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近代法政文献资料丛编有贺长雄论学集

包邮中国近代法政文献资料丛编有贺长雄论学集

1星价 ¥37.4 (7.2折)
2星价¥37.4 定价¥5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172066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34
  • 出版时间:2018-03-01
  • 条形码:9787100172066 ; 978-7-100-17206-6

本书特色

有贺长雄法政类著述汇编 1.经典法律图书整理出版。 2.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项目——“中国近代法政文献资料丛编”**辑。

内容简介

有贺长雄是日本明治、大正时代的有名学者,在宪法学、靠前法学、外交史学和社会学等领域均有突出建树。该人物被日本一些学者称为“统帅权理论之父”“社会进化论之父”“外交史学之父”和“战时靠前法之父”等,在学术目前拥有一席之地,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从1913年到1919年,他在华担任北洋政府的宪法顾问,针对中国法政问题发表了诸多言论,引起中日社会舆论争议,堪称一时间风云人物。本书收录了有贺长雄就中国乃至东亚局势问题发表的言论,均刊载于清末民初时期中国的报刊或书籍,有些是他撰写的文章,有些是他接受的访谈。这些言论的整理和编辑,有助于更全面清晰地了解这位日籍顾问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舆论相应的评价,也有助于通过这位域外专家之视角,窥探民初曲折的法制近代化进程。

目录

中日比较法案例拾遗
——宪法顾问有贺长雄侧记

拨草瞻风民初制宪时局
中国新法制与有贺长雄
宪法演说
《宪法草案》之误点汇志
评不信任投票制之危险
共和宪法持久策
支那保全论
有贺博士对于选举总统之建议
有贺博士之宪法谈
有贺顾问之宪法讨论及总统月旦
有贺博士之选举总统谈
有贺博士归国后之中国总统谈
有贺青柳二氏之民国宪法谈
有贺博士对于制定宪法之意见
有贺长雄之中国谈
有贺长雄博士之官制谈

别树一帜超然内阁政体
革命时统治权转移之本末
宪法上必须预先防范社会党之弊害
北方须养其保守力以调节南方之进步力
共和组织论(超然内阁主义)
大总统之资格任期及选举
大总统职权
共和宪法上之条约权
共和宪法上之陆海军
省制大纲
议会之组织
宪法须规定明文以孔教为国家风教之大本

高谈阔论东亚地缘政治
大战后之平和会议
外交史及其研究法
外交无为论
第十九世纪外交一览
近时外交史(节选)
近世政治史(节选)
联盟论
世界大势通观
论万国弭兵会结果
将来之战争
论各国阳借保全土地之名而阴收利益之法
就列国在清国所租借地论其于国际法上之地位
有贺长雄先生年表

附录 推本溯源有贺长雄研究
展开全部

节选

  《有贺长雄论学集/中国近代法政文献资料丛编》:  又若日本,仆日本人也,德川幕府篡政权者垂三百年,一旦为国民所推翻,当此之时,悉弃旧法,举凡西洋新式文物慨然输入,一若与民国革命之理想相仿佛者,虽然,实大异也。盖日本号为维新,非改新也,而为复旧。日本德川幕府之外,本有天皇系真正主权之所在,使幕府将其政权奉还天皇,即为维新之理想。天皇既受还政,而欲与西洋各国并驾齐驱,乃毅然采用西洋新式文物,以为当务之急,故日本国民之欢迎新式文明,非喜新也,特以天皇为旧式思想之中心点,遵道顺则,奉行其旨而已。质而言之,日本皇室立于新旧代谢之间,处沟通联络之便势,是以日本今日文化所输进西洋之文物固多,而吾国旧有之文物流风未歇,且以调节之宜,使二者之间,毫无不相容之扦格。唯明治二十年前后,一部政家亟欲邀功,将条约改正问题成就厉行洋化主义,虽国中一时为所鼓动,而反动之力起与相侔,国粹保存之声日喧,故幸未几复归平顺。中华民国与此异者,以求如日本皇室处新旧代谢之间,为沟通联络之事,于以调枘凿不相容之虞者,不可得也,则不可不另讲合宜之策以调处之,明矣。  南方以进步势力,欲将中国旧有之文物悉数破除,另行建设新式文明,亦是一种政见,并无不可。唯是中国古来之文明,其所存之团结力,绝非恒泛所可比,其既强且固,得由种种方面证明之:  (一)以其能持续四千年之久,未尝如印度,如埃及,又如阿细利亚之各种文明早归变灭故。  (二)以其经上下茫茫四千年之久,往往为外来民族所征服,而未尝为征服者所化,乃反使征服者为其所化,而渐渍于其文明之中故。此尤足异,通观古今东西他国民之历史,未尝见能如此者。  (三)以蒙闻欧美人言,居中国久,则不知不觉为中国俗尚所化,而乐其土风故。譬如前总税务司赫德,身虽英人,然乐中国,归而思之,世咸称之以为中国人云。  (四)更为显著者,以在外华侨,绝不为其所居之土俗所化,恒久不变,依然为中国人故。  夫中国文明之团结力,其强固如此,然则现今中国国民所赖以为强者,将不在乎,兵不在乎,富而终在此团结力者,非诬言也。  中国文明有上开之特质,非偶然也,以深远哲理论之,可谓文明文化者,乃中国之特有物,此非夸张之言,其价值之大,绝非西洋文明所可比,今乃有欲废弃之者,吾不解其究为何意也。  今人所常称文明之一名词,乃以当西语之“细维利塞生”。顾其字原义,乃由鄙野之俗化成都会之风之意,不是鄙,是都,不是野,是文,如此而已。夫人民相聚,以营都会生活,此在文明不过一端而已,非举文明之全局以言之也。至于中国所谓文明,则不然,其语出于《周易》,以言居野行道圣人之效,本系人文明焉之义,故人文极于经天纬地并存,人与人彼此调和之关系,具此关系,故人道之极与天地参。至中国以外之民族,虽非无此关系,但放任之于自然之发达而不理,唯此中国人人躬亲感知之,而修养之,造就之。其于人文工夫穷神知化者,谓之圣人;践履不畔者,谓之君子;将此开物成务者,谓之贤者。累世之圣人君子贤者,营营乎,积其建设之功,以至今日者,即此中国之文明也。  ……

作者简介

有贺长雄(1860—1921),日本明治、大正时代著名的法学家。常年在早稻田大学担任法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宪法学、国际法学和外交史学等,主要著作有《国家学》《国法学》《日本古代法释义》《行政学讲义》《万国战时公法》《近时外交史》和《观弈闲评》等。民初来华担任北洋政府的宪法顾问,历经袁世凯、黎元洪和冯国璋等大总统,在华任职长达6年之久,在民初法制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