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历史常识
读者评分
4.8分

中国历史常识

80多年来畅销不衰的国史经典读本,被海内外读者盛誉:“一本书让你读懂五千年中国史。”本书经全新精校,系统呈现,新增多幅主题插图。

1星价 ¥21.4 (4.3折)
2星价¥20.9 定价¥49.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28条)
就很棒***(二星用户)

学习或者想了解国史,又看不下去长篇史料的可以试试这本书呀

2022-08-12 20:07:04
0 0
手中烟***(三星用户)

近代史部分不多。读着感觉还是稍微有些枯燥。

2022-05-09 21:02:27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783479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85
  • 出版时间:2019-11-16
  • 条形码:9787517834793 ; 978-7-5178-3479-3

本书特色

  ★吕思勉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史学家,他和陈垣先生、陈寅恪先生、钱穆先生一起被推重为“现代史学四大家”。
  ★中国首部白话文历史巨作,独特视角全面解读五千年中国史。
  ★本书贯彻了吕先生“大视野、通识感,不拘泥于局部细节”的一贯风格,是学习历史顶好的入门书
  ★民国以来传承至今的中国历史入门读物,长期被用作大学教材及青年“自修”读物。顾颉刚先生称该书“为通史写作开一个新的纪元”。
  ★以民国廿三年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初始定版为底本,全新精校典藏。
  ★全书新增多幅主题插图,直观感受历史进程。
  ★全书精编精校,系统呈现,条理清晰,主次分明,值得每一名中国人阅读的简明学史读本。
  ★黄仁宇、钱穆、柏杨、易中天、顾颉刚等人推崇备至的史学大作,民国以来畅销不衰的国史经典读本。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常识》是吕思勉在20世纪30年代精心撰写的一部中国通史。这是首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亦是一部能让你快速了解中国史的入门佳作,问世至今已持续畅销80多年,被海内外读者誉为“一本书让你读懂五千年中国史”。

前言

我在上海光华大学,讲过十几年的本国史。其初系讲通史,后来文学院院长钱子泉先生说讲通史易与中学以下的本国史重复,不如讲文化史于是改讲文化史。民国二十七年,教育部颁行大学课程;其初以中国文化史为各院系一年级必修科,后改为通史,而注明须注重于文化。大约因政治方面,亦不可缺,怕定名为文化史,则此方面太被忽略之故。用意诚甚周详……此册系居孤岛上所编,参考书籍,十不备一,而时间甚为匆促。其不能完善,自无待言。但就文化的各方面加以探讨,以说明其变迁之故,而推求现状之所由来;此等书籍,现在似尚不多,或亦足供参考。故上册写成,即付排印,以代钞写。不完不备之处,当于将来大加订补。此书之意,欲求中国人于现状之所由来,多所了解。故叙述力求扼要,行文亦力求浅显。又多引各种社会科学成说,以资说明。亦颇可作一般读物;单取上册,又可供文化史教科或参考之用。其浅陋误谬之处,务望当代通人,加以教正。
民国二十八年九月二十八日,吕思勉识

