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形态类型视角下的广州住区特征与演进——20世纪初至今

- ISBN:978711223061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4页
- 出版时间:2019-05-01
- 条形码:9787112230617 ; 978-7-112-23061-7
本书特色
形态类型分析法是一种“形态解读为外,类型认知为内”的分析法。本书对广州市内近一个世纪以来出现的各种住区形态进行形态类型分析后,总结出10多种构成广州市独特城市肌理的住区形态原型,并解读出这些原型之间的关联性、周期性。对产生这些原型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建造技术特点加以分析后,本书尝试探明广州市各种住区形态原型是如何进行演进的。通过本书的基础性研究成果,希望使广州历经两千多年的建设发展沉淀下来的城市住区形态肌理变得更容易被“记录”和“阅读”。同时,希望本书的内容对研究形态学、类型学理论,研究住区形态,研究广州城市发展史的学者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的工作有所帮助。
内容简介
形态类型分析法是一种“形态解读为外,类型认知为内”的分析法。本书对广州市内近一个世纪以来出现的各种住区形态进行形态类型分析后,总结出10多种构成广州市独特城市肌理的住区形态原型,并解读出这些原型之间的关联性、周期性。对产生这些原型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建造技术特点加以分析后,本书尝试探明广州市各种住区形态原型是如何进行演进的。
通过本书的基础性研究成果,希望使广州历经两千多年的建设发展沉淀下来的城市住区形态肌理变得更容易被“记录”和“阅读”。同时,希望本书的内容对研究形态学、类型学理论,研究住区形态,研究广州城市发展史的学者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的工作有所帮助。
目录
作者简介
陈锦棠,1984年出生,广东顺德人 2002.9—2007.6在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 2007.9—2015.6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进行硕博连读,获工学博士学位 2011.3—2013.4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进行联合培养,成为城市形态研究中心研究员 2015.7至今在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工作,现任城乡规划系副主任 作者长期致力于住区的形态学及类型学研究,对广州市住区形态的演进及构成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积极将住区的形态类型学研究与其他城市问题的研究进行交叉互融,探索形态肌理与其他城市特征(如城市活力)的有机关联性。
-
建筑园林文化趣味读本
¥17.8¥56.0 -
图解日本古建筑
¥17.0¥49.9 -
建筑侦探的冒险:东京篇
¥19.6¥58.0 -
成为设计师的49堂课
¥23.2¥58.0 -
新建筑与流派-大家小书
¥11.7¥26.0 -
审判
¥12.5¥36.0 -
中国俗文化丛书·四合院
¥15.9¥49.8 -
天台宗佛教建筑研究
¥12.9¥35.0 -
身体·建筑·城市
¥25.0¥49.0 -
妙趣横生的日本建筑学
¥18.0¥45.0 -
中国舞蹈史话-大家小书
¥9.4¥22.0 -
中国古建筑二十讲(插图珍藏本)
¥52.0¥68.0 -
贵州石窟寺和摩崖造像保护研究
¥112.6¥168.0 -
城市应急避难疏散空间仿真及优化
¥39.7¥49.0 -
大家小书《梓翁说园》(精装本)
¥36.3¥56.0 -
新城市前沿:士绅化与恢复湿地运动者之城
¥46.2¥78.0 -
古迹入门 图解台湾经典古建筑 增订版
¥72.5¥148.0 -
中原古建筑的文化密码
¥40.4¥89.8 -
中国建筑史
¥50.0¥89.0 -
城市景观特征分析研究
¥20.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