神得到广泛认同等;3)土地银行制度是市场化的产物,必须通过市场化手段来运作;4)土地银行是更加专业化、更高层次的银行,必须遵循银行规律,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运营管理;5)土地银行制度有明显的正的社会外部性,对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社会公平有明显作用,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
内容简介
本书从历史制度分析的视角,系统考察了国内外土地银行制度历史变迁,指出土地银行是农业市场化、土地金融化的产物。土地银行作为农地金融的一种主要形式,是基于农业生产特殊性而作出的一种特殊信用制度安排。由于土地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都需要很长的时间,这就需要在投资者得到收入前,给以某种财务上的支持。信贷成为土地充分利用不可或缺的前提。同时作者总结欧美、印度等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经验,认为金融机构的设置根本上取决于金融功能的需要,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应该包括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本书倡导的土地银行是一种合作社为基础的银行,它的建立有利于培育和发展真正的农村合作金融,克服农村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又能破除农村抵押物不足难题,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目录
作者简介
王震江,男,河南南阳市人,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经济学研究所硕士,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曾任《21世纪经济报道》金融记者,现供职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战略规划部,长期从事“三农”和金融问题研究,曾在《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中国金融》、《银行家》、《农业发展与金融》等杂志发表多篇文章。
-
曾国藩的经济课
¥22.8¥68.0 -
经济学通俗读物:北大经济课(受益一生的经济学智慧)
¥9.7¥35.0 -
全球贸易摩擦与大国兴衰
¥19.4¥68.0 -
经济学反思
¥19.0¥56.0 -
国富论
¥16.7¥58.0 -
国富论
¥9.7¥35.0 -
世界贸易战简史
¥17.9¥52.8 -
中国经济思想变迁与制度发展概论
¥16.0¥50.0 -
经济学通识-第二版
¥38.7¥58.0 -
文化经济学
¥22.6¥60.0 -
中美贸易摩擦:怎么看 怎么办
¥16.8¥58.0 -
让财富找到你:有温度的经济学
¥19.4¥68.0 -
高韧性社会:应对不确定危机的八种能力
¥23.1¥69.0 -
账本里的中国
¥15.4¥48.0 -
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
¥12.9¥39.0 -
经济常识一本全
¥10.4¥35.0 -
论英国本土的公共福利
¥9.3¥15.0 -
从牛犀牛到独角兽
¥22.8¥68.0 -
理性的非理性:生活中的怪诞行为学/郑毓煌苏丹
¥19.6¥58.0 -
置身事内 : 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49.8¥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