目录

**章 中国民族的由来 1
第二章 中国史的年代 9
第三章 古代的开化 13
第四章 夏殷西周的事迹 25
第五章 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 35
第六章 古代对于异族的同化 43
第七章 古代社会的综述 49
第八章 秦朝治天下的政策 57
第九章 秦汉间封建政体的反动 63
第十章 汉武帝的内政外交 71
第十一章 前汉的衰亡 79
第十二章 新室的兴亡 85
第十三章 后汉的盛衰 91
第十四章 后汉的分裂和三国 99
第十五章 晋初的形势 105
第十六章 五胡之乱(上) 113
第十七章 五胡之乱(下) 119
第十八章 南北朝的始末 125
第十九章 南北朝隋唐间塞外的形势 135
第二十章 隋朝和唐朝的盛世 141
第二十一章 唐朝的中衰 147
第二十二章 唐朝的衰亡和沙陀的侵入 153
第二十三章 五代十国的兴亡和契丹的侵入 161
第二十四章 唐宋时代中国文化的转变 169
第二十五章 北宋的积弱 177
第二十六章 南宋恢复的无成 187
第二十七章 蒙古大帝国的盛衰 197
第二十八章 汉族的光复事业 205
第二十九章 明朝的盛衰 213
第三十章 明清的兴亡 221
第三十一章 清代的盛衰 231
第三十二章 中西初期的交涉 239
第三十三章 汉族的光复运动 249
第三十四章 清朝的衰乱 257
第三十五章 清朝的覆亡 265
第三十六章 革命途中的中国 275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中国民族的由来
  叙述历代的盛衰,此即向来所谓政治史。中国从前的历史,所以被人讥诮为帝王的家谱,为相斫书,都由其偏重这一方面之故。然而矫枉过正,以为这一方面可以视为无足重轻,也是不对的。现在的人民,正和生物在进化的中途需要外骨保护一样。这话怎样说呢?世界尚未臻于大同之境,人类不能免于彼此对立,就不免要靠着武力或者别种力量互相剥削,在一个团体之内,虽然有更高的权力以判其是非曲直,而制止其不正当的竞争,在各个团体之间却至今还没有,到被外力侵犯之时,即不得不以强力自卫,此团体即所谓国家。一个国家之中,总包含着许多目的简单,有意用人力组成的团体,如实业团体、文化团体等都是。此等团体和别一个国家内性质相同的团体,是用不着分界限的,能合作固好,能合并则更好。无如世界上现在还有用强力压迫人家、掠夺人家的事情,我们没有组织,就要受到人家的压迫、掠夺,而浸至无以自存了。这是现今时代国家所以重要的原因。世界上的人多着呢,为什么有些人能合组一个国家,有些人却要分作两国呢?这个原因,*重要的,就是民族的异同,而民族的根柢,则为文化。世界文化的发达,其无形的目的,总是向着大同之路走的,但非一蹴可几。未能至于大同之时,则文化相同的人民可以结为一体,通力合作,以共御外侮;文化不相同的则不能然,此即民族国家形成的原理。在现今世界上,非民族的国家固多,然总不甚稳固。其内部能平和相处,强大民族承认弱小民族自决权利的还好,其不然的,往往演成极激烈的争斗;而一民族强被分割的,亦必出死力以求其合,这是世界史上数见不鲜的事。所以民族国家,在现今,实在是一个*重要的组织,若干人民,其文化能互相融和而成为一个民族,一个民族而能建立一个强固的国家,都是很不容易的事。苟其能之,则这一个国家,就是这一个民族在今日世界上所以自卫,而对世界的进化尽更大的责任的良好工具了。
  中国是世界上*大的一个民族国家,这是无待于言的。一个大民族,固然总是融合许多小民族而成,然其中亦必有一主体。为中国民族主体的,无疑是汉族了。汉族的由来,在从前是很少有人提及的。这是因为从前的人地理知识浅薄,不知道中国以外还有许多地方。至于邃古时代的记载,自然是没有的。后来虽然有了,然距邃古的时代业已很远,又为神话的外衣所蒙蔽。一个民族不能自知其*古的历史,正和一个人不能自知其极小时候的情形一样。如其开化较晚,而其邻近有先进的民族,这一个民族的古史,原可借那一个民族而流传,中国却又无有。那么,中国民族*古的情形,自然无从知道了。直至*近,中国民族的由来,才有人加以考究,而其初还是西人,到后来,中国人才渐加注意。从前*占势力的是“西来说即说中国民族,自西方高地而来。其中尤被人相信的,为中国民族来自黄河上源昆仑山之说。此所谓黄河上源,乃指今新疆的于阗河;所谓昆仑山,即指于阗河上源之山。这是因为:(一)中国的开化,起于黄河流域二)汉武帝时,汉使穷河源,说河源出于于阗史记·大宛列传》说,天子按古图书,河源出于昆仑。后人因汉代去古未远,相信武帝所按,必非无据之故。其实黄河上源,明明不出于阗,若说于阗河伏流地下南出而为黄河上源,则为地势所不容,明明是个曲说。而昆仑的地名,在古书里也是很神秘的,并不能实指其处,这只要看《楚辞》的《招魂淮南子》的《地形训》和《山海经》便知。所以以汉族开化起于黄河流域,而疑其来自黄河上源,因此而信今新疆西南部的山为汉族发祥之地,根据实在很薄弱。这一说,在旧时诸说中,是*有故书雅记作根据的,而犹如此,其他更不必论了。
