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顾聊印象派
读者评分
4.9分

小顾聊印象派

梵高为何自割耳朵?莫奈为何钟情睡莲?德加为何迷恋舞女?跟顾爷一起,轻松搭建一部简明西洋古典艺术史!

1星价 ¥21.8 (3.2折)
2星价¥21.1 定价¥6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07条)
ztw***(二星用户)

非常好,质量好,涨知识

2024-02-03 14:05:16
0 0
ztw***(二星用户)

就是非常后悔,太上当了这个性价比太低了!!

世界上最不该做的事就是以为,我以为是人话聊艺术,like圆脸人话聊新闻,但根本还是立足于新闻。 凑单买的,拿到手就是非常后悔。定位不上不下的,如果主要是图配文,那开本太小了,画印的也不清楚,就像没戴眼镜或者没网速只能看360p。如果主要是文配图,写的又很一般,就是广场上家长里短聊八卦。如果时间跨度长也就算了,就印象派这么点儿人这么点儿时间,还没引申后面受印象派影响的其他画家和艺术形式,居然能这么水,挤出来写不到两张纸也是醉了,太无语了,感受到了当年买祺四的同款无语,再也不相信这些人了,还不如隔壁b站上听课,还能看1080p,两星给线装可以平摊。这个质量这个定价,太亏了亏大了。都是因为我的主观臆断,私以为有含量,所以说人不要没事儿瞎以为。 简直是我的赛博黑历史,又是一笔电子商务补课费

2024-02-01 12:18:06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63735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8
  • 出版时间:2019-10-01
  • 条形码:9787559637352 ; 978-7-5596-3735-2

本书特色

〇一 前方预警,艺术界超级大IP顾爷/印象派重磅来袭!“小顾艺术宇宙”第三部暌违两年,整装出发。仍然是一本正经却笑料不断,依然是抛开理论却言之有物,依然是聚焦杰作却颠覆想象,依然是能让你一口气读完的……一本书。
〇二 从神话到文艺复兴,从古典再到印象派。三本书,三部曲,轻松搭建一部简明西洋古典艺术史,打开现代艺术的大门。时至今日,印象派依然是大众喜欢的画派。它既不像古典画那么古板,也不像当代艺术那样新潮到让人看不懂。这个世界出现过印象派,对全人类来说都是一种幸运。
〇三 梵高为何自割耳朵?莫奈为何钟情睡莲?德加为何迷恋舞女?这究竟是艺术的沦丧还是审美的扭曲,这一次,跟顾爷一起,走出博物馆,走近印象派。
〇四 希望大家能对印象派有个大概的了解,以后再去印象派画展,除了偷拍和分享朋友圈,还能谈出一些自己的看法,提升一点格调。——顾爷

内容简介

改变时代的人,皆由时代造就。
整个时代都在变,艺术怎能一成不变?
1874年,一个名叫莫奈的家伙登高一呼,他的画家兄弟们拎起手中画笔,就跟着他干革命。从此,印象派出现了!开个玩笑,这又不是水泊梁山,莫奈的那些画家朋友也不是亡命徒,自然不会“该出手时就出手”。可印象派确实颠覆了过往的一切。户外写生,描绘自然,捕捉瞬间,记录真实。短短十几年,文艺复兴以来风光了四五百年的古典艺术就被这群艺术家亲手终结。从此,艺术从“看得懂”变成了“看不懂”。
印象派画家个个身怀绝技,却又风格迥异。
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跳出官方沙龙,干一票大的!
十二年间,八届画展。一个个超级ju星在此诞生,一场场精彩好戏在此上演,一百五十年来,有关审美的一切,也从这里开始……
印象派到底是什么?它是怎么形成的?又为何会迅速分崩离析?印象派到底有什么魔力,以至于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它依然是大众zui喜欢、zui熟悉的画派?在这本书里,顾爷就来聊聊对印象派的“印象”,聊聊这群在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里活得多姿多彩的“印象人”。

