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钦先金融理论研究范式探究

包邮白钦先金融理论研究范式探究

1星价 ¥25.6 (4.3折)
2星价¥25.6 定价¥60.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00144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39
  • 出版时间:2018-04-01
  • 条形码:9787522001449 ; 978-7-5220-0144-9

本书特色

本书选取白钦先教授及其金融理论创新发展历程为典型代表,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金融历史变迁及中国金融学科建设发展历程,透过白钦先教授这一滴水来折射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波澜壮阔。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唯物史观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跨学科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在梳理“研究范式”概念和国内外学者对白钦先金融理论研究评述的基础上,试图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去阐述白钦先金融理论研究范式的内涵,总结概括白钦先金融理论学说体系;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以1985年至2017年白钦先教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量为样本,研究了白钦先金融理论各学说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对白钦先金融理论研究范式的特点进行了评述。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白钦先教授及其金融理论创新发展历程为典型代表,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金融历史变迁及中国金融学科建设发展历程,透过白钦先教授这一滴水来折射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波澜壮阔。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唯物史观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跨学科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在梳理“研究范式”概念和靠前外学者对白钦先金融理论研究评述的基础上,试图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去阐述白钦先金融理论研究范式的内涵,总结概括白钦先金融理论学说体系;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以1985年至2017年白钦先教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量为样本,研究了白钦先金融理论各学说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对白钦先金融理论研究范式的特点进行了评述。

目录

第1 章 绪论1. 1 选题的背景、目的与现实意义1. 2 白钦先教授简介1. 3 结构安排1. 4 研究方法1. 5 创新点和不足 第2 章 研究范式概念溯源及白钦先金融理论研究文献综述2. 1 “研究范式” 概念溯源 2. 1. 1 “研究范式” 概念的产生———哲学研究范畴下的界定 2. 1. 2 “研究范式” 概念的应用———自然科学范畴下的界定 2. 1. 3 “研究范式” 概念的拓展———社会科学范畴下的界定 2. 1. 4 金融学研究范式的界定2. 2 白钦先金融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2. 2. 1 国内学者对白钦先金融理论的研究 2. 2. 2 国外学者对白钦先金融理论的关注 第3 章 白钦先金融理论研究范式的内涵3. 1 白钦先金融理论研究范式的世界观: 大局观 3. 1. 1 全球化视野 3. 1. 2 抓住主要矛盾 3. 1. 3 解决主要问题3. 2 白钦先金融理论研究范式的方法论: 整体论 3. 2. 1 把国别问题纳入全球背景构建分析框架 3. 2. 2 从金融发展全局来把握金融理论创新 3. 2. 3 从社会发展的整体需要提出解决方案3. 3 白钦先金融理论研究范式的价值观: 哲学人文发展理念 3. 3. 1 坚持人本民本理念 3. 3. 2 坚持思维的中国主体性 3. 3. 3 深邃的哲学思辨 第4 章 白钦先金融理论发展脉络4. 1 中国改革开放初的二十年4. 2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十年4. 3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十年 第5 章 金融体制学说5. 1 金融体制学说产生的背景 5. 1. 1 历史环境背景 5. 1. 2 学科发展背景5. 2 “金融体制” 研究范式的主要内容 5. 2. 1 世界观: 九大金融要素的有机统一 5. 2. 2 方法论: 比较研究法 5. 2. 3 价值判断: 服务改革开放、秉持思维的中国主体性5. 3 “金融体制” 研究范式下的相关理论 5. 3. 1 比较金融论 5. 3. 2 政策性金融论 第6 章 金融资源学说6. 1 金融资源学说产生的背景 6. 1. 1 历史环境背景 6. 1. 2 学科发展背景6. 2 金融资源学说的主要内容 6. 2. 1 世界观: 三个层次的金融资源 6. 2. 2 方法论: 从经济分析到金融分析 6. 2. 3 价值观: 金融可持续发展观6. 3 “金融资源” 研究范式下的相关理论 6. 3. 1 十大金融意识论 6. 3. 2 三维金融架构论 第7 章 金融发展学说7. 1 金融发展学说产生的背景 7. 1. 1 历史环境背景 7. 1. 2 学科发展背景7. 2 金融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7. 2. 1 世界观: 金融与经济的互动关系 7. 2. 2 方法论: 金融内部功能分析与外部功能分析 7. 2. 3 价值观: 金融适度发展观以及金融可持续发展观7. 3 “金融发展” 研究范式下的相关理论 7. 3. 1 金融虚拟论 7. 3. 2 金融危机论 第8 章 金融人文学说8. 1 金融人文学说产生背景 8. 1. 1 历史环境背景 8. 1. 2 学科发展背景8. 2 金融人文学说的主要内容 8. 2. 1 世界观: 金融的三个本元问题 8. 2. 2 方法论: 跨学科、多视角的研究方法 8. 2. 3 价值观: 对优秀中华文化的传承8. 3 金融人文学说下的相关理论 8. 3. 1 新普惠金融论 8. 3. 2 文化金融论 第9 章 基于四项学说科研成果的实证分析9. 1 研究目的: 白钦先金融理论的内在逻辑9. 2 理论模型 9. 2. 1 向量自回归模型 9. 2. 2 滞后阶数p 的确定 9. 2. 3 模型稳定性检验 9. 2. 4 格兰杰因果检验 9. 2. 5 脉冲响应分析9. 3 变量确定9. 4 实证分析 9. 4. 1 统计分析 9. 4. 2 计量分析9. 5 主要结论 第10 章 白钦先金融理论研究范式的特点10. 1 世界观特点 具有鲜明的创新性特点10. 2 方法论特点 10. 2. 1 突出比较研究法的综合研究 10. 2. 2 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10. 3 价值观特点 反映民族和国家的诉求 第11 章 研究范式视角下中国金融学的发展11. 1 近现代中国金融研究范式变迁 11. 1. 1 维新时期金融研究范式 11. 1. 2 民国时期金融研究范式 11. 1. 3 计划经济时期金融研究范式 11. 1. 4 改革开放后金融研究范式11. 2 白钦先金融理论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关系 中国金融理论研究范式变迁对白钦先金融论的影响11. 3 对白钦先金融理论研究范式的传承与再创新 附录附录1: 白钦先教授学术生涯大事记附录2: 白钦先教授发表学术论文一览附录3: 白钦先教授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情况一览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坤,男,1991年1月生,山西晋中人,经济学博士、注册会计师。2013年本科毕业于山西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同年经推荐免试至辽宁大学国家重点学科金融学专业攻读硕博连读,师从我国著名经济金融学家白钦先教授,是白教授指导的第100名博士研究生,也是白教授的关门弟子。曾在《金融评论》《中央财经大学学报》《东岳论丛》等重点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曾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辽宁省优秀毕业生、沈阳市优秀研究生等荣誉称号。现供职于中国光大银行北京分行。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