  茫昧的古史,虽然可以追溯至数千年以上,然较诸民族的缘起,则是远后的。所以追求民族的起源实当求之于考古学,而不当求之于历史。考古学在中国,是到*近才略见曙光的。其所发现的人类,*古的是1903年河北房山县周口店所发现的北京人(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其时约距今四十万年。其和中国人有无关系,殊不可知,不过因此而知东方亦是很古的人类起源之地罢了。其和历史时代可以连接的,则为民国十年辽宁锦西沙锅屯,河南渑池仰韶村,及民国十二三年甘肃临夏、宁定、民勤,青海贵德及青海沿岸所发现的彩色陶器,和俄属土耳其斯坦所发见的酷相似。考古家安特生因谓中国民族,实自中亚经新疆、甘肃而来。但彩陶起自巴比伦,事在公元前3500年,传至小亚细亚,约在公元前2500年至前2000年,传至希腊,则在前2000年至前1000年,俄属土耳其斯坦早有铜器,河南、甘肃、青海之初期则无之,其时必在公元2500年之前,何以传播能如是之速?制铜之术,又何以不与制陶并传?斯坦因在新疆考古,所得汉、唐遗物极多,而先秦之物,则绝无所得,可见中国文化在先秦世实尚未行于西北,安特生之说,似不足信了民国十九年以后,山东历城的城子崖,滕县的安上村,都发现了黑色陶器。江苏武进的奄城,金山的戚家墩,吴县的磨盘山、黄壁山,浙江杭县的古荡、良渚,吴兴的钱山漾,嘉兴的双栖,平湖的乍浦,海盐的澉浦,亦得有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陶器,其中杭县的黑陶,颇与山东相类。又河域所得陶器,皆为条文及席文,南京、江、浙和山东邹县、福建武平、辽宁金县貔子窝及香港的陶器,则其纹理为几何形。又山东、辽宁有有孔石斧,朝鲜、日本有有孔石厨刀,福建厦门、武平有有沟石锛,南洋群岛有有沟石斧,大洋洲木器所刻动物形,有的和中国铜器上的动物相像,北美阿拉斯加的土器,也有和中国相像的。然则中国沿海一带,实自有其文化。据民国十七年以后中央研究院在河南所发掘,安阳的侯家庄,浚县的大赉店,兼有彩色黑色两种陶器,而安阳县北的小屯村,即1898、1899年发现甲骨文字之处,世人称为殷墟的,亦有几何纹的陶器。又江、浙石器中,有戈、矛及钺,河域唯殷墟有之。鬲为中国所独有,为鼎之前身,辽东*多,仰韶亦有之,甘肃、青海,则至后期才有,然则中国文化,在有史以前,似分东西两系。东系以黑陶为代表,西系以彩陶为代表,而河南为其交会之地。彩陶为西方文化东渐的,代表中国固有的文化的,实为黑陶。试以古代文化现象证之:(一)“国君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而鱼鳖则为常食二)衣服材料以麻、丝为主,裁制极其宽博三)古代的人民,是巢居或湖居的四)其货币多用贝五)在宗教上又颇敬畏龙蛇。皆足证其文化起于东南沿海之处;彩陶文化之为外铄,似无疑义了。在古代,亚洲东方的民族,似可分为三系,而其处置头发的方法,恰可为其代表,这是一件极有趣味的事,即北族辫发,南族断发,中原冠带尔雅·释言》说齐,中也《释地》说自齐州以南戴日为丹穴,北戴斗极为空同,东至日所出为大平,西至日所入为大蒙“齐”即今之“脐”字,本有中央之义。古代的民族,总是以自己所居之地为中心的,齐州为汉族发祥之地,可无疑义了。然则齐州究在何处呢?我们固不敢断言其即后来的齐国,然亦必与之相近。又《尔雅·释地》说“中有岱岳而泰山为古代祭天之处,亦必和我民族起源之地有关。文化的发展,总是起于大河下流的,埃及和小亚细亚即其明证。与其说中国文化起于黄河上流,不如说其起于黄河下流的切于事情了。近来有些人,窥见此中消息,却又不知中国和南族之别,甚有以为中国人即是南族的,这个也不对。南族的特征是断发文身,断发即我国古代的髡刑,文身则是古代的黥刑,以南族的装饰为刑,可见其曾与南族相争斗,而以其俘虏为奴隶。近代的考古学证明长城以北的古物,可分为三类:(一)打制石器,其遗迹西起新疆,东至东三省,而限于西辽河、松花江以北,环绕着沙漠二)细石器,限于兴安岭以西。与之相伴的遗物,有类似北欧及西伯利亚的,亦有类似中欧及西南亚的,两者均系狩猎或畜牧民族所为三)磨制石器,北至黑龙江昂昂溪,东至朝鲜北境,则系黄河流域的农耕民族所为,其遗物多与有孔石斧及类鬲的土器并存,与山东龙口所得的土器极相似。可见我国民族,自古即介居南北两民族之间,而为东方文化的主干了
