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6902497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230页
- 出版时间:2020-01-01
- 条形码:9787569024975 ; 978-7-5690-2497-5
本书特色
本书从整体上对宋代所施行的各种道教管理制度与政策进行研究。这一研究具有道教史研究与制度史研究的双重意义。首先,宋代是道教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道教出现了种种新的变化。例如,在宗教思想上,内丹思想在五代和北宋时不断发展,到南宋时发展壮大并深刻改变了宗教实践;在宗教组织上,由新道法的发展构建了一批围绕不同道法经书来进行活动的群体,使宋代道教体现出了“以法为派”的特征;在宗教结构上,伴随着宋代宗教世俗化程度的加深,大量民间道士出现,使宋代道教的结构逾趋分散,道教的发展开始向民间转变;在宗教仪式上,为世俗目的而进行的功利化仪式成为主流,“辅国救民”和“为国为民”之类的目的成了宗教修行的重要原因。①这些变化是宋代道教在当时的种种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中自然出现的,其中必然受到了国家所施行的诸多与道教相关的政策之影响。通过对宋代的道教管理制度与政策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道教在这一时期所产生的种种变化,有助于宋代道教史的研究。其次,从制度史的角度来说,道教政策作为宋代宗教管理政策中的重要部分,从来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其制定、演变和执行的情况都与国家在其他领域的政策选择息息相关。宋代历来是学界在进行制度史研究时格外关注的时代,这一时期在对唐代及五代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吸收之上做出了丰富和完善,并通过多次影响深远的改革,构成了中国近古时期的制度基础。学界对宋代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军事制度以及职官制度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十分丰富,但多忽略这些制度与宗教政策之间的互动。通过本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勾勒出宋代制度建设的整体轮廓,把握宋代制度变化的过程,了解宋代施行的种种政策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至于本书为何将关注的中心之一放在“政策”二字上而非仅仅讨论“制度”,是出于以下的考虑。在我国的历史研究传统中,制度史研究一直占有显著的位置,虽然随着新史学的发展,制度史研究的地位有所下降,数量有所减少,但仍然是任何历史研究中无法忽视的部分。然而,如今的制度史研究方法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制度史研究普遍将制度、政策、法规等内容当作一种静态的、机械的和持续的历史元素,往往忽视其灵活多变的一面。其实,“制度史”这样的称谓正是出于此种传统,将某一历史时期的某一领域的制度作为主体,将与其相关的政策法规视作对制度做出的补充和调整。然而,在我国君主专权的封建王朝中,出于皇帝之手的各种诏令才是政府行动的□高标准。这些诏令往往是为了应对某些具体问题而随时颁布的,当时的具体形势、皇帝的个人性格、官僚集团的斗争情况、统治阶层的诉求等都远比制度本身更重要。在这些灵活多变、数目众多且目的不同的诏令影响下,一个领域的制度可以今年立明年废,也可以本朝向左前朝向右。
内容简介
本书在具体章节的设置上选择了分类讨论、专人著述的方式。本书共分为五章, 分别讨论了宋代国家法令中与道教相关的内容、宋代对道教宫观的管理政策、宋代对道士的管理政策、宋代对道教祭祀的管理政策以及北宋真徽二宗的崇道政策。
目录
**章 宋代国家法律对道教的管理与互动
**节 宋代国家法律对道教的管理和影响
一、宋代国家立法对道教的规定及其对道教发展的影响
二、宋代国家司法对道教的影响
第二节 宋代国家法律对道教思想文化的吸纳
一、鬼神崇拜:法律神圣性、权威性的背景
二、司法新风的形成:健讼
三、“贵生”思想:司法中的人本主义倾向
本章小结
中篇 宋代道教管理制度与政策的微观层面,宫观与道士
第二章 宋代道教宫观管理政策
**节 宋代的宫观建造制度
一、修建宫观的缘由
二、宫观的匾额制度
三、宋代政府对宫观的大力推广
第二节 宋代的道官政策
一、宋代的道官职务与选任
二、宋代的宫观提点政策
第三节 宋代宫观日常运营的管理政策
一、宋代宫观的经营收入
二、宋代宫观的税收政策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宋代对道士的管理政策
**节 籍帐与度牒
一、道士籍帐与相关机构
二、度牒与道士身份的认证
三、度牒与受策
第二节 宋代的度牒售卖政策
一、宋代的度牒售卖情况
二、宋代的民间道士
三、宋代道士管理的失效
