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名人教子故事
读者评分
5分

中外名人教子故事

1星价 ¥23.1 (6.1折)
2星价¥23.1 定价¥38.0
商品评论(9条)
ztw***(三星用户)

外观可以,以后有时间看看

2021-12-22 12:50:00
0 0
twt***(三星用户)

印刷品相纸张都很好

印刷品相纸张都很好

2021-01-29 12:56:58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160309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8
  • 出版时间:2013-01-01
  • 条形码:9787551603096 ; 978-7-5516-0309-6

本书特色

  中国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一个人在成长中所起到的作用往往是*根本、*持久的,甚至能够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长轨迹。本书选编的从古至今中外典型人物,既有他们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蕴含着科学、智慧、艺术与经验。做父母的可以从中学到教子的艺术,做子女的可以从名人的经验中学到成长的经验。希望广大家长和中小学生能够获得借鉴和启迪。

内容简介

  中国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一个人在成长中所起到的作用往往是*根本、*持久的,甚至能够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长轨迹。本书选编的从古至今中外典型人物,既有他们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蕴含着科学、智慧、艺术与经验。做父母的可以从中学到教子的艺术,做子女的可以从名人的经验中学到成长的经验。希望广大家长和中小学生能够获得借鉴和启迪。

前言

  前言
  人类社会自从有了家的存在形态,家庭就一直担负着培养和教育下一代的义务和责任,而家庭教育对一个人在成长中所起到的作用往往是*根本、*持久的,甚至能够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长轨迹。当一个新的生命诞生时,迎接这个幼小生命的**个世界就是家,在家的呵护下,孩子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行走,生命成长的**步从家开始了……
  中国历来重视家庭教育,《易经》有这样一句话:“蒙养以正,圣功也。”《大学》云:“所谓治国必先治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黄宗羲也曾说过:“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这些都在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家庭教育要有正确的方法。同样,在国外的教育思想中,家庭教育也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便认为“对子女教育是社会的基础”。托尔斯泰曾说过:“家庭教育是社会肌体的一个细胞,孩子降生以后,**个学校便是家庭,作为这个学校的**任教师,便是他的父母。”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则进一步提出:“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这些也都无一例外地说明了家庭教育对于人成长的重要性。
  在当今的中国社会里,对子女的教育几乎是所有家长关注的重心,家长们带着种种美好的愿望在努力培养和教育孩子,但让人遗憾的是,有些家庭的教育方法却收效甚微,甚至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因此,一朵朵本该绽放的花蕾却因为错误的培育方法而枯萎了。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对子女过于娇惯溺爱,一味迁就。父母爱子女,这是人之常情。但是爱子女是有学问、有讲究的。有些家长认为爱孩子,就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不遭一点磨难,一味地迁就,甚至对孩子纵容护短。这种过于溺爱的家庭教育方式,很容易造成孩子自理能力低下,社会适应能力弱,并且还可能会产生孤独、自闭等心理问题。二是家庭教育中重学业成绩,轻品德教育。家庭教育原本应该是多关心子女的健康状况和培养子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家庭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关注子女的智力发展和学业成绩上来。很多家长在孩子的学习教育投资上面不惜血本,却忽略了对子女非智力因素的训练培养,尤其是思想品德的早期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早期养成。这种重知识轻品德的教育倾向,从长期来看,很难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三是疏于对孩子的关怀,亲子关系淡漠。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父母忙于工作、学习进修,无暇照顾孩子,只能把孩子交给老人或保姆照看。亲子关系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直接的影响,较多的亲子交流不但能加深亲子之间的情感,有利于孩子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是维护孩子健康情感的关键因素,是*有效的教育途径之一。可是,由于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与年幼的子女缺少接触和互动,孩子长期缺乏与父母的沟通,以致导致很多心理问题的产生。四是不顾孩子实际,拨苗助长。一些父母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强烈愿望驱使下,从小就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不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不顾孩子实际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实际能力,任意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甚至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儿童的天性就是好奇、好玩的,过多地参加各种兴趣班、才艺班,高强度、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不但束缚了孩子的个性发展,更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五是单亲家庭增多,家庭教育环境恶化。单亲家庭随着我国离婚率的上升而逐年增多。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常常得不到父母应有的爱护和关怀,甚至有的经常遭到家长的训斥和打骂。还有的离异家庭里,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对孩子百依百顺。长期生活在这种家庭环境里的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家庭教育和照顾,极易造成各种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作为父母,节衣缩食、早出晚归,一心为的是子女成才,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切莫逼子“成龙”、逼女“成凤”,逼的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孩子的家长。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爱因斯坦或者牛顿,之所以大多数人都成为平凡人,那是因为父母没有用正确的方法教育他。正确的方法是把“逼”字换成“教”字,变成教子成龙、教女成凤。那么,怎样才能教好子女呢?作为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须先了解孩子,并对一些家教方法和经验有基本的了解,才能对症下药。建议父母一定要多跟孩子沟通,不能光从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还要多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这是父母们对孩子进行教育需要的必修课和基本功。《中外名人教子故事》虽然不是直接传授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但其中实实在在的成功事例,更具有形象的、真实的教育作用。从众多的个案中,家长们可以获得规律性的启迪,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成功地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从本能地“爱孩子”走向理智地“爱孩子”。
  本书选编的典型人物很多,从古代到现代,从中国到外国,有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理论家,也有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教育家。故事中既有成功的体会,也有失败的教训,蕴含着科学、蕴含着智慧、蕴含着艺术、蕴含着经验。作为父母或是子女,都有必要读一读此书。做父母的可以从中学到教子的艺术,做子女的可以从名人的经历中学到成长的经验。当然,这120多位名人由于其所处的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籍不同、接受教育的程度和目的不同等原因,其教育方法也有很大差异,我们切不可盲目照搬照套,而应该科学地加以分析、取舍,从中获得借鉴与启迪。
  编者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还参阅、引用了一些图书、报刊上的资料,由于作者地址不详,难以一一注明,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敬请作者与编者直接联系。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定有不妥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12年5月

