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北京的门楼

包邮老北京的门楼

1星价 ¥34.5 (4.4折)
2星价¥34.5 定价¥7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0253042
  • 装帧:8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40
  • 出版时间:2018-08-01
  • 条形码:9787540253042 ; 978-7-5402-5304-2

本书特色

《老北京的门楼》一书以老北京城传统胡同的门楼、牌坊等为写作对象,作者从如建筑风格、文化历史、奇闻异事等各个视角结合老北京特殊的历史地理以及文化现象对他们进行细致而精确的走访和考察,我们可以从中知道当地的风土人情、人文风貌以及反映出的思想价值等,对现在建筑、雕塑、绘画、历史、文学以及人文地理、社会学、哲学、书法等方面的参考与研究都有非常重大的作用。门楼是非生活必需品,是人们表达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文化积淀,了解这样的文化对我们个人提升文化素养,提升思想文化境界,深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具有重大的意义;作为人们创造的一种文化产品,其背后的创作理念以及当时劳动人民精巧的工艺为我们所赞叹,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内容简介

《老北京的门楼》一书以老北京城传统胡同的门楼、牌坊等为写作对象,作者从如建筑风格、文化历史、奇闻异事等各个视角结合老北京特殊的历史地理以及文化现象对他们进行细致而准确的走访和考察,我们可以从中知道当地的风土人情、人文风貌以及反映出的思想价值等,对现在建筑、雕塑、绘画、历史、文学以及人文地理、社会学、哲学、书法等方面的参考与研究都有很好重大的作用。门楼是非生活必需品,是人们表达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文化积淀,了解这样的文化对我们个人提升文化素养,提升思想文化境界,深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具有重大的意义;作为人们创造的一种文化产品,其背后的创作理念以及当时劳动人民精巧的工艺为我们所赞叹,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目录

**章 门楼的建置 / 001

第二章 门头砖雕 / 107

第三章 门楼彩绘 / 133

第四章 戗檐和博缝 / 149

第五章 雀替和门簪 / 175

第六章 门钹和护口 / 203

第七章 门联 / 223

第八章 门礅 / 237

第九章 上马石和拴马桩 / 295

第十章 影壁 / 313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于润琦,2000年10月为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2007年12月为河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2011年为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话研究中心特聘兼职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近代学会南社·柳亚子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协会会员、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2006年4月至2012年4月,先后多次赴美国、加拿大。参加“美中演唱学会学术年会”,提交的论文有《重新审视清末民初的演唱艺术》、《满汉合璧子弟书<><>  北京文化着作  《京城旧俗》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7月  《北京的门墩》北京出版社,2002年9月  《文人笔下的旧京风情》,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3年10月  《老北京的玩艺》,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6年1月  北京文化文章  《北京的影壁》,载《中华文化画报》2012年9月,总笫163期  《北京的门墩》,载《中华文化画报》2012年3月,总第157期  《于润琦先生与门墩》,载《中国画报》2004年9月  《北京的门墩》,载《北京纪事》2004年6月  《于润琦先生与门墩》,载《北京观察》2003年3月  《北京的门墩》,载《今日东方》2002年12月  《看老北京的门墩》,载《中国文物报》1999年3月  《于润琦与北京门墩》,载《中华锦绣》1999年1月  《北京的门墩》,载《中国文化画报》1997年2月  《浅谈》,2004年6月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文艺·中国风(专家访谈·中英文对外播出)。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