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3244973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52
  • 出版时间:2019-11-01
  • 条形码:9787303244973 ; 978-7-303-24497-3

本书特色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发明的岁时纪年方法。人们利用土圭实测太阳投射到物体上的影子,依据影子的长短、方向的改变,将一年分为了二十四个节气,为每个节气总结出一些典型特征,用以指导农业生产,开展文化活动。*初,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内容主要反映黄河流域的物候和天气特征。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越来越丰富,其影响也扩展到中华文化圈的各个地区,构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阳历看,一年二十四节气中,上半年(1—6月)的节气在每月的6日、21日前后,下半年(7—12月)的节气在每月的8日、23日前后。 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体现了一年的节令变化和文化习俗。

内容简介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发明的岁时纪年方法。人们利用土圭实测太阳投射到物体上的影子,依据影子的长短、方向的改变,将一年分为了二十四个节气,为每个节气总结出一些典型特征,用以指导农业生产,开展文化活动。*初,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内容主要反映黄河流域的物候和天气特征。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越来越丰富,其影响也扩展到中华文化圈的各个地区,构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阳历看,一年二十四节气中,上半年(1—6月)的节气在每月的6日、21日前后,下半年(7—12月)的节气在每月的8日、23日前后。 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体现了一年的节令变化和文化习俗。

目录

1. 立春 / 2
2. 雨水 / 8
3. 惊蛰 / 14
4. 春分 / 20
5. 清明 / 26
6. 谷雨 / 32
7. 立

 
/
40
8. 小满 / 46
9. 芒种 / 52
10. 夏至 / 58
11. 小暑 / 64
12. 大暑 / 70
13. 立秋 / 78
14. 处暑 / 84
15. 白露 / 90
16. 秋分 / 96
17. 寒露 / 102
18. 霜降 / 108
19. 立

 
/
116
20. 小雪 / 122
21. 大雪 / 128
22. 冬至 / 134
23. 小寒 / 140
24. 大寒 / 146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立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博士后, 兼任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中心副秘书长,主要研究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播。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