印象派画家小传
〇“印象派人力总监”毕沙罗:判断一个画家火不火zui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看毕沙罗有没有模仿他。
〇“怪人”莫奈:人们总说莫奈爱画草堆,爱画睡莲,或许他zui爱画的,是光。
〇“奇人”巴齐耶:如果活得够久,巴齐耶的艺术成就绝不会低于莫奈。可惜,普法战争爆发后,身高2米的巴齐耶迅速参加战斗,然后迅速阵亡。
〇“原始人”高更:几百年来,**位离开文明社会活成原始人的画家。
〇“我与父亲”马奈:如果印象派运动是一次大爆炸,马奈就是导火线。春节放鞭炮,爸爸点烟,儿子放炮。塞尚:“马奈是所有印象派画家的爸爸。”
〇“胸怀理想的美女”莫里索:外表温文尔雅的女神,画起画来其实比所有印象派都要野。
〇“理想是画美女胸怀的大师”雷诺阿:如果这世上没有乳房,我不知道该如何画画。
〇“打死不承认自己是印象派的真·印象派”德加:德加是变态吗?这得分从什么角度看。可是,无论哪个角度看,他似乎都是一个变态。
〇“我与父亲2.0”塞尚:父亲:“孩子,也许你并没有绘画天赋。”塞尚:“也许是我太厉害,普通人无法理解,也许我是个天才!”毕加索:“塞尚是我们所有人的爸爸!”
〇“疯子”梵高:我梦见了画,然后画下了梦。
〇“点王”修拉:别人在我的作品中看到诗意,我却只能看到科学。
〇“大财主,对不起,是超级大财主”卡耶博特:卡爷受到印象派的注意,不仅是因为他过人的绘画才华与人格魅力,更因为他的……钱。而且,他还巨有钱。

目录

目录
〇一 序:新写的老书
〇二 什么是印象派?
〇三 睡莲▪莫奈
〇四 幸福画家▪雷诺阿
〇五 舞女控▪德加
〇六 万人迷▪马奈
〇七 黑色的眼睛▪莫里索
〇八 苹果男▪塞尚
〇九 疯子▪梵高
一〇 失败者▪高更
一一 “……”▪修拉
展开全部

