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112239269
- 装帧:平膜勒口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29页
- 出版时间:2019-09-01
- 条形码:9787112239269 ; 978-7-112-23926-9
本书特色
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厚,是吴文化的发源地、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以及苏南模式的诞生地,亦是江南水乡的重要组成。自古以来无锡经济一直较为发达,被喻为“太湖明珠”。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无锡至今留存有一批包括近代中西合璧建筑、近代宅园、近代工商建筑等在内的珍贵的传统历史建筑遗产。另外,亦留存有相对完整的清名桥、小娄巷、荣巷和惠山等四个历史街区。2007年无锡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然而无锡的传统历史建筑,始终未能跻身“中国传统建筑”研究的热潮中。这与无锡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极不相称。系统研究无锡的传统历史建筑,有助于完善江苏地区乃至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体系,对江苏地区的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亦有一定促进作用。研究对无锡地区的建筑遗产的保护、修复及传统街区的更新等工作均将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价值。本书以无锡城区中的传统历史街区、近代中西合璧建筑、近代宅园等为主体的建筑遗产作为研究对象。在广泛的田野调查、实地测绘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建筑学和设计学交叉的研究视角,同时借鉴人类文化学、社会学、文化地理学等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共时性与历时性结合的方式,分别对上述建筑遗产的物质形态特征进行了整理归纳,并对其特征的形成过程及其演变进行了较为系统充分的分析和探讨。同时总结了社会、经济、文化等非物质形态因素对物质形态特征及其形成、演化的作用和影响。另外,本书还专门分析与总结了无锡传统建筑建造技艺与装饰特征。
内容简介
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厚,是吴文化的发源地、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以及苏南模式的诞生地,亦是江南水乡的重要组成。自古以来无锡经济一直较为发达,被喻为“太湖明珠”。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无锡至今留存有一批包括近代中西合璧建筑、近代宅园、近代工商建筑等在内的珍贵的传统历史建筑遗产。另外,亦留存有相对完整的清名桥、小娄巷、荣巷和惠山等四个历史街区。 2007年无锡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然而无锡的传统历史建筑,始终未能跻身“中国传统建筑”研究的热潮中。这与无锡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极不相称。系统研究无锡的传统历史建筑,有助于完善江苏地区乃至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体系,对江苏地区的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亦有一定促进作用。研究对无锡地区的建筑遗产的保护、修复及传统街区的更新等工作均将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本书以无锡城区中的传统历史街区、近代中西合璧建筑、近代宅园等为主体的建筑遗产作为研究对象。在广泛的田野调查、实地测绘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建筑学和设计学交叉的研究视角,同时借鉴人类文化学、社会学、文化地理学等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共时性与历时性结合的方式,分别对上述建筑遗产的物质形态特征进行了整理归纳,并对其特征的形成过程及其演变进行了较为系统充分的分析和探讨。同时总结了社会、经济、文化等非物质形态因素对物质形态特征及其形成、演化的作用和影响。另外,本书还专门分析与总结了无锡传统建筑建造技艺与装饰特征。
目录
**章 无锡传统历史建筑概述
**节 无锡自然人文背景
一、地理环境
二、气候特征
