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与实践研究

包邮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与实践研究

1星价 ¥27.7 (7.7折)
2星价¥27.7 定价¥3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895237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06
  • 出版时间:2018-07-01
  • 条形码:9787518952373 ; 978-7-5189-5237-3

本书特色

本书介绍了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与历程,包括建国以来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提出与发展及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阐述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内涵、发展现状与不足及典型案例和实践经验,分析了科技创新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支撑作用,重点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学水平的全面快速发展及对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内容简介

本书是科技部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专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科技创新重大问题研究”(ZLY201748)的部分研究成果,由科技部农村中心主任贾敬敦研究员主编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与科技创新重大问题研究》总报告也已出版。本书梳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历程,从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内涵、目标,以及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入手,结合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典型案例,总结了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经验。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兽医、渔业、农业工程、食品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资源环境8个领域分析了科技对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支撑作用。 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路径:一是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增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科技支撑能力;二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 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大力发展“互联网+”,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四是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环境;五是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目录

章 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阶段与历程 节 1949—2016年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提出与发展 一、农业现代化的初步提出(1949一1978年) 二、农业现代化的深化探索(1979—2002年) 三、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形成(2003—2016年) 第二节 1949—2016年中国农村现代化的提出与发展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的提出(1956—1977年)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的探索(1978—2003年)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的形成(2004—2016年) 第三节 党的 以来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 三、《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第二章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发展现状与实践探索 节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 一、农业现代化的概念 二、农业现代化的内容 三、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四、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新业态 第二节 发展现状与不足 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状 二、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不足 第三节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典型案例 一、江苏淮安 农业科技园区 二、山东寿光农业科技园区 三、嘉兴 农业科技园区 四、杨凌农业科技示范园 五、无锡田园东方 第三章 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内涵、发展现状与实践经验 节 农村现代化基本内涵 一、农村现代化概念 二、农村现代化内容 三、农村现代化目标 第二节 农村现代化发展现状与不足 一、农村现代化发展现状 二、农村现代化面临的不足 第三节 中国农村现代化实践经验 一、产业发展型模式 二、文化传承型模式 三、生态保护型模式 四、社会综治型模式 第四章 科技创新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支撑作用 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农村科技政策的演变 第二节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水平显著提升 第三节 农业农村科技各领域全面快速发展 一、粮食作物 二、经济作物 三、畜牧兽医 四、渔业 五、农业工程 六、食品加工 七、农产品质量安全 八、农业资源环境 第四节 农业农村科技快速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突出 二、农业农村科技强力支撑现代农业农村发展 第五节 总结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路径 节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增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科技支撑能力 第二节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第三节 大力发展“互联网 ”,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第四节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环境 第五节 快速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