节选

《什么是印象派?》

这两年,只要是印象派的画展,可以说开一次火一次。所以,在本书的开篇,我想先占用一点篇幅和各位聊一下究竟什么是印象派。希望大家在看完这段文字后能对印象派有个大概的了解,以后再去印象派画展,除了偷拍分享朋友圈外,还能谈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同时提升一点格调。
我们的故事始于加勒比海上的一个小岛——圣托马斯(Saint Thomas)。这一天,一个名叫毕沙罗(Pissarro)的犹太人来到了小岛上。他来自法国,到这个小岛是为了继承刚去世的叔叔留下的生意,在接管叔叔生意的同时,连自己的婶婶也一起接管了。
没过多久,毕沙罗的儿子(兼堂弟)小毕沙罗诞生了……
时间跳到1855年,成年后的毕沙罗来到了巴黎,追逐他的画家梦。
当时法国流行的画风可以称为“在画室坐不住,背着画板去写生画风”,主要是以巴比松画派的一群乡巴佬为代表,他们倡导画家们去郊外画乡村风景。
刚到巴黎的毕沙罗,为了入乡随俗,也背起了小画板,跑到乡下写生。如果你上网搜索“什么是印象派”,相信10篇文章里有9篇会提到四个字:户外作画 (plein air painting)。其实户外作画根本就不是印象派发明的,巴比松画派的艺术家在郊外支画架的时候,印象派的画家还在学着怎么调颜料,这就好像归国四少和偶像练习生之间的关系。
但是毕沙罗跑到户外画画,其实并不是单纯的模仿和跟风。
他有他自己的原因——家里太吵。
毕沙罗来巴黎发展的时候,随行人员里有他的老娘,他同母异父的姐姐(也可以算是姑姑)和她的5个孩子,加上保姆和佣人,一共有5个女人和5个小孩,毕沙罗与他们同住一个屋檐下。
在这种嘈杂的环境下,别说搞创作了,不被作死就不错了。
所以说,毕沙罗在户外绘画很有可能是因为逼不得已。
但是,作为一名画家,毕沙罗也不可能整天都在森林里喂蚊子,于是他报了一个绘画培训班。
有一天,班上来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小子,留着一脸络腮胡,时不时会蹦出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而且还会画一手么么嗒漫画。
这个怪小子迅速引起了毕沙罗的注意,后来才知道他的名字——莫奈(Claude Monet)
巧合的是,莫奈也很喜欢到户外去画画,他到户外画画的原因比毕沙罗还要简单——穷。
莫奈当时连面包都买不起,更不用说租画室了,两个臭味相投的人可以说是一拍即合。
之后,莫奈又向毕沙罗推荐了也很喜欢在户外画画的雷诺阿。
雷诺阿当时从事的工作是画瓷器。可千万别小看这项技能,画盘子小能手雷诺阿就是靠着这项技能,成功为家人买了一栋房子!
就此,印象派的三个核心人员全部到齐:画漫画的莫奈、画盘子的雷诺阿
,以及来自加勒比海的外来人口毕沙罗。
这里先插播一段时代背景。
在那个时候想要成为一名画家,就得按照当时的游戏规则来玩,那么规则是谁制定的呢?
拿破仑三世(Napoleon III),当时的当权者拿破仑一世的侄子。
整个游戏规则是围绕着他设立的“权威艺术机构”官方艺术沙龙制定的。
基本上,想要成为一个官方认可的画家,需要经过的流程,且是唯一的流程,是这样的:通过艺术沙龙的考试——获得展出的机会——拿到一笔奖金——成为艺术沙龙的一名老师。
然而,莫奈三人遇到的*大问题,恰恰就是无法完成这套流程。
这和现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艺考制度差不多,唯一的不同是现代艺考生毕业后还不一定能找到工作。
按你胃(Anyway),三个人意识到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商量来商量去,一拍大脑,得出一个结论——“要不咱自己制定一套规则?”
三个“落榜生”操起手中的画笔,雄赳赳、气昂昂打算“闹革命”!
结果……还就真的成了!
怎么成的,这是后话,一会儿详聊。
先聊聊他们当初有没有预料到这个结果?
我想应该没有。
而且,这帮“十三点”很有可能在搞之前根本就没想好!感觉对了,就上了!
为什么这么说?
以下是我的观点。
首先我认为,改变时代的人都是这个时代所造就的。
听起来有点拗口,其实就是“乱世出枭雄”的意思。
法国皇阿玛拿破仑三世当权后,开始为巴黎日益增长的人口和住房问题感到头疼。
19世纪中期,随着法国工业革命的进行,大量人口涌入巴黎,原先拥挤、脏乱的中世纪街区明显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负荷,急需新建大量住宅解决居住问题。
于是,拿破仑三世下令对巴黎进行大改造,成千上万的古代建筑和街区就这样被摧毁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实用卫生的小户型公寓和宽敞明亮的街道。