第三节 宋代的紫衣师号制度
一、紫衣师号的含义
二、紫衣师号的颁赐
三、紫衣师号的泛滥
本章小结
……
下篇 宋代道教管理制度与政策的宏观层面,国家祭祀与皇帝崇道
节选
《宋代道教管理制度与政策研究》: 一、道士籍帐与相关机构 所谓“籍帐”,就是对出家人进行登记的名册,相当于户籍。在宋代,在“籍帐”上进行登记被称为“系帐”,经过“系帐”的出家人就具有了“童行”的身份。所谓“童行”,指的是已经舍弃俗家身份,投入释、道之门,但是并未取得正式的道士或僧人身份者的统称。具体到道教,则称之为“道童”。这里的道童并不说明年幼,只要是已经出家的系帐之人,又没有取得度牒,成为正式道士,就统一称为童行。依据宋代的相关规定,要系帐为童行,首先需要达到一定年龄,北宋规定需男子满二十岁而女子满十五岁,南宋则规定需要男子满十九岁女子满十四岁。此外,还需要获得家长同意、无违法犯罪记录、不违背孝道且有正式道士为坐师者方可成为童行。童行们所系之籍帐,分为“全帐”与“敕帐”两种,前者每三年一造,除地方留存外还要上交祠部:“凡僧道童行,每三年一造帐上祠部,以五月三十日至京师。”①而后者则每年一造,每年三月前申报礼部:“岁令诸州上僧道之籍于祠部”。② 这两种籍帐的登记内容有所不同,前者比较详细,仔细登记了本辖区内每一位道士与童行的信息,而后者则主要关注当年本辖区内童行与道士的变化情况,包括对新系帐童行、新取得度牒的道士以及身亡或还俗的童行和道士的统计情况。这两种籍帐交叉对照,互相补充,在理论上可以比较完整地掌握各地僧道的信息,从而方便政府对其进行管理。这种全帐与敕帐并存的政策是宋代的发明。虽然僧道籍帐在唐代已有,但在宋代以前,仅有一部全帐,副本又不多,很容易出现脱讹错漏的情况。因此,在宋太宗时诏令各地每年制籍帐一册上报,因而称为敕帐。 籍帐是国家对道士进行管理的基本依凭,有多个政府部门都会涉及籍帐的管理与使用。其中,*主要的管理部门是宋代的各级道官。首先是道录院。这一机构*早出现是在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在神宗时改院为司,元丰改制后归属鸿胪寺管辖,至徽宗崇道时又改司为院。至南宋建炎三年(1129)因鸿胪寺废,改隶尚书省祠部。这一机构是宋代对道教进行管辖的主要中央机构,负责的职司除了道教祭祀的科仪制度、斋醮祈祷的筹备与执行、各道派的登记更改以及道教服饰礼仪制度外,更负责道士的培训、推荐、选拔以及道官的磨勘。无论是全帐还是敕帐,都会上交到道录院。其次是个地方的道正司。道正司是宋代的地方道教管理机构,一般设置于各地的重要宫观中,真宗崇道之后一般设置于各地天庆观中,主官称为道正,一般由道官充任,各地的道教籍帐就由道正司负责编制。同时,各地道正司还负责推荐与选拔道士、道士的培训以及勘验牒帐,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对道教籍帐的审阅和使用也主要由这一机构负责。此外,大型的宫观内也设有道官,其中有一职称为“掌籍”,负责修造本宫观每年的敕帐。 ……
作者简介
张龙成,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2014级宗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副教授。 武清旸,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2015级宗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金恺文,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2016级宗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袁玉梅,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2014级宗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
我的哲学之师叔本华
¥13.5¥39.0 -
哲学家的狗:一本让人捧腹大笑的超萌醒脑哲学书
¥20.4¥49.8 -
庄子的处世哲学-玄妙人生三昧
¥5.9¥14.0 -
中国哲学十讲
¥15.9¥49.8 -
了凡四训
¥16.7¥49.0 -
思辨力35讲:像辩手一样思考
¥44.1¥88.0 -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升级图解版
¥13.0¥46.0 -
伦理学与经济学
¥8.2¥20.0 -
周易相学精粹
¥19.4¥42.9 -
沉思录
¥8.7¥18.0 -
传习录
¥15.8¥55.0 -
存在与虚无-修订译本(九品)
¥30.2¥68.0 -
相濡以沫:希腊、罗马与拜占庭的精神世界
¥11.1¥33.5 -
好的孤独
¥12.5¥36.0 -
敏感与自我
¥36.3¥49.0 -
道教史
¥9.8¥26.0 -
传习录:王阳明心即是理,知行合一
¥8.6¥36.0 -
钱穆作品集:阳明学述要
¥24.5¥48.0 -
一种人生观
¥19.1¥42.0 -
简单的逻辑学:逻辑学入门很简单
¥8.6¥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