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罪犯改造论-罪犯改造的犯因性差异理论-(第二版)

罪犯改造论-罪犯改造的犯因性差异理论-(第二版)

1星价 ¥69.3 (7.0折)
2星价¥69.3 定价¥9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176200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761
  • 出版时间:2019-08-01
  • 条形码:9787100176200 ; 978-7-100-17620-0

本书特色

改造罪犯,把犯罪人变成守法者,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在进行的重要社会实践活动。 本书作者试图提出一种新的罪犯改造理论——罪犯改造的犯因性差异理论,认为犯因性差异既是个人犯罪的重要原因,也是对罪犯改造的重要基础;改造罪犯实际上就是努力缩小和消除犯因性差异的活动。在对犯因性差异理论进行系统论述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通过罪犯改造实践改变罪犯的犯因性差异的具体方法和措施,从而有利于完善我国的监狱制度和罪犯改造工作。

内容简介

改造罪犯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研究课题。然而,我国长期以来提出的系统化的罪犯改造学说并不多,特别是缺乏具有牢固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得到广泛认可的罪犯改造理论。 本书作者吴宗宪教授,长期从事犯罪学、监狱学、社区矫正、法律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本书是作者对罪犯改造这个课题构建的一种新理论——犯因性差异理论,初版发表于2007年,距今已十余年了。这十多年来,该书所述观点,得到了理论研究人员和业内人士的关注,许多实务工作者尝试运用该观点来指导改造罪犯的实践,“犯因性因素”等概念也产生了广泛影响,被许多著述和文章反复引用;另一方面,我国的监狱及社区矫正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不同程度发展,罪犯改造实务工作也有了一定变化和革新。鉴于此,作者对该书进行了适时修订。本次出版的即是进行了全面修订的《罪犯改造论》第二版,具体修订内容如下:*,对*版书稿进行了全面订正。第二,新增了很多信息。如增加了国外关于矫正效果和循证矫正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监狱及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等。第三,对相关信息做了大量更新。如更新了若干术语的定义、修订了统计资料的相关数据等。

目录

前言 **部分 绪论 **章 改造罪犯的简要历史 **节 中国改造罪犯的思想和实践 一、历史上改造罪犯的思想和实践 二、当代中国改造罪犯的观点和实践 第二节 西方改造罪犯的思想和实践 一、历史上改造罪犯的思想和实践 二、当代西方国家改造罪犯的理念 三、当代西方国家改造罪犯的实践 第二章 改造罪犯的理论探索概观 **节 国内的探索 一、毛泽东改造罪犯思想 二、其他罪犯改造理论探讨 三、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探索 一、改造的不同表达 二、改造的不同含义 三、改造的理论探索 第二部分 犯罪原因论 第三章 犯因性差异理论概述 **节 犯因性互动观点 一、“犯因性”及其含义 二、犯罪原因的互动观 三、犯因性互动观点的基本内容 四、犯罪原因与犯因性因素 五、犯因性因素的类型 第二节 犯因性差异观点 一、犯因性差异与个人犯罪 二、犯因性差异、犯因性缺陷与犯因性素质 三、犯因性差异的种类 四、犯因性差异与二元论谬误 五、犯因性差异与亲社会相似性 第三节 犯因性差异理论与相关学说 一、犯因性差异理论与行刑个别化学说 二、犯因性差异理论与教育刑论 第四章 犯因性差异的维度 …… 第三部分 罪犯改造论 主要参考文献 术语译名对照表 人名译名对照表 **版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吴宗宪,甘肃永登人,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犯罪与矫正研究所所长、社区矫正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美刑事司法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等职。曾任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教研室讲师,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监狱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在英、美、德、加、澳、挪、韩、日等国访学、考察和参会。获司法部“杰出青年”“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主要研究领域:犯罪学、监狱学、社区矫正、法律心理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