今天我们向往的许多巴黎小资情调、香榭人文情怀,其实大多都是那时候用来解决基本住房条件的建筑,和我们现在那种六层楼的“老公房”差不多一个意思,只不过巴黎那会儿的设计师还留着一丝审美的底线。
那时的巴黎就像现在的“北上广深”,正经历着一个蓬勃发展、拆旧盖新的时代,于是……挖掘机就来了。
整个城市都在变,艺术怎能一成不变?
印象派画家古斯塔夫•卡耶博特(Gustave Caillebotte)的《巴黎:雨天》画的就是当时新建过后的巴黎街景。
画中的林荫大道就是在巴黎大改造时拓宽的,这在当时应该是一个很时髦的街区,有点像上海的陆家嘴。而卡耶博特的画法也很新颖,你会发现,画面右边有个人被切掉了一半,整个画面也不是传统的对称构图,显得很随意,这让人想起了当时的一种新技术——照相术。
再看这幅作品,是不是有种“街拍”的感觉?
用*新的技术(照相术)画*时尚的街区,这就好比带着VR眼镜看陆家嘴,这在当时是一种很时髦的表现手法。
在印象派绘画的内容中,许多都是当时的先进技术和时髦场所,比如莫奈的“复兴号超音速列车”(《巴黎圣拉扎尔火车站》)、雷诺阿的“红磨坊嗨吧电音节”(《红磨坊街的舞会》)、毕沙罗的“18车道高速公路”(《法兰西剧院广场》)、马奈的“CEO专享会员制高端会所”(《女神游乐场的酒吧》)、德加的“嫩模夜总……咳咳”(《舞台上的芭蕾彩排》)。
所以,印象派的这批怪咖说白了就是赶上了好时候。回过头想想,这也正是为什么今天会有那么多朋友愿意在这儿看我瞎掰的原因吧,要放20年前,谁有心思理我啊?
言归正传,印象派究竟搞了些什么呢?
印象派一共搞了8次展览,8次改变世界的展览。
在聊这8次展览之前,我先来介绍一下印象派的三大神器。
这三样东西在今天看来是没什么稀奇的,但在那时绝对是“高科技产品”,它们分别是:颜料管、随身携带画架、扁头笔刷。
这三样神器是为了一个目的:户外写生。
先说前两样神器: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颜料管和便携式画架,“印象咖”出门写生会是个什么情况——一只手拎着几桶颜料,另一只手拿着画架,背上还得背一块画布,如果只是去家里附近写生那倒还好,但通常这帮人都是哪里远往哪里跑,从来不走寻常路。
举个例子,莫奈画过一幅《大岩门》,也就是法国的象鼻山,这幅画是他爬到对面一座山的山洞里面画的,而且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个年代是没有运动衫和登山鞋的,当时的城里人即使爬山也是西装笔挺的。有了这两样神器,那就真的意味着,任何时候都能来一次说走就走的写生。
接下来,也是*重要的一样神器:扁头笔刷。
在扁头笔刷发明之前,只有圆头笔刷。倒也并不是说它不太好用,只是它不太适合印象派。用圆头笔刷,画大范围时用粗的,精细时用细的。而一支扁头笔刷可以同时画出大色块和流畅的线条,这大大提高了画图时的效率。要知道,印象派*大的特点就是拼速度,和时间赛跑。如果你在太阳下山前,或者光线改变前画不完,那就只能明天同一时间不见不散了。
有了这样的新式武器,才能诞生这样的作品。
就这样,印象派的三大核心成员决定脱离体制,自行“创业”。
嘉布遣大道35号,这个地方是莫奈的一个摄影师朋友纳达尔的工作室,也是印象派举办**次展览的地方。
这次展览有一个很拗口的名字叫做“无名画家、雕刻家、版画家协会展”。有的朋友可能会问:直接叫它**届印象派大展不就好了?
其实,“印象派”(Impressionism)这个称呼是在这次大展之后才正式出现的,至于为什么要取印象派这个名字,我在后面还会详聊,这里就先卖一个关子。
按你胃(Anyway),办画展光靠三个人肯定是不够的,三大核心成员也一早就分头发展起了各自的团队。
先说莫奈和雷诺阿这边,他们一上来就找到一朵奇葩——巴齐耶(Jean Frédéric Bazille)。
这小子从身材到家世都很奇特。
**,他身高2米!
第二,这小子家里还很有钱!
他是法国一个大酒庄的少东家,认识没多久后,“穷逼”莫奈就和巴少成为了好朋友。由于请不起模特,巴齐耶还经常充当莫奈笔下的模特。
有一次,莫奈在意外中弄断了腿,学过医的巴齐耶就为他搭制了一个简易的医疗装置,并画下了这幕场景,这幅亲密的作品也被看作是两位画家友谊的象征。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巴齐耶基本上就成了莫奈的长期饭票。
可惜,好景不长。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巴齐耶迅速参加战斗,然后迅速阵亡。
有些人是真的不适合当兵,想想巴少这种身材,要蹲进战壕都有点困难,到了战场上就等于是给对方狙击手练手感的移动活靶子。
据说,在巴齐耶的葬礼上,莫奈是哭得*伤心的一个。
