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310701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0cm
  • 页数:285页
  • 出版时间:2018-12-01
  • 条形码:9787203107019 ; 978-7-203-10701-9

内容简介

  历史上的马邑是山西北部的边塞要地。远古时代已有峙峪等古人类生息,春秋初为楼烦地,三家分晋地归赵国,秦首置马邑县,两汉因之,北魏时期为京畿重地,北齐始称朔州,并设行军道,北周置总管府,隋唐时或总管府或行军道或马邑郡,辽设顺义军,宋置朔宁府,金改固州,明置朔州卫。马邑清晰的历史沿革,一方面反映了其在历代王朝统治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其建构的地域历史文化延绵不绝。  马邑地域文化与山西乃至中国古代的历史紧密联系,息息相通,在这块厚重的土地上曾涌现出一大批影响中国历史的重要人物。他们不论是征战沙场的英雄,还是守护百姓的名臣,或是造福人民的饱学之士;不管出身汉族,还是鲜卑族、高车族、沙陀族,都是从马邑人中走出的优秀代表。他们的身上流淌着马邑人的鲜血,彰显着马邑人的精神风骨。  朔州市朔城区文物旅游局组织编写的《走读马邑》一书,恰好给我们带来一个审视马邑历史的全新视角:好像一位从容不迫地徜徉在马邑大地上的行者,边走边看,边看边想,边想边说,将马邑地区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故事娓娓道来。

目录

大将李牧
神驹降邑
秦始皇魂游马邑
白登之围后的马邑
马邑之谋
昭君出塞
辉煌家族中的班婕妤
威震江南的张辽
邺下黄须儿
宽严有度的牵招
弹弓射出的悲怆
贺拔岳和关陇集团
迎来公主处玉体横陈时
唱出《敕勒歌》的斛律金
将星升起将星陨落
炀帝三次北巡
“马邑告变”与战神李靖
乱世枭雄刘武周
凌烟图形以门而神——唐代名将尉迟恭
马神张万岁
星耀马邑威震边关
将门高僧——窥基
我勇我智我边我城——李勋智破薛延陀
盛唐状元——苑论
“飞虎子”李克用
“沙陀三君”出朔州——漫说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
周德威“虎帐夜谈兵
奇门父子状元
悲壮的人生结局——杨业血战陈家谷
忠直崔斌
寻根马邑
八府巡按霍镆
世掌经纶教成天下——内阁学士田喜
《增补三字经》与翰林张炜
大清榜眼——王赓荣
牧者如歌,牧者如神——马邑的牧马人
骑者无敌,骑者如风——马邑的骑马人
秦月汉关照互市
展开全部

节选

  《走读马邑》:  除昭君入选和亲公主的过程外,昭君远赴塞上的行程,也成了后世文人和艺术家绝好的创作题材。不知有多少人咏叹过、描绘过和吟唱过《昭君出塞》,凄楚迷离,哀怨动人,至今还有大批此类作品保留着,记录和见证着两干多年前关乎两大民族恩怨情仇的那一段往事。为汉匈之间和平友好祈愿,汉元帝还将昭君出塞之年(公元前33年)改元为竟宁;而昭君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也是祈愿和平安宁的意思。后来昭君就终老于匈奴,她与她的子女及其后裔,都为汉匈友好而不懈努力,使汉匈之间出现了四十多年的友好局面。  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老先生说得好:“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团结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  昭君墓,民间俗称“青冢”。“青冢”一词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诗文的注解“北地草皆白,唯独昭君墓上草青”。约定成俗,慢慢就成了昭君墓的代名词。  昭君墓在全国有不下十几处,比较有名的有呼和浩特市东郊的“八拜昭君墓”、土默特左旗的“朱堡昭君墓”,鄂尔多斯市的“达拉特旗昭君墓”等,其中以呼和浩特市南郊的昭君墓*为有名。而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青钟村的昭君墓却在历史的长河中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安详地沉睡于雁门关北侧紫荆山下。朔州昭君墓的知名度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山西朔州确实也有一座昭君墓,同样也是一座记录民族友好的纪念塔,这座塔就位于朔州市朔城区南榆林乡青钟村。近年来随着昭君文化的兴起,愈来愈多的历史资料不断被挖掘,证明坐落在雁门关脚下的这座“青冢”,极有可能就是“明妃之冢”。  唐代《明妃传>记录了昭君墓的地理位置:“只今葬在黄河北,西南望见受降城。”也就是说,唐朝时人们看到的昭君墓是在黄河北面,离黄河不远,站在昭君墓上往西南望去,可看到雄伟的“受降城”。据考证,呼市地区的“八拜昭君墓,,和”朱堡昭君墓“,其方位虽然都符合唐代《明妃传》中”葬在黄河北“的说法,但这里并非古代墓葬,而是两座汉代烽燧遗址。”达拉特旗昭君墓“在民间有很大影响力,至今仍有人认为,它就是真正的昭君墓。但考古人员发现,这个昭君墓并不是人工修筑的汉代墓葬,而是一座天然的石山,在石山上也没有发现任何与墓葬有关的汉代文物,不可能是汉代的王昭君墓。呼和浩特市南郊的昭君墓是在黄河之北,但与托克托县城北东沙岗的唐代受降城相距百里之遥,古人视力再好也不会”西南望见受降城“。可以说,呼和浩特市南郊的昭君墓也无确切定论。而朔州青钟昭君墓虽然被历史遗忘,被历代文人遗忘,但是诸多历史线索却把昭君墓的位置确定在这里。明朝《马邑县志》模糊地记载有”青冢,在县西南二十里。阔四五亩,高丈余,俗传为王昭君墓。考明妃冢,在丰州(今呼和浩特东郊)砂滩,兹其传者讹云“。明朝的编志人如何考证不得而知,但从此以后,昭君墓被推向了”丰州砂滩“,而且贯以”传者讹云“,压制了世人对朔州青钟昭君墓的探究,所以至今朔州人都不敢称自己的家乡也有一座昭君墓。值得庆幸的是编志人没有把”俗传为王昭君墓“抹去,也给后人留下了些许探索的空间。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