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体偶联药物及其细胞代谢动力学

包邮抗体偶联药物及其细胞代谢动力学

1星价 ¥91.8 (8.5折)
2星价¥91.8 定价¥10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8197281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5cm
  • 页数:156页
  • 出版时间:2019-11-01
  • 条形码:9787308197281 ; 978-7-308-19728-1

本书特色

抗体偶联药物(ADC)是单克隆抗体与细胞毒性药物的结合产物,作为一类高效的抗体药物而日益受到关注,已经成为全球临床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本书作者根据学科发展的*进展,结合实验室原始研究工作,综述了ADC及其细胞代谢动力学相关研究成果。 全书共十章,由三个有机联系的部分组成。*部分介绍ADC的基本理论,内容包括ADC的基本概念和结构,ADC的靶点与其特异性作用的关系。第二部分主要介绍ADC的内吞和细胞内的代谢过程,具体内容包括ADC的内吞与活性的关系,ADC的内吞和细胞内的转运过程,ADC的体内分布和代谢。第三部分介绍ADC的新形式和研究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小型化抗体在ADC中的应用,ADC新型载体的研究,定点偶联技术及应用,ADC的药物抗体偶联比测定方法,ADC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本书将基础理论和研究技术相结合,在内容安排上注重科学性、先进性和系统性,可供生物学、医学、药学等专业院校师生和科研工作者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共十章, 由三个有机联系的部分组成。**部分介绍ADC的基本理论, 内容包括ADC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ADC的靶点与其特异性作用的关系。第二部分主要介绍ADC的内吞和细胞内的代谢过程, 具体内容包括ADC的内吞与活性的关系, ADC的内吞和细胞内的转运过程, ADC的体内分布和代谢。第三部分介绍ADC的新形式和研究技术, 主要内容包括小型化抗体在ADC中的应用, ADC新型载体的研究, 定点偶联技术及应用, ADC的药物抗体偶联比测定方法, ADC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目录

第1章 抗体偶联药物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1.1 基本概念 1.2 用于ADC合成的抗体 1.3 接头 1.4 效应分子 1.5 挑战和展望 第2章 抗体偶联药物的靶点与其特异性作用的关系 2.1 引言 2.2 肿瘤相关性抗原 2.3 肿瘤特异性抗原 2.4 小结 第3章 抗体偶联药物的内吞与活性的关系 3.1 引言 3.2 评价内吞的实验步骤 3.3 提高内吞效率的方法 3.4 小结 第4章 抗体偶联药物的内吞和细胞内的转运过程 4.1 引言 4.2 ADC内吞途径 4.3 内吞后囊泡转运途径 4.4 ADC降解后的药物释放 4.5 ADC细胞内转运定位的研究方法 4.6 小结 第5章 抗体偶联药物的体内分布和代谢 5.1 引言 5.2 ADC在细胞内发挥作用的机制 5.3 ADC体内分布和胞内代谢的实验步骤 5.4 小结 第6章 小型化抗体在抗体偶联药物中的应用 6.1 引言 6.2 小型化抗体偶联物的研究 6.3 小型化抗体的研究进展 6.4 小结 第7章 抗体偶联药物新型载体的研究 7.1 引言 7.2 TRAIL作为偶联物载体的可行性研究 7.3 其他新型载体的研究进展 7.4 小结 第8章 定点偶联技术及应用 8.1 引言 8.2 突变半胱氨酸定点偶联 8.3 Sortase A定点偶联 8.4 质谱鉴定偶联位点 8.5 小结 第9章 抗体偶联药物的药物抗体偶联比测定方法 9.1 引言 9.2 RP-HPLC和HIC测定DAR的实验步骤 9.3 LC-MS测定DAR的实验步骤 9.4 小结 第10章 抗体偶联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10.1 引言 10.2 ELISA方法在ADC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10.3 流式细胞技术在ADC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10.4 小结 索引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枢青,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大学药学院精准医学与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室主任,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国际精准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兼任中国药理学会药物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药学会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药学会生化药物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生化药学杂志》副主编、《中国药学杂志》编委、美国杂志《Medical Science Monitor》国际编委、Biomaterials、PLoS One、Analytica Chemica Acta、Molecules等审稿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生物技术药物设计、基于新生抗原的肿瘤精准医疗新技术。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子课题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1项。在Advanced Materials、Biomaterials、Small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222篇,其中SCI/EI收录110篇,主编参编书和教材15部。作为**负责人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陈枢青,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大学药学院精准医学与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室主任,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国际精准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兼任中国药理学会药物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药学会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药学会生化药物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生化药学杂志》副主编、《中国药学杂志》编委、美国杂志《Medical Science Monitor》国际编委、Biomaterials、PLoS One、Analytica Chemica Acta、Molecules等审稿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生物技术药物设计、基于新生抗原的肿瘤精准医疗新技术。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子课题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1项。在Advanced Materials、Biomaterials、Small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222篇,其中SCI/EI收录110篇,主编参编书和教材15部。作为**负责人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 詹金彪,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PI、浙江大学新型蛋白类生物药联盟秘书长、浙江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副所长、浙江省药学会生物制药专委会主任委员、浙江省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单克隆抗体专委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转化医学分会委员、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分会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生物治疗专委会委员、浙江省药学会生物技术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转化医学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基因与抗体工程、肿瘤免疫治疗。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重点基金2项,参加国家973课题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1项;在Biomaterials、Expert Opin Investig Drugs、Cancer Immunol Ther、Drug Des Devel Ther等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浙江省高校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 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