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声乐发展史

包邮中外声乐发展史

1星价 ¥30.4 (7.2折)
2星价¥30.4 定价¥4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212421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8
  • 出版时间:2020-07-08
  • 条形码:9787562124214 ; 978-7-5621-2421-4

本书特色

  《21世纪新音乐理论丛书:中外声乐发展史》作者从声乐发展史的角度,对西方声乐和中国声乐的历史经验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使我们从中了解到,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对各种唱法都进行过认真的艺术实践。可以说,千百年来中外声乐发展的历史,就是和各种唱法彼此竞赛、互相取长补短的艺术实践过程,任何一种唱法都要经受历史的检验,进而得到声乐家和声乐爱好者的认同。

内容简介

《21世纪新音乐理论丛书:中外声乐发展史》作者从声乐发展史的角度,对西方声乐和中国声乐的历史经验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使我们从中了解到,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对各种唱法都进行过认真的艺术实践。可以说,千百年来中外声乐发展的历史,就是和各种唱法彼此竞赛、互相取长补短的艺术实践过程,任何一种唱法都要经受历史的检验,进而得到声乐家和声乐爱好者的认同。

目录

西方声乐发展史
**章 17世纪以前的声乐艺术
**节 古希腊、古罗马声乐艺术
第二节 中世纪的声乐艺术
第三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声乐艺术
第二章 巴洛克时期声乐艺术
**节 意大利歌剧
第二节 英、德、法的初期歌剧
第三节 康塔塔与清唱剧
第四节 阉人歌手的兴起与衰落
第三章 18世纪声乐艺术
**节 18世纪上半叶的声乐艺术
第二节 18世纪喜歌剧的创作
第三节 格鲁克的歌剧改革
第四节 维也纳古典声乐艺术
第四章 19世纪的声乐艺术
**节 19世纪上半叶的德、奥声乐艺术
第二节 19世纪上半叶的意大利声乐艺术
第三节 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声乐艺术
第四节 19世纪下半叶的德、奥声乐艺术
第五节 19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声乐艺术
第六节 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声乐艺术
第五章 20世纪的声乐创作及演唱风格
**节 德、奥现代歌剧
第二节 英、法现代歌剧
第三节 意大利和俄国的现代歌剧
第六章 现代美国音乐剧以及流行歌曲演唱
**节 音乐剧的起源、发展与繁荣
第二节 音乐剧的重要剧目
第七章 20世纪的声乐教学研究及流派
**节 以威廉·莎士比亚等为代表的兰培尔蒂学派
第二节 马凯西夫妇等为代表的加尔西亚学说
第三节 以麓莉·雷曼等为代表的“靠前”学派
第四节 以斯坦雷、凯萨里等为代表的“靠后”学派
第五节 以怀特等为代表的实声学说
第六节 以苔特拉齐妮、卡鲁索等为代表的声乐论著
第七节 以范纳德为代表的新机理学派
第八章 20世纪著名的声乐表演艺术家
**节 男高音歌唱家
第二节 女高音歌唱家
第三节 男中、低音歌唱家
第四节 女中、低音歌唱家

中国声乐发展史
**章 远古到先秦声乐艺术
**节 民歌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民间歌唱家及声乐理论
第三节 乐舞的产生与发展及戏剧的萌芽
第四节 说唱音乐的萌芽
第二章 秦汉至南北朝声乐艺术
**节 汉乐府
第二节 从相和歌到清商乐
第三节 汉魏六朝的声乐表演艺术
第四节 说唱和戏剧因素的发展
第三章 隋唐五代声乐艺术
**节 宫廷燕乐
第二节 民间俗乐
第三节 说唱与戏剧的继续发展
第四节 声乐艺人及评论
第四章 宋元声乐艺术
**节 文人词曲的发展
第二节 宋元说唱音乐的空前繁荣
第三节 戏曲的发展
第四节 宋元声乐理论
第五章 明清声乐艺术
**节 民歌
第二节 说唱音乐的发展
第三节 戏曲的发展
第六章 琴歌的发展
**节 琴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琴歌与文人音乐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节 记谱法的产生与发展对琴曲艺术的影响
第七章 近现代民歌、说唱、戏曲音乐的沿革及发展
**节 民歌
第二节 说唱
第三节 戏曲
第八章 艺术歌曲的产生及发展
**节 艺术歌曲的*初形成——学堂乐歌
第二节 五四时期至建国前夕的艺术歌曲
第九章 近现代群众歌曲发展
**节 民主革命斗争时期革命运动和根据地的歌曲
第二节 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及聂耳、冼星海创作的歌曲
第三节 国统区的民主歌咏活动以及“文艺整风”前后解放区的歌曲发展
第四节 建国以后的群众歌曲
第五节 合唱创作及发展
第十章 近现代歌剧的起源及发展
**节 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歌剧创作
第二节 建国以后的歌剧创作
第十一章 近现代影视歌曲创作及发展
**节 电影歌曲
第二节 电视歌曲
第十二章 流行歌曲的创作及发展
第十三章 近现代主要声乐教育的沿革及发展
**节 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声乐教育
第二节 建国以后的声乐教育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胡郁青,1982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音乐系,主修声乐,师从王铮铮、陈玄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音乐专业委员会会员,四川省教育学会音乐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南充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艺术类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现主要从事声乐与音乐理论的教学与研究。所教声乐学生30余人次在全国及省、市的各级比赛中获得等级奖。撰写出版专著《中外声乐发展史》、《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简论》,主编、参编了《大学生歌曲》、《中外声乐曲选集》、《乐理与名曲欣赏》、《巴蜀文化大典艺术卷》、《中国文化简论》、《大学音乐》等著作与教材10余部.在《中国音乐》、《音乐探索》、《音乐周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嵇康“声无哀乐论”及其美学思想探析》、《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中国民族声乐发展之我见》、《关于音乐与情感的思考》、《王光祈音乐思想探析》、《关于现行中学音乐教育的思考——读美国国家艺术标准有感》等论文40余篇。主讲课程《声乐》被评为四川省省级精品课程,主持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20世纪中国声乐文献整理与研究。主研的《拓展高师音乐教育内涵,培养“一专多能”的创新型音乐人才》2005年获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被评为西华师范大学“教学名师”。其事迹被刊载于《中国音乐家辞典》、《中国艺术家辞典》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