目录

本书编委会
前言
颜征教子学音律
孔子教子学诗礼
鲁班示斧教子自立
曾子杀猪示诚信
孟母教子
田母责子
司马谈引导激励司马迁写《史记》
郑玄的《戒子益恩书》
从曹操教子看成功家教
徐母大义
诸葛亮《诫子书》
陶母教子爱惜财物
王羲之教子习书法
陶渊明写诗教子
颜之推的教子之道
隋文帝依法惩子
郑母教子成“清吏”
严格教子的李世民
窦燕山教子有方
王旦教子自立
寇准母亲训子诗
范仲淹教子戒奢
正人必先正己——包拯教子故事
欧母画荻教子
言传身教 不喜华靡——司马光一家两代的教子之道
苏轼教子求实
张耒吟诗教子
陆游作诗教子
岳母教子“精忠报国”
文天祥之父教子爱国
忤逆墓的由来——王秀才溺爱幼子吃苦果
朱元璋“教子以德”
杨继盛临刑不忘教子
严教与立志——戚继光所受的家庭教育
金圣叹刑场教子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顾炎武受之于嗣母的爱国情操
什么金银财宝也比不上有用的知识——古代学者王夫之教子的故事
郑板桥爱子必以其道
听到你的读书声 我的病好多啦——清朝学者蒋士铨之母教子有方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福祸避趋之——林则徐和他的父亲
曾国藩:教育子女独辟蹊径
梁启超精心教子满门俊秀
鲁迅怜子望其成才
冯玉祥教子故事
李四光幼年故事
水滴石穿——竺可桢母亲的教诲
逆境教儿儿成材——胡适母亲教子故事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
作家许地山父母的育子艺术
教育家叶圣陶教子
画家徐悲鸿教女——饭前一课
茅盾母亲教子侧记
朱光潜的“父教”故事
丰子恺的教子之道
老舍教子故事
刘绍禹的17条教子原则
冰心:女儿心中的太阳
童第周水滴石穿
苏步青:步入数学殿堂的放牛娃
永不沉沦的心——傅抱石教子的故事
丁玲之母:尊重女儿自己的选择
用心发现孩子的长处——傅雷教子艺术
钱学森之母:让儿子成为忠诚于祖国的人
尊重理解加言传身教——李国豪教子
于光远:在百科全书中崛起
他爱三弦 就给他买一把——李德伦从一把三弦开始走上乐坛
邓稼先的“教子经”
蒋筑英的教子故事
刘墉教子的启示
胸怀大志的父亲
天才在于发现和培养——达·芬奇所受的家庭教育
伽利略的伯乐父亲
巴赫之父:因其材施其教
歌德所受的家庭教育
音乐的艺术——莫扎特的成长
孩子的天才在于开拓——贝多芬从小就有良好的家庭教育
安徒生的童年
林肯:成功背后的两位母亲
好奇心是知识的萌芽
托尔斯泰关注子女的教育
马克·吐温与女儿
洛克菲勒家教的启示
好奇的儿子与耐心的母亲
莫泊桑成才之路
里歇特的父母:严格的训练和暗含的期待
居里夫人的家教艺术
弗里茨·普雷格尔的家教
鼓励能将“白痴”变成“天才”
斯特娜夫人的天才教育法
毕加索为孩子擎起一片蓝天
希尔顿的家教
卓别林写给儿子的信
*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德国教育学会会员卡尔·威特的教育观
母亲为沃尔顿选择了成功之路
撒切尔夫人和父亲
不要埋没了她的天赋——世界著名影星秀兰·邓波儿在母亲的关怀下脱颖而出
鲁伯特·默多克:“铁石心肠”的母亲
比尔·盖茨父母的成功教子经
善于教子的“飞人”母亲
展开全部

