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4.0基础知识RAMI4.0-基准体系结构模型与工业4.0构件

包邮工业4.0基础知识RAMI4.0-基准体系结构模型与工业4.0构件

1星价 ¥48.0 (8.0折)
2星价¥48.0 定价¥6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669128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82
  • 出版时间:2018-11-01
  • 条形码:9787506691284 ; 978-7-5066-9128-4

本书特色

  术语工业4.0,代表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所跨越的产品生命周期整个价值链的组织与控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通过人与物体和系统的连接产生动态的、实时优化的和自组织的跨越企业的价值创造网络,且按照不同的判据,例如成本、可用性和资源消耗而实现优化之目标。迄今为止,作为孤岛式解决方案而被推行的计算机辅助应用,通过联网而成为协同伙伴。
  《工业4.0基础知识RAMI4.0基准体系结构模型与工业4.0构件》介绍实现工业4.0价值创造网络的技术基础,叙述了网络中物质世界的物体按照工业4.0基准体系结构模型(RAM14.0)被当作工业4.0构件应用于信息世界中。

内容简介

术语工业4.0,代表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所跨越的产品生命周期整个价值链的组织与控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通过人与物体和系统的连接产生动态的、实时优化的和自组织的跨越企业的价值创造网络,且按照不同的判据,例如成本、可用性和资源消耗而实现优化之目标。迄今为止,作为孤岛式解决方案而被推行的计算机辅助应用,通过联网而成为协同伙伴。 《工业4.0基础知识RAMI4.0基准体系结构模型与工业4.0构件》介绍实现工业4.0价值创造网络的技术基础,叙述了网络中物质世界的物体按照工业4.0基准体系结构模型(RAM14.0)被当作工业4.0构件应用于信息世界中。

目录

1 引言
2 工业4.O的布局

3 对工业4.O基准体系结构模型的要求
3.1 一个基准体系结构模型的特征
3.2 工业4.O的一般要求
3.3 技术水平
3.4 场景“变形工厂”

4 特征原则
4.1 物质与信息世界的描述
4.1.1 术语
4.1.2 特征
4.2 工业4.O的特征
4.2.1 工业4.0特征规范
4.2.2 特征值
4.2.3 特征的结构化应用
4.2.4 各种过程与过程阶段的特征表(List of Properties)

5 工业4.0中一个资产的形态
5.1 基本考量
5.2 已知度与通信能力

6 工业4.O基准体系结构模型( RAMI4.O)
6.1 背景
6.2 “生命周期与价值流”轴
6.3 分级轴(赋值)
6.4 体系结构轴(层)
6.4.1 资产与集成层
6.4.2 通信层
6.4.3 信息层
6.4.4 功能层
6.4.5 商务层
6.5 以RAMI4.O体系结构层中一个伺服一液压轴为例

7 RAMI4.O在价值创造链网络中的应用
7.1 价值流的展现
7.2 数据与信息的展现

8 物质世界进入信息世界之映射
8.1 对象世界
8.2 映射方法学之原理
8.3 标识符(识别号)
8.3.1 国际注册数据标识符( IRPI)
8.3.2 统一资源标识符( URI)
……
9 I4.0构件
10 资产联合与关系复合
11 连通性
12 信息安全( Security)
13 标准与标准化
14 工业4.0产品的判据
参考文献
标准索引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罗兰·海德尔,在1977年结束大学电工系学业之后,进入西门子,在工业通信系统开发部开始了他的技术生涯。当时他是旨在实现工业现场通信系统“Profibus”联合项目现场总线的技术项目主任和涉及工业自动化技术议题,尤其是涉及基于产品数据工程领域议题的多个欧盟项目主管。他担任过“前沿开发部”主任,直至他离开西门子股份公司之前,一直担任“数字工厂( DF)”集团和“过程工业与驱动( PD)”集团“标准与规则”处主任。
  他担任过IEC/TC65“工业过程测量与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席,直至2016年。他当过工业4.0工作组2(基准体系结构标准化与标准)发言人,直至2014年秋。他也担任过ZVEI下属对口标委会的发言人,直至2015年。自2015年以来,他独自经营他个人的企业——通信解决方案咨询公司( Kommunikationslosungen e.K.),且在德国联邦政府工业4.0平台和ZVEI的多个工业4.0工作组中任职。
    罗兰·海德尔,在1977年结束大学电工系学业之后,进入西门子,在工业通信系统开发部开始了他的技术生涯。当时他是旨在实现工业现场通信系统“Profibus”联合项目现场总线的技术项目主任和涉及工业自动化技术议题,尤其是涉及基于产品数据工程领域议题的多个欧盟项目主管。他担任过“前沿开发部”主任,直至他离开西门子股份公司之前,一直担任“数字工厂( DF)”集团和“过程工业与驱动( PD)”集团“标准与规则”处主任。
  他担任过IEC/TC65“工业过程测量与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席,直至2016年。他当过工业4.0工作组2(基准体系结构标准化与标准)发言人,直至2014年秋。他也担任过ZVEI下属对口标委会的发言人,直至2015年。自2015年以来,他独自经营他个人的企业——通信解决方案咨询公司( Kommunikationslosungen e.K.),且在德国联邦政府工业4.0平台和ZVEI的多个工业4.0工作组中任职。
  