莫奈和雷诺阿这哥俩实在不擅长拉帮结派,发展来发展去都是些配角,好不容易找来个牛人,还被普鲁士狙击手爆头了。相比他们的搭档“老毕”,他俩简直弱爆了!
我们来看看“人力资源总监”毕沙罗的成绩。
1.苹果男▪塞尚(Paul Cézanne)
塞尚的作品和他的人一样奇怪,刚加入印象派时,他只不过是一个不合群的怪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塞尚逐渐成长为一个超级不合群的怪胎。虽然如此,塞尚始终把毕沙罗当作是自己的老师。
2.打死不承认自己是印象派的印象派▪德加(Edgar Degas)
德加加入印象派的动机非常单纯——钱。虽然他生于一个富裕的银行世家,一开始学艺术也纯为兴趣完全不需要考虑生计。但后来他的老爸去世了,家道中落,德加只能靠变卖自己的财产为家族还债。
毕沙罗看准了这个机会,向缺钱的德加伸出橄榄枝。
德加在当时的法国画坛已经小有名气,他的加入间接或直接导致了另一个人的加入。
3.美女画家▪莫里索(Berthe Morisot)
她加入的原因可能就真的是为了理想。她不缺钱,而且在加入之前就已经获得了官方艺术沙龙的认可。
所以说,她来印象派,其实就是ZUO(作)。
莫里索不光带来了ZUO死的精神,还带来了一个超级大明星。
4、超级大明星▪马奈(édouard Manet)
马奈虽然从未参加过印象派任何一次画展,但却一直在精神上支持他们。
这就好比你筹备一个活动,请来周杰伦为你站台,接下来那些一二三线明星就会像大闸蟹一样一串串跟上,这就是所谓的明星效应。
在吸引到足够的眼球之后,宣传委员毕沙罗便开始着力于发展年轻力量。
5、大财主,对不起,是超级大财主▪卡耶博特(Gustave Caillebotte)
卡耶博特会受到印象派的注意,绝不仅仅是因为他过人的绘画才华或者人格魅力,更是因为他的……钱。
而且,他还巨有钱。
他不仅资助了印象派的展览,还通过购买莫奈、雷诺阿、毕沙罗的作品来养活这些“穷逼”朋友们。
6、背包客▪高更(Paul Gauguin)
高更原来是个股票经纪人,由于是高收入人群,还买了不少印象派作品。后来,他一拍脑袋,干脆自己做个全职画家吧,一下子从甲方爸爸变成了苦逼的乙方。
在毕沙罗的推荐下,高更参加了第四次印象派大展,并且还出席了余下的全部四次展览。这个出勤率是什么概念呢?印象派扛把子莫奈一共也就参加了五次,和他持平。
7、点王▪修拉(Georges Seurat)
“又”是在毕沙罗的推荐下,修拉作为刚出道的新人参加了第八次印象派大展。没想到,他的参展作品《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抢走了所有前辈的风头,一炮而红。在这次展览上,他的点彩画法还吸引了一个刚来巴黎没多久的红发小子的注意,他就是后来家喻户晓的梵高。
8、红发小子▪梵高(Vincent van Gogh)
1886年,刚学画六年的梵高来到法国巴黎,刚好赶上参观了第八次印象派大展。在画展上,梵高接触到了许多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并对他的绘画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过,这次老好人毕沙罗并没推荐他参加下一届的印象派展览,因为印象派大展一共就开了八次,没有下一届了!在几年后,梵高精神病发,毕沙罗倒是给他推荐了一个疗养的地方——奥维尔小镇。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那里也成了这位孤独画家命运的*后一站。
毕沙罗在印象派不能算是*有才华的一个,但绝对是*受欢迎的一个。他就像太阳,能把整个星系的行星聚拢在一起。他们个个身怀绝技,却又风格迥异。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跳出沙龙,干一票大的!
在毕沙罗的组织下,印象派一口气搞了八届画展。
这八届画展就是一个巨大的舞台,一个个超级巨星即将在这里诞生,一场场好戏,即将在这里上演。

作者简介

顾爷,本名顾孟劼,一般文艺青年、艺术爱好者。因在微博上连续发布《小顾聊绘画》系列长微博一炮而红。关于艺术,一切的热情都源于单纯的喜爱。非科班出身,更没有教授头衔,因此,与其说在谈艺术,倒更像是嘻嘻哈哈地在聊天。

现任上海古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EO,把做艺术、玩广告、搞视频和乐此不疲地折腾一切认为有趣的事当作正业,著有《小顾聊绘画一》《小顾聊绘画二》《小顾聊神话》《小顾聊绘画·文艺复兴》。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