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解释规则研究

包邮法律解释规则研究

¥64.4 (7.3折) ?
1星价 ¥64.4
2星价¥64.4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53212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15页
  • 出版时间:2019-11-01
  • 条形码:9787520353212 ; 978-7-5203-5321-2

本书特色

  《法律解释规则研究》以实践问题为导向,从规范主义立场出发,构建了一套用以规范法律解释方法具体操作和相互关系的法律解释规则体系。该书主张从修辞、教义和思维规则的角度理解法律解释规则,避免效力*化误区;在体系建构方面,按照形式与实质的标准,结合各类法律解释方法的特性,将法律解释规则划分为语言学解释规则和实质性解释规则两类;并提出了正确运用法律解释规则的基本立场和具体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以实践问题为导向, 从规范主义立场出发, 构建了一套用以规范法律解释方法具体操作和相互关系的法律解释规则体系。该书主张从修辞、教义和思维规则的角度理解法律解释规则, 避免效力化误区 ; 在体系建构方面, 按照形式与实质的标准, 结合各类法律解释方法的特性, 将法律解释规则划分为语言学解释规则和实质性解释规则两类 ; 并提出了正确运用法律解释规则的基本立场和具体方法。

目录

导论
一 法律解释规则的研究现状
二 研究思路与写作框架

**章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法律解释学
一 法律解释学研究的整体回顾
二 法律解释学面临的困境及反思
三 从法律解释原理到法律解释规则

第二章 法律解释规则的一般理论
一 法律解释规则的概念分析
(一)几种代表性观点
(二)法律解释规则的关键要素
二 法律解释规则的问题意识
(一)问题来源:解释要素的不确定性
(二)问题指向:解释要素的规范应用
三 问题意识的再细化
(一)法律解释规则的应用论
(二)法律解释规则的位序论

第三章 为法律解释规则辩护
一 对法律解释规则的质疑
(一)法律解释规则的应用论批判
(二)法律解释规则的位序论批判
二 正确理解法律解释规则
(一)修辞视角的法律解释规则
(二)将法律解释规则视为教义
(三)法律解释规则的思维属性
三 法律解释规则的实践功能
(一)为法律发现提供理性指引
(二)为法律证立提供规范标准
(三)促进法律解释共同体建构

第四章 形式与实质分野下的法律解释规则
一 法律解释规则的分类模式
(一)分类的考察与反思
(二)分类的标准和策略
二 基于形式要素的法律解释语言学规则
(一)法律解释的形式要素
(二)语言学解释规则的原理
(三)语言学解释规则的功能
三 基于实质要素的法律解释实质性规则
(一)法律解释的实质要素
(二)实质性解释规则的原理
(三)实质性解释规则的功能

第五章 基于语义的法律解释规则
一 语义要素适用规则:语义优先
(一)两种优先:顺序与效力
(二)语义优先规则的解释姿态
(三)语义优先是法律解释的首要教义
二 语义要素具体化规则Ⅰ:依通常含义解释
(一)依据语词通常含义进行解释
(二)通常含义的判断标准
(三)通常含义规则的批判与证立
三 语义要素具体化规则Ⅱ:依特殊含义解释
(一)依据语词特殊含义进行解释
(二)两种特殊含义及其解释规则
四 语义冲突解决规则Ⅲ:特殊含义初步优先

第六章 基于体系的法律解释规则
一 体系要素适用规则:语义穷尽则适用体系
(一)语义要素的穷尽
(二)体系要素的适用
二 体系要素具体化规则Ⅰ:依上下文解释
(一)欲寻词句意,应观上下文
(二)视法律文本为整体
(三)解释应避免冲突,但也不能机械
三 体系要素具体化规则Ⅱ:同一解释规则
(一)同一语词,同一含义
(二)同一语词的解释应避免机械
四 体系要素具体化规则Ⅲ:同类解释规则
(一)依据特殊事项解释概况用语
(二)同类解释规则的效力与适用
五 体系要素具体化规则Ⅳ:不赘言解释规则
(一)法律语词皆有效力
(二)明示其一,排斥其他

第七章 基于法意的法律解释规则
一 法意要素适用规则
(一)文本穷尽则适用法意
(二)文本荒谬则适用法意
二 法意要素具体化规则Ⅰ:站在立法者的立场之上
(一)尊重立法者的权威地位
(二)秉持独断与客观的态度
(三)回到历史情景当中
三 法意要素具体化规则Ⅱ:发现法律文本中的法意
(一)通过语义确定法意
(二)依据体系确定法意
四 法意要素具体化规则Ⅲ:研究立法资料确定法意
五 依据法意得出解释结论
(一)结论应促进法意之实现
(二)结论应促进法意的和谐
(三)举轻以明重,举重以明轻

第八章 基于目的的法律解释规则
一 目的要素适用规则
(一)要素穷尽方可适用目的
(二)违背正义方可适用目的
二 目的要素具体化规则Ⅰ:避免主观目的代替
法律目的
三 目的要素具体化规则Ⅱ:阅读目的条款发现
法律目的
四 目的要素具体化规则Ⅲ:依据位阶理论确定
法律目的
五 依据目的得出解释结论
(一)结论应促进目的之实现
(二)依据社会效果进行解释
(三)依据宽容规则进行解释
(四)通过衡量确定*终结论

第九章 正确使用法律解释规则
一 法律解释规则的误用及其表现
(一)强制使用的错误
(二)选择使用的错误
(三)简单使用的错误
二 法律解释规则的运用——以指导性案例为素材
(一)整体适用:法律解释规则运用的基本立场
(二)顺序运用:法律解释规则运用的基本次序
(三)配合使用:适用规则与具体化规则相结合
(四)配合使用:具体化规则之间的匹配与协作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亚东,男,山东淄博人,山东大学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现为山东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解释学、党内法规学,曾以法律解释规则为题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获“孙国华法学理论优秀青年学术成果奖”优秀奖,主持或参与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地方立法代领地方治理创新”等多项课题,参与撰写《法治国家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山东改革开放40周年(政治篇)》等多部著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