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开放大国: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中国选择

新型开放大国: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中国选择

1星价 ¥47.6 (7.0折)
2星价¥47.6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0872351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39
  • 出版时间:2018-02-01
  • 条形码:9787500872351 ; 978-7-5008-7235-1

本书特色

进入发展新阶段,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转型发展中的问题更需要在扩大开放的条件下解决。本书在当前开放牵动影响全局、开放与改革直接融合的大背景和全球化新背景下,理性看待中国与世界,对如何构建开放包容共享均衡的经济全球化进行深入的思考。 全书由总论和八章组成。总论部分在提出新型开放大国的选择之后,分别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新型开放大国之路”;阐述新型开放大国的全球观;分析从中美经贸冲突背景下如何长期重塑新型大国关系;提出并主张推进自由贸易为主线的全球化进程;提出以“一带一路”作为新型全球化的重要载体;推进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转型;扩大开放倒逼深化改革;在高水平开放中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内容简介

"进入发展新阶段,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转型发展中的问题更需要在扩大开放的条件下解决。本书在当前开放牵动影响全局、开放与改革直接融合的大背景和优选化新背景下,理性看待中国与世界,对如何构建开放包容共享均衡的经济优选化进行深入的思考。 全书由总论和八章组成。总论部分在提出新型开放大国的选择之后,分别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新型开放大国之路”;阐述新型开放大国的优选观;分析从中美经贸冲突背景下如何长期重塑新型大国关系;提出并主张推进自由贸易为主线的优选化进程;提出以“一带一路”作为新型优选化的重要载体;推进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转型;扩大开放倒逼深化改革;在高水平开放中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