三、文化变迁
第二节 无锡城市建设沿革
一、明代之前的无锡城市发展沿革
二、明至民国的城市发展沿革
第三节 无锡历史街区及传统历史建筑保存与保护的现状
一、无锡历史街区概况
二、无锡近代中西合壁建筑的保存现状
三、无锡近代宅园的保存现状
第二章 无锡传统历史建筑空间形态特征
**节 明至清中期的建筑空间形态特征
一、相对单一的建筑功能类型
二、内向性的合院式布局
三、遵循礼制、等级分明的空间构成
四、对外封闭、对内通透而灵活的空间造型特征
五、特征形成原因
第二节 晚清时期的建筑空间形态特征
一、以商辅农引发建筑类型与形式的变革
二、由合院向天井式的院落布局转变
三、封闭性和内向性的空间构成
四、内向性与外显性并存的空间造型特征
五、特征形成原因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建筑空间形态特征
一、建筑类型的完善
二、由天井式向多元化的布局转变
三、“宗族性”与“功能性”并存的空间构成
四、多元化的空间造型特征
五、特征形成原因
第四节 明以来无锡建筑空间形态演变特征及成因
一、建筑空间形态的演变特征
二、空间形态特征演变的成因
第三章 无锡近代中西合壁建筑
**节 无锡近代中西合壁建筑及发展脉络
一、近代无锡的地方经济与产业
二、近代无锡的社会文化特质
三、无锡近代中西合璧建筑的发展沿革
第二节 无锡近代中西合壁建筑类型与形态
一、无锡近代中西合壁建筑的类型及分布
二、各类中西合壁建筑的形态特征
三、从产业、公共到居住的中西合壁建筑发展路径
第三节 无锡近代中西合壁建筑的空间形态与造型特征
一、由内趋外的空间特征
二、折中西化的造型特征
第四节 无锡近代中西合璧建筑的成因及其文化内涵
一、无锡近代中西合壁建筑的形成原因
二、无锡近代中西合璧建筑体现的文化内涵
第四章 无锡近代宅园
**节 近代前无锡园林与近代宅园的产生
一、近代前的无锡园林概况
二、无锡近代宅园的产生
第二节 无锡近代宅园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一、蛰伏期(1840~1894年):古典私家园林的延续时期
二、萌芽期(1895~1911年):宅园转变的起步时期
三、发展期(1912~1930年):宅园发展的繁荣时期
四、缓滞期(1931~1949年):宅园建设收缩、停滞时期
第三节 无锡近代宅园的分布特点与设计特征
一、无锡近代宅园的分布特点及缘由
二、半公共型宅园的设计特征
三、私享型宅园的设计特征
第四节 关于无锡近代宅园的近代性发展特征及其成因
一、无锡近代宅园的近代性发展特征
二、无锡近代宅园发展特征的主要成因
第五章 无锡传统历史建筑的建造技艺
**节 主要建造材料
一、传统建造材料
二、近代建造材料
第二节 建筑结构与围护体系特点
一、建筑结构形式与特点
二、建筑围护体系的形式与特点
第三节 建筑重点部位做法
一、建筑屋脊
二、建筑入口造型及装饰
三、装折的特色
四、装饰题材与饰纹
第四节 主要部位工艺
一、屋顶
二、墙体
三、地面
附录 无锡传统历史建筑(部分)现场测绘图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史明,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989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多年来深耕于地域性建筑与景观设计研究。曾主持和参与多个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有《景观艺术设计》、《建筑艺术遗产保护与利用》、《中国设计全集(20卷)·第1卷·建筑类编·人居篇》等7部著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获省级教学成果奖、精品教材和精品课程多项。先后主持完成50余项建筑设计项目,并多次获得省部级设计奖。指导学生在国内外重要比赛中获奖达百余项。
-
建筑园林文化趣味读本
¥17.8¥56.0 -
图解日本古建筑
¥17.0¥49.9 -
建筑侦探的冒险:东京篇
¥23.8¥58.0 -
成为设计师的49堂课
¥18.4¥58.0 -
新建筑与流派-大家小书
¥11.7¥26.0 -
审判
¥12.5¥36.0 -
中国俗文化丛书·四合院
¥15.9¥49.8 -
天台宗佛教建筑研究
¥12.9¥35.0 -
身体·建筑·城市
¥17.7¥49.0 -
妙趣横生的日本建筑学
¥15.4¥45.0 -
中国舞蹈史话-大家小书
¥9.4¥22.0 -
中国古建筑二十讲(插图珍藏本)
¥52.0¥68.0 -
贵州石窟寺和摩崖造像保护研究
¥112.6¥168.0 -
城市应急避难疏散空间仿真及优化
¥39.7¥49.0 -
大家小书《梓翁说园》(精装本)
¥36.3¥56.0 -
新城市前沿:士绅化与恢复湿地运动者之城
¥46.2¥78.0 -
古迹入门 图解台湾经典古建筑 增订版
¥72.5¥148.0 -
中原古建筑的文化密码
¥29.7¥89.8 -
中国建筑史
¥50.0¥89.0 -
城市景观特征分析研究
¥16.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