  第二章
  中国史的年代
  讲历史要知道年代,正和讲地理要知道经纬线一般。有了经纬线,才知道某一地方在地球面上的某一点,和其余的地方距离如何,关系如何。有了年代,才知道某一件事发生在悠远年代中的某一时,当时各方面的情形如何和其前后诸事件的关系如何。不然,就毫无意义了。
  正确的年代,原于(一)正确;(二)不断的记载。中国正确而又不断的记载,起于什么时候呢?那就是周朝厉、宣两王间的共和元年。下距民国纪元2752年,公历纪元841年,在世界各国中,要算是很早的了。但是比之于人类的历史,还如小巫之见大巫。世界之有人类,其正确的年代虽不可知,总得在四五十万年左右。历史确实的纪年,只有2000余年,正像人活了100岁,只记得1年不到的事情,要做正确的年谱,就很难了。虽然历史无完整的记载,历史学家仍有推求之法。那便是据断片的记载,涉及天地现象的,用历法推算。中国用这方法的也很多。其中较为通行的,一为《汉书·律历志》所载刘歆之所推算,一为宋朝邵雍之所推算。刘歆所推算:周朝867年,殷朝629年,夏朝432年,虞舜在位50年,唐尧在位70年。周朝的灭亡,在民国纪元前2167年,公历纪元前256年,则唐尧的元年,在民国纪元前4215年,公历纪元前2305年。据邵雍所推算,则唐尧元年,在民国纪元前4268年,公历纪元前2357年。据历法推算,本是极可信据的,但前人的记载,未必尽确,后人的推算,也不能无误,所以也不可尽信。不过这所谓不可信,仅系不密合,论其大概,还是不误的孟子·公孙丑下篇》说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尽心下篇》说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乐毅报燕惠王书,称颂昭王破齐之功,说他“收八百岁之蓄积韩非子·显学篇》说殷、周七百余岁,虞、夏二千余岁都和刘歆、邵雍所推算,相去不远。古人大略的记忆,十口相传,是不会大错的。然则我国历史上可知而不甚确实的年代,大约在4000年以上了。
  自此以上,连断片的记录,也都没有,则只能据发掘所得,推测其大略,是为先史时期。人类学家把人类所用的工具,分别他进化的阶段,*早的为旧石器时期,次之为新石器时期,都在有史以前,更次之为青铜器时期,更次之为铁器时期,就在有史以后了。我国近代发掘所得,据考古学家的推测:周口店的遗迹,约在旧石器前期之末,距今二万五千年至七万年。甘、青、河南遗迹,早的在新石器时期,在公历纪元前2600至3500年之间;晚的在青铜器时期,在公历纪元前1700至2600年之间。按古代南方铜器的发明,似较北方为早,则实际上,我国开化的年代,或许还在此以前。
  中国古书上,有的把古史的年代,说得极远而且极确实,虽然不足为凭,然因其由来甚远,亦不可不一发其覆。按《续汉书·律历志》载蔡邕议历法的话,说《元命苞乾凿度》都以为自开辟至获麟二百七十六万岁。司马贞《补三皇本纪》,则说《春秋纬》称自开辟至获麟,凡三百二十七万六千岁,分为十纪。据《汉书·律历志》刘歆的三统历法,以十九年为一章,四章为一蔀,二十蔀为一纪,三纪为一元。二百七十五万九千二百八十年,乃是六百一十三元之数汉书·王莽传》说莽下三万六千岁历,三万六千被乘于九十一,就是三百二十七万六千年了。这都是乡壁虚造之谈,可谓毫无历史上的根据。
  ……

相关资料

  编著中国通史的人,易犯的毛病,是条例史实,缺乏见解,极为枯燥。及吕思勉出,有鉴于此,乃以丰富的史识与流畅的笔调来写通史,方为通史写作开一个新的纪元。
  ——著名历史学家 顾颉刚
  读者诸君若肯耐心阅读、细细体会这部中国史,一定会如入宝山满载而归。
  ——著名历史学者 张耕华
  “当时常州府中学堂诸师长尤为余毕生难忘者,有吕思勉诚之师。”
  ——著名国学大师 钱穆
  “吕思勉的治史是通贯各时代,周瞻各领域。”“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著名史学家 严耕望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笔名驽牛、程芸、芸等,江苏常州人。中国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华人世界备受尊崇的国学泰斗,与陈寅恪、钱穆、陈垣并称为“现代史学四大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