  米歇尔·霍夫麦斯特,曾在卡尔斯鲁厄技术大学( KIT)研读信息学,同时又以实时系统自由职业开发者的身份参与研究工作。之后,他作为学者和项目主管在斯图加特市弗朗荷费研究所IPA任职,2012年他在该所获得博士学位。在工业方面,他曾被聘为工厂运营领域中大型IT项目——机器集成与大数据( SPC,APC)方面的顾问。在科研方面,他曾从事于智能机器、大数据和异构自动化系统集成的研究。自2012年起,他负责构件制造商费斯托( Festo)软件工具的证券管理工作。如今他的职业兴趣集中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工程平台上。2014年以来,霍夫麦斯特博士积极推进工业4.O的标准化,尤其是工业4.0构件的规范化工作。他是DIN SPEC 91345(工业4.0方案)的起草人之一,是ZVEI模型与工业标准工作组SG的负责人和德国国家及国际标准化工作组成员。此外,他还是VDMA“标准新闻报刊”66415期(设计信息、力学、电学、软件标准化)的主编。
  
  马丁·罕克尔,毕业于某大学以调节技术为重点的电工系以及进修班并获得了工商市场管理硕士( MBM)学位。他曾在Hoechst公司、AEG公司和施耐德电气公司不同的岗位中任职。当今他在Bosch Rexroth AG公司担任工业4.0技术项目主管。他的主要任务是研发协调以及将概念在自己的工厂中演示和转化。此外,自2012年以来,他积极参与并发表了工业4.0平台、ZVEI、VDI、VDMA、DIN和DEK所属各个专业委员会组织撰写的有关工业4.0基准体系结构的许多论述。
  
  乌多·德布利希,于1980年某大学信息学系毕业之后开始在西门子“工业领域前沿开发部”任职。他曾在该部门负责检验和将新技术转入自动化技术及其标准化方面的工作。在执行此项任务的同时,他参与制定Profibus的规范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进行该项目时,人们清楚地知道,开放的通信还不能够使一台设备不同构件之间彼此协同。为了实现运行中的协同,他完成了制定有通信能力构件的行规文件之后,便致力于现场设备组态与参数化模型规范的制定,推出了以格式化描述语言形式出现的“EDDL电子设备描述语言(Electronic Device Description)”,之后它成了国际标准IEC 61804。由此可见,在一台设备的所有阶段,都需要对构件的性能有一个格式化描述。因此,他参与了NAMUR和eCl@ ss各个工作组的工作,在其中制定了产品特征与特征族规范的原则。这些成果后来由他纳入标准IEC 61158,IEC 61360和IEC 61784中。作为IEC“数字工厂”工作组组长,他在其工作组中依据文件IEC TR 62794和IEC 62832为数字技术构件描述的建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在工业4.0中获得了应用。
  
  惠敦炎,男,1938年9月生,江苏镇江人,大学物理系毕业,教授级高工,已退休,现任SAC/TC124顾问。
  自1956年起,先后在机械工业部仪表局和机械科学研究院以及德企从事仪器仪表与自动化研究工作数十年。在此期间,曾赴瑞典皇家科学院原子物理研究所考察与引进“光栅刻划机”;曾在德学习工作多年,参加过多项大型中德合作项目,其中包括中德上海宝钢工程“热轧带钢轧机联合设计”。1987年因参与国家科委下达的研究课题“热轧带钢轧机自动化国外发展现状分析与国内发展预测”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0-1992年受命赴德国奥尔登堡(Oldenburg)担任中国在德独资企业BM化学公司(BM Chemie GmbH)副总经理。
  曾发表过的主要论述有:《质谱仪器的发展》(1965年);《西门子7000(计算机)系统》(1979年),《西德科研政策与管理概况》(1981年);《微电子学,办公与信息处理技术之进展及动向》(1980年),等。
  1995年8月-2013年9月在西门子(中国)公司自动化系统部(A&D/Aut3,AS)先后担任顾问、高级顾问,主要从事现场总线技术(PROFIBUS/PROFINET)及其安全技术(PROFISAFE)的应用推广与标准化战略研究。
  2006年11月曾获西门子德国总部高层的嘉奖;同年,荣获中国自动化学会授予“2006中国自动化领域年度人物”奖;重庆西南大学聘请其为“西南大学兼职教授”(校聘字第39号)。2008年7月在德PNO获TUEV SUED颁发的“PROFISAFE Certified Designer-PROFISAFE安全技术资质设计师”证书。在此期间,分别在国内颇有影响力的专业刊物上发表有关现场总线技术与安全技术的论述近20篇。其中,同西南大学张渝老师共同撰写的“PROFIBUS PA在PROFINET中集成的研究”一文,刊登于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8月第34卷,第34期。201 1年11月应约在德国专业杂志《自动化技术实践atp-edition》第53卷第1 1期发表题为《标准作为关键因素:极积参与,紧密合作与共享成果》(Normung als Schluesselfaktor:aktiv mitwirken, intensiv kooperieren und gemeinsam gehalten)的文章。
  2012年9月第四届SAC/TC124授予“标准化先进工作者“称号。
  2013年3月应邀赴德出席VDE/DKE功能安全技术年会,并以德文发表题为《PROFISAFE在中国马钢退火炉生产线上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