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2201725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6
  • 出版时间:2018-01-01
  • 条形码:9787122017253 ; 978-7-122-01725-3

本书特色

本书是郭静、阮宜纶主编的高等学校教材《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第二版,较系统地介绍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和防治大气污染的基本原理、各种工程途径、主要设备及部分典型工艺。随着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科学发展,本版书中增加了燃料燃烧与大气污染的内容,简要地介绍了清洁煤技术。 本书可供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供从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科研和管理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是郭静、阮宜纶主编的高等学校教材《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第二版,较系统地介绍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和防治大气污染的基本原理、各种工程途径、主要设备及部分典型工艺。随着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科学发展,本版书中增加了燃料燃烧与大气污染的内容,简要地介绍了清洁煤技术。 本书可供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供从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科研和管理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1概论1 11大气污染1 111大气的组成1 112大气污染的定义2 113影响大气污染形成的主要因素2 12大气污染物及其发生源3 121大气污染物3 122大气污染物的发生源5 13大气污染概况及综合防治措施7 131国外大气污染概况7 132我国大气污染概况7 133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9 14大气环境质量控制标准11 14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11 14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12 143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13 习题15 2燃烧与大气污染16 21燃料及其性质16 211煤16 212石油18 213气体燃料18 214非常规燃料20 22燃料的燃烧过程20 221燃料完全燃烧的条件20 222燃烧所需空气量21 223燃烧产生的烟气量22 23燃料燃烧产生的主要污染物22 231颗粒状污染物22 232主要气态污染物23 24主要气态污染物的燃烧控制24 241燃烧前脱硫24 242燃烧中脱硫25 243燃烧过程中NOx的控制26 习题27 3气象与大气扩散28 31大气的垂直结构28 311对流层28 312平流层28 313中间层28 314热层29 315外逸层29 32主要的气象要素29 321气温30 322气压30 323湿度30 324风30 325湍流30 326云31 327太阳高度角31 328能见度31 33大气稳定度及其分类31 331气温的垂直分布31 332干绝热直减率32 333大气稳定度33 334大气稳定度的分类方法34 34大气污染与气象36 341气象要素对大气污染的影响36 342地形、地物对大气污染的影响39 35烟囱的有效高度42 351烟囱的有效高度42 352烟气抬升高度的计算公式42 36大气扩散模式及污染物浓度估算 方法45 361高斯扩散模式46 362扩散参数σy和σz的确定48 363有上部逆温时的扩散49 364非点源扩散模式52 37烟囱高度的设计54 371烟囱高度的计算方法54 372烟囱设计中的几个问题54 38厂址选择55 381厂址选择中所需的气象资料55 382长期平均浓度的计算56 383厂址选择57 习题58 4除尘技术基础60 41粉尘的粒径及其分布60 411粉尘的粒径60 412粉尘的粒径分布61 413粉尘粒径的分布函数63 414粉尘粒径分布的测定方法66 42粉尘的物理性质67 421粉尘的密度67 422粉尘的比表面积68 423粉尘的含水量及其润湿性68 424粉尘的荷电性及导电性69 425粉尘的黏附性69 426粉尘的安息角69 427粉尘的爆炸性69 43尘粒在流体中的动力特性70 431尘粒的沉降速度70 432尘粒在管道中的运动特性71 44除尘器的性能72 441除尘器性能的表示方法72 442除尘器的除尘效率72 45除尘器的分类76 习题76 5机械式除尘78 51重力沉降室78 511重力沉降室的工作原理及捕集 效率78 512重力沉降室的设计计算和应用79 52惯性除尘器80 53旋风除尘器81 531工作原理81 532压力损失82 533除尘效率83 534结构形式84 535设计选型86 习题88 6湿式除尘90 61概述90 611湿式除尘器的分类90 612湿式除尘器的除尘机理90 62重力喷雾洗涤器92 63旋风式洗涤器93 631环形喷液旋风洗涤器93 632旋风水膜除尘器93 633旋筒式水膜除尘器93 634中心喷雾式旋风洗涤器94 64文丘里洗涤器94 641文丘里洗涤器的构造94 