节选

颜征教子学音律
  颜征是我国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名丘,字仲尼)的母亲。由于她教子有方,培养出千古流芳的圣人,所以世人对其十分敬崇。
  早在孔丘还不知事的时候,颜征就买回来很多乐器,有时自己为儿子吹弹,有时请人为儿子演奏,有时让儿子自己摆弄。邻里乡人不解其意,颜征就对人们说:孩子现在还不懂事,但天长日久,他就会喜欢这些乐器了。做人要讲根基,办事要按规矩,无规矩不能成方圆,礼器*讲礼仪与规矩,无章法演奏不出动听的乐曲。让孩子早点懂得礼仪、音律、等级,对他日后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在母亲的引导和教育下,孔丘对音乐有了浓厚的兴趣,很小就学会了吹、拉、弹、唱。邻里有了婚丧等红白喜事,他挟着乐器跑去奏乐。孔丘长大后,对音乐的爱好有增无减,简直胜过吃肉吃饭。他在齐国听了《韶乐》,一连学三个月,吃饭连肉味都觉不出来了。他说:“真没想到音乐会使人达到这种境界!”孔丘对音乐有很强的感悟能力。
  有一次,孔丘向鲁国乐官师襄子学琴,一支名曲,他一连弹奏了十日也不换。师襄子建议他换曲子,孔丘说:“我已经熟悉这支曲子了,但还没有领悟它的技术。”过了一些时日,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了弹奏这支曲子的技术了,可以弹奏别的了。”孔丘说:“我还没有领悟它的用意。”又过了一段时日,孔丘仍在弹奏那首曲子,师襄子不耐烦地对他说:“你已经了解它的用意了,可以换曲子了。”孔丘说:“我还没有领悟它所描写的人物形象呢?”又过了些时日,孔丘终于停下不再弹了,他默然有所思,向远处眺望着,说:“我可能领悟到了,这个人又高又大,皮肤很黑,眼睛向上看,好像要统一四方,这不就是周文王吗?”师襄子听了非常惊讶,说:“这支曲子就叫《文王操》!”
  从此,孔子对音乐钻研得更深了,在音乐方面有了很深的造诣,他从音乐中能领悟出许多深刻的道理。在各种乐器的奏鸣声中,孔子懂得了音与音之间存在着节拍,符与符之间有着一定的规律,音律协调好了,才能演奏出悦耳的音乐。于是他告诉鲁国太师演奏乐曲的道理:“音乐是可以懂得的,开始起来的时候就是协调的,接着,五音是精粹的,节奏是明朗的,持续着缭绕不绝,终于就完成了。”孔子在音乐方面的造诣是精深的,他整理了“六经”之一的《乐经》。他从音与音之间存在的节拍,符与符之间有着的规律,联想到人与人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想:音节调节好,才能演奏出悦耳的音乐;人际关系调节好,才能安守本分,克己复礼。正是在各种乐器音律谐调才能使乐曲动人这一道理的启示下,他领悟出了一个深刻的为政之道,使他逐渐形成了以“仁”为核心、以调整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为主体的儒家思想,成为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对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姐妹、公私、义利名分等各种关系的阐释,有章有法,详尽而有力,实在是中国文化中极富价值的内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