目录

前 言 总 论 新型开放大国的选择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从打开国门到全方位开放,从制造业领域为主的开放到服务贸易领域为重点的开放,从货物和服务为重点的开放到制度性、结构性开放,从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走出了一条令世界瞩目的新型开放大国之路。作为新型开放大国,中国以深化自身改革开放为重要基础,进一步将本国的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发展相融合,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带来更加进步繁荣的中国和世界。 一、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二、主动融入世界的开放观 三、开放是*大的改革 **章 新型开放大国之路 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中国,而且深刻影响世界,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不断扩大开放、加快融入世界经济,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折。我国40年的改革开放之路,既是一条不断发展壮大之路,也是新型开放大国的成长之路。面对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作为新型开放大国,中国坚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追求,以维护经济全球化为重要使命,以推进“一带一路”为重要载体,以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为重要目标,以深化自身改革开放为重要基础,必将对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及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产生重要影响。 **节 从 “一次开放” 到 “二次开放” 一、从封闭、 半封闭到打开国门 二、从设立经济特区到全方位开放 三、从以制造业为主到以服务业为重点的开放 四、从加入世贸组织到推动共建 “一带一路” 五、进入 “二次开放” 新阶段 第二节 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中国、影响世界 一、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中国 二、改革开放深刻影响世界 第三节 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一、成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推动者 二、参与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三、以高水平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第四节 新型开放大国的中国 一、作为新型开放大国的中国 二、新型开放大国的突出特点 三、新型开放大国的重要主张 第二章 新型开放大国的全球观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作为新型开放大国的中国,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时代目标,倡导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确立开放、包容、平衡、普惠的理念,坚定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 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坚持以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为基本原则,妥善处理好中美的竞争与合作。立足长期、重塑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坚持文明包容、文明互鉴,等等。由此,形成新型开放大国的全球观。 **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使各国命运紧密相连 二、发展仍是解决全球诸多问题的前提 三、以共同发展推动普惠平衡 四、以文明互鉴超越 “文明冲突” 第二节 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仍是一个大趋势 二、自由贸易仍是经济全球化的主线 三、在推进自由贸易进程中解决利益失衡问题 四、反对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 第三节 坚定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 一、自由贸易进程中多边的重要性大于双边 二、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 三、在强化多边基础上解决双边问题 第四节 改革和完善国际治理机制 一、多极化趋势下更需要发挥联合国的核心作用 二、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三、完善G20全球经济治理机制 第三章 立足长期重塑新型大国关系 从历史看,中美两个大国只有超越短期利益、立足长期战略,才能为解决短期问题找到出路,才能在妥善解决中美经贸摩擦的同时,重塑中美互利共赢的双边关系。未来10年,是中美关系*关键的时期,中美作为全球*大的两个经济体,以平等磋商谈判解决经贸摩擦十分重要,更重要的在于中美两个大国要以“全球视野、长期视角、战略思维”重塑新型大国关系。 **节 基于长远利益的中美经贸关系 一、中美经贸摩擦牵动全局 二、未来10年是中美关系的关键时期 三、以长期视角和战略思维化解经贸摩擦 第二节 立足双方长期利益重启中美投资谈判 一、中美经贸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 二、在双边开放中妥善处理中美经贸摩擦 三、以平等协商为原则尽快重启中美投资协定谈判 第三节 在维护多边中重塑中美双边关系 一、“美国优先”不符合经济全球化大趋势 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应成为大国的战略选择 三、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中拓宽解决中美经贸摩擦的空间 四、加快推动国际机构改革 第四章 以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引领经济全球化 自由贸易是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面对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严峻挑战,面对全球经贸规则加速重构的新形势。坚定推进双边多边自由贸易进程,加快实现中欧、中日韩及亚太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安排的实质性突破,不仅是捍卫多边贸易体制与经济全球化大局的大国责任,也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影响力和制度性话语权。 **节 推进双边、多边自由贸易进程 一、推进双边、多边自由贸易进程的迫切性、重要性凸显 二、采取灵活方式加快实现自贸网络的重要突破 三、重在参与全球服务贸易与数字贸易规则制定 第二节 深化中欧经贸合作的重大选项 一、深化中欧经贸合作的新空间 二、服务贸易发展为深化中欧经贸合作提供新机遇 三、加快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进程 四、2030: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形成中欧一体化大市场 第三节 加快推进中日韩经贸合作进程 一、构建中日韩经贸合作新框架迫切性凸显 二、尽快实现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突破 三、以“中日韩+”模式拓展三国合作新空间 第四节 推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新进程 一、推进亚太经济一体化具有全局影响 二、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基础推进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 三、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进程 第五章 “一带一路”: 推进经济全球化的新主角 在经济全球化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共建 “一带一路” 倡议已成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参与的反对单边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推动新型经全球化的重要载体。“一带一路”倡议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依托,以实现产能合作与服务贸易融合发展为重点,以建立多层次、多种形式的自由贸易网络目标。加快构建全球互联互通的伙伴关系,由此,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做出重要贡献。 **节“一带一路”重要角色:推进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一、以开放包容为原则 二、以聚焦经济发展为导向 三、以互利共赢为目标 第二节“一带一路”重要趋势:统筹产能合作与服务贸易发展 一、“一带一路”实现产能合作与服务贸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 二、开展灵活多样的产业项下自由贸易 三、探索多种形式的“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圈 四、以产能合作和服务贸易为重点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 第三节“一带一路”重要目标: 构建双边多边自贸网络 一、构建全球互联互通的伙伴关系 二、推进“一带一路”多边自贸区建设 三、加快与“一带一路”重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自贸进程 第四节“一带一路”重大任务: 形成区域开放新格局 一、“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放相融合 二、务实推进“一带一路”与区域开放发展战略相融合 三、以打造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实现“一带”与“一路”相衔接 四、推进经济走廊建设,实现内外开放发展联动 第六章 加快形成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新格局 服务贸易是全球自由贸易的重点,也是全球经贸规则重构的焦点、难点加快推进服务业市场开放进程,实现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高水平开放,是我国推动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推进双边多边自由贸易进程与建立“一带一路”自由贸易网络。 **节 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一、服务贸易成为全球自由贸易的重点、焦点 二、加快形成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三、以服务贸易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第二节 赢得数字服务贸易发展的主动 一、数字革命与服务贸易发展形成历史交汇 二、形成数字服务贸易国际新优势 三、提升数字服务贸易领域便利化水平 第三节 打造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新高地 一、以服务贸易为重点推进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发展 二、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进程 三、以服务贸易为主导加快探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进程 第四节 加快推进服务业市场开放进程 一、服务业市场开放与服务贸易高度融合 二、加快教育、电信、医疗、金融等服务业开放进程 三、打破服务业领域市场垄断与行政垄断 四、服务业市场开放需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 第七章 扩大开放倒逼深化改革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大趋势和我国全方位开放新要求,全面深化改革要推进相关政策转型与深层次体制机制变革,以在国内国际规则对接融合中建立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这就需要按照竞争中性原则,加快形成公开市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节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一、确立竞争中性原则 二、公开市场、公平竞争 三、以混合所有制为重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第二节 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 一、差异化的经济政策难以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 二、加快推进产业政策转型 三、强化对各类经济政策的公平竞争审查 四、把反垄断作为强化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的重大举措 第三节 加快形成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一、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二、实现企业财产权保护与知识产权保护相一致 三、以减税降费为重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四、推进政府采购公开化、市场化进程 第八章 推动扩大开放与经济转型升级直接融合 从趋势看,我国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城乡结构不断优化,经济转型升级蕴藏着巨大的增长潜力,关键是推动扩大开放与经济转型升级直接融合,要以扩大开放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实现创新突破,不断释放经济活力和增长潜力。未来5年,我国保持6%左右的经济增长仍有条件、有可能,由此。将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 **节 经济转型升级蕴藏巨大增长潜力 一、我国进入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关键时期 二、经济转型升级空间巨大 三、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蕴藏巨大内需潜力 第二节 以扩大开放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进程 一、以扩大开放破解“有需求、缺供给”突出矛盾 二、以扩大开放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三、以扩大开放促进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升级 第三节 以开放创新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进程 一、开放创新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二、实现开放创新的重大突破 三、在开放创新中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四、 在扩大开放中有效释放创新活力 第四节 在转型升级中推动高质量经济增长 一、内需潜力可以支撑“十四五”年均6%左右的经济增长 二、经济转型升级趋势下宏观经济的新特点与新态势 三、以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应对外部挑战的韧性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迟福林,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山东、海南等地方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东北大学等多家高等院校的特聘教授。 多年致力于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共出版中英文专著四十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八百余篇,形成研究报告七十余部,提交了大量政策建议报告,在决策和实践层面产生积极影响。曾获得“五个一工程奖”、“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中国发展研究奖”等奖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2年被中组部、中宣部、国家人事部和国家科学技术部联合授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2009年入选“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2015年入选《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经济学卷)》。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