642文丘里管的压力损失95 习题96 7过滤式除尘97 71袋式除尘器的除尘原理97 711除尘原理97 712过滤速度98 713压力损失99 72袋式除尘器的滤料和结构形式101 721滤料101 722袋式除尘器的结构形式102 73袋式除尘器的选型、设计和应用104 731袋式除尘器的选型与设计104 732袋式除尘器的应用105 74颗粒层除尘器105 习题106 8静电除尘107 81概述107 811工作原理107 812除尘过程108 813电除尘器的分类108 82粉尘的捕集109 821粒子的驱进速度109 822捕集效率109 823粉尘的比电阻111 83电除尘器的主要部件及简单结构112 831电晕电极113 832集尘电极114 833电极清灰装置115 834气流分布装置115 835电除尘器外壳115 84电除尘器的选择、设计和应用116 841电除尘器的选择与设计116 842电除尘器的应用117 习题117 9吸收法净化气体污染物119 91概述119 92吸收的基本原理119 921气液平衡——亨利定律120 922吸收过程机理——双膜理论122 923吸收速率方程122 93吸收塔的计算126 931物料衡算126 932*佳液气比的确定127 933填料塔塔径和阻力的计算128 94化学吸收138 941传质控制时的浓度分布和传质 速度138 942动力学控制时吸收传质的 分析140 95吸收设备142 951填料塔142 952湍流塔144 953筛板塔144 96吸收气体污染物的工艺配置144 961吸收剂的选择144 962吸收工艺流程中的配置145 97烟气脱硫146 971石灰或石灰石湿式洗涤法146 972双碱法148 973旋转喷雾干燥法烟气脱硫149 974炉内喷钙尾部增湿脱硫 (LIFAC)技术149 975电子束法烟气脱硫 (EBA)技术150 976海水烟气脱硫技术151 977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151 习题153 10催化转化法净化气态污染物154 101催化作用的基础概念154 102催化剂的制备和使用155 103环境工程中使用的催化剂158 1031催化氧化法158 1032催化还原法159 104催化还原法净化废气中的氮氧 化物159 1041氮氧化物的来源159 1042氮氧化物的主要净化方法160 1043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161 1044选择性催化还原法164 105汽车尾气的催化还原167 1051净化原理及方法167 1052催化剂168 1053转化器与净化流程170 106催化燃烧法脱臭171 107高浓度二氧化硫烟气的催化转化172 1071冶炼烟气制酸的生产过程172 1072二氧化硫的催化转化173 1073二氧化硫催化转化流程 和设备174 习题176 11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177 111概述177 1111吸附类型177 1112吸附剂178 1113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的 适用范围180 112吸附理论180 1121吸附平衡及吸附等温线180 1122吸附速率183 1123吸附剂的再生184 113吸附反应设备的计算185 1131气体的穿床速度和床型的 确定185 1132固定床吸附器186 1133固定床吸附过程的计算187 114混合蒸气的吸附192 115含氯乙烯废气的吸附净化法194 习题19612净化系统中管道设计计算197 121流动气体能量方程197 122气体流动压力损失198 1221沿程压力损失198 1222局部压力损失199 1223空气流动总阻力200 1224流动气体的压力变化200 123局部排气罩的设计200 1231局部排气罩的基本形式200 1232局部排气罩的排气量和压力 损失202 1233局部排气罩的设计要点203 124气体管道的设计计算204 1241管道系统设计要点204 1242管道系统计算方法205 125高温烟气管道的设计计算209 1251高温烟气管道的布置209 1252高温烟气管道的计算210 习题212 13大气污染控制系统分析213 131系统分析研究的任务和内容213 1311系统分析的研究任务213 1312系统分析的研究内容213 132大气环境质量识别214 1321大气环境质量的监测214 1322城市大气污染特征214 1323大气环境质量模型214 133大气污染控制系统分类215 1331大气污染控制系统215 1332污染源控制系统215 1333废气净化系统215 134大气污染控制系统经济评价215 135大气污染控制系统规划216 1351基本模型216 1352系统规划的优化方法217 136集中供热大气污染控制系统规划217 1361基本模型217 1362费用函数的确定217 1363约束条件的确定218 1364模型的求解219 附录220 附录1空气的物理参数(压力为 101325kPa)220 附录2水的物理参数222 附录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 222 附录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容许 浓度(摘自GB Z2—2002)225 附录5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 (摘自GB Z2—2002)232 附录6锅炉烟尘排放标准(GB 13271—2001 摘要)234 附录7现有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摘自GB 16297—1996)235 附录8几种气体或蒸气的爆炸特性240 附录9几种粉尘的爆炸特性240 附录10局部阻